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移动微学习活动的概念内涵及设计理论基础,移动微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原则。在移动微学习活动中,工具是整个学习活动赖以开展和持续的支撑环境和条件。3)结构完整性原则移动微学习活动是一类特殊的活动系统,而活动理论强调任何活动均具有一定层次性,即活动系统中自上而下包括活动、行动和操作3个层次。

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移动微学习活动的设计涉及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不仅需要考虑学习活动本身的特性,更要符合移动技术情境下学习者学习的心理、习惯、能力等。合理而有效的移动微学习活动是任何移动微学习的必要前提。根据移动微学习活动的概念内涵及设计理论基础,移动微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1)学习者主体性原则

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它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所有交互。认知负荷理论强调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努力提高相关认知负荷,才能促进有效学习。联通主义理论也将学习看成一个持续的知识网络形成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此外,活动理论同样强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意识与活动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此,可以看出以上这些理论都反映了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强调的是一种以学为主的方式。同时,由于移动微学习主要是学习者根据需求自发的学习行为,因此这一点在移动微学习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移动微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交互,在这种交互中,学习者作为参与主体必然会受到外部环境中各种信息的刺激,当学习者不能完全或部分接受这些信息时,此时就会导致一种不平衡状态的产生。如何准确、快速地解决这种不平衡状态?通常,学习者会通过同化、顺应的形式将新的信息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与外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在移动微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学习正是借助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这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交替转换过程实现的。可以看出,这种交替过程中的学习者主观能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顺应或同化过程,才能从根本上及时、有效地达到意义建构,从而将所谓的不平衡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

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如何体现?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移动微学习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学习风格、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设计出来的学习活动是符合学习者特征的,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愿意主动参与相应的学习。例如,在设计移动微学习活动的任务时,以学习者为主体可以体现为给予了学习者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在目前已有的很多学习类App中,它们都尤其关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其活动任务中更多的是要求学习者去探索发现而非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如“网易有道词典”中的单词本功能,它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创建单词本分类、制订复习计划、添加或删除里面的单词等。这实际上方便了不同的学习者重点去记忆自己不够熟悉的单词,形成的是适合自己的单词学习计划。此外,在语言类学习应用“多邻国”这款软件中,学习者一开始就可以自主选择每日的学习目标,而在确定每日的学习时长后,如果是初学者就可直接选择基础部分,非初学者则通过习题测试的结果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等级,并且每日的学习时长可以随时进行更改。

简单地说,在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中,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融入活动的任务、参与方式等方面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积极、有效的学习。

2)移动技术中介性原则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将数字时代的学习界定为“网络联结和创造物”,同时,活动理论的观点中也强调主体对客体产生作用是以工具为中介的。这两者都反映了共同的一点,即中介工具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移动微学习活动中,工具是整个学习活动赖以开展和持续的支撑环境和条件。它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移动微型学习平台等类似的实体工具以及学习指导、建议等方面的精神性工具。基于移动技术的微型学习特性使得移动微学习活动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区分开来,实际上也从一个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活动方式。例如,在智能手机上学习新单词可称为移动微学习活动,而借助纸质材料学习同样的新单词则不属于移动微学习活动。这里的移动技术和工具不仅被用来呈现学习资源,服务于学习者的交流协作,它更是连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在“多邻国”学习App中,当学习者创建了自己的账号后就可以添加一些好友一起比赛或者是到虚拟商店购买道具,同时,它的习题练习中更多的也是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的短小知识点,每完成一个练习后学习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但最为重要的是,所有与之类似的学习都可以在任何想学且有时间学时进行,这无不体现了移动技术给我们学习活动带来的变革。因此,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设计时尤其要突出移动技术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利用移动技术来实现移动微学习的个性化、情境化,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地与学习环境进行互动,以发现自己所需知识,形成个体的认知网络,从而将移动微学习的优势在相应的课程学习中发挥出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活动设计中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情境感知技术等为学习者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得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产生有效的交互。此外,也可借助移动技术改变和操控动作,使学习工具和步骤变得可视化、可理解等。如此这些,都是移动技术在学习活动中的中介性的具体体现。

3)结构完整性原则(www.xing528.com)

移动微学习活动是一类特殊的活动系统,而活动理论强调任何活动均具有一定层次性,即活动系统中自上而下包括活动、行动和操作3个层次。因此,通常所说的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结构应该是包括活动、动作、操作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动机、目标、达到目标的条件。在任何一个学习活动中,缺少前面提到的其中一个元素,那么它就不能称为一个严格意义上完整的学习活动。此外,所有活动都要受到相应动机的支配,具有一定的目标性。不管哪种类型的移动微学习活动,都得适合主体的需要,并且要在活动过程中力求达到需要的对象即活动的真正动机。这也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移动微学习活动时不仅要注意学习活动结构的整体完整性,更要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及目的相关,使其起到一个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促使学习者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当然,移动微学习更多的是自发性学习,因而学习者开始一般具有相应的学习动机,但这种动机如何保持或者说进一步强化,这就与学习活动设计的完整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假设,如果设计出的某个移动微学习活动只是给学习者制订了相应的目标,却并未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即没有给予达到目标的条件,学习者在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以至于活动操作无法顺利进行,最终也将导致这个活动无法进一步开展。因此,移动微学习活动的结构完整性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原则之一。

4)双向转化原则

在学习活动分类中,学习活动可划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实际上,学习的过程正是外部活动的内化与内部活动的外化这一双向过程。一方面,外部活动的内化使得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即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或对原有认知结构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内部活动的外化则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内部认知的外显操作化。因而,关注学习活动的内外转化性是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它需要同时重视知识内化及外化对学习者知识获得的重要作用,整个学习活动既要关注学习者的外部活动又要关注内部活动。例如,在“口语有道大师”中,它是以闯关的形式引导学习者完成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同时呈现相应的知识点。这里,它实际上是以外显可操作的活动导入内部认知,而同时又以任务的形式促进学习者内部认知的外显化,通过造句或朗读使内部知识外化,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内化与外化的统一体。总体来说,在任何移动微学习活动中,既要利用活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技能的获取,同时又要让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形成双向转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5)情境化原则

活动理论中强调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的,所有的移动微学习活动实际上都是在移动情境这个大环境下完成的。但在这个大环境下,创设的具体活动情境不同又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移动微学习活动与相应的情境密切相关,它的设计尤其要关注相应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内部活动还是外部活动,都需要相关学习情境的支持,脱离了情境是无法对学习活动进行分析设计的。这里,移动微学习活动情境创设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移动微学习中的物理环境、移动计算环境或情境感知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学习者有意识创造的移动学习情境,如学习者与移动技术交互产生的环境或学习者与他人通过移动技术交互的情境等。在移动微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尤其要注重创设恰当的情境,使情境与学习活动的具体任务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以实现有效的学习。例如,语言学习是需要有持续的学习过程和语言环境的,好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基于此的语言环境对于他们不可或缺。英语口语的学习实际上就非常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传统的学习活动中不容易做到这点,而在移动微学习活动中要创设这样的语言练习情境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口语巴比塔”App里面通过漫画故事配音对话,然后让学习者模仿对话达到练习的目的,并且在每一幅漫画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像这种以漫画展现故事场景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就为学习者的英语口语练习创设了一个适应的学习情境,因此,也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其乐于参与这种学习并坚持进行练习。

6)以学为主原则

移动微学习活动中,所有的学习更多是自发性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的,因而设计时需将“以学为主”的理念渗入整个学习活动中。移动微学习活动中通过创设的情境及设置的交互活动等,促使学习者主动探索,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借助支持服务工具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方便、快捷的学习活动是核心,因而无论是对学习活动中的哪个环节设计,首先要分析“这样的形式是否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以及“学习者通过该学习活动能获得什么”。一切以学习者的学习为重要指标,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服务于学习,才能逐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独立学习能力。这一点在前面已提到的“有道口语大师”“多邻国”以及“口语巴比塔”等软件中都有相应的体现,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主体地位的关注,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要实现“以学为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出来的任何移动微学习活动始终是围绕学习者的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