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样化课时设计促进学生活动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

多样化课时设计促进学生活动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放课堂学习时间,体现课时类型的多样化为学生的活动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设置专门的课时,如80分钟长课时的体育专项化学习,10多门创新实验室研究型学习,每周五1小时的午间学生社团活动等。

多样化课时设计促进学生活动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

1.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课堂学习时空开放性的研究

(1)改革班级编制模式,体现走班模式的校本化

我校积极落实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走班制教学和个性化学程,关注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探索适合校情的班级编制模式,尊重学生选科意愿,把两科选择相同的学生组合编为一个班级,形成“高一不走,高二2课时小走,高三4课时中走”模式,便于教师合理地控制教学的难度与要求。这样的编班模式既能最大限度满足选科的自主性,又降低了班级凝聚力、学风营造、目标管理等方面的走班负面影响;为教学管理提供较大便利的同时,解决了高三年级只能语数英代课教师做班主任的问题。

(2)开放课堂学习时间,体现课时类型的多样化

为学生的活动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设置专门的课时,如80分钟长课时的体育专项化学习,10多门创新实验室研究型学习,每周五1小时的午间学生社团活动等。同时,开发课时管理网络平台,保障学生“活动学习”“互动学习”“情境学习”的需求。

(3)改变课堂空间布局,体现空间秩序的灵活化

部分教室的桌椅装上小脚轮,可以快速地根据需要重组教室里的课桌椅,有的教师在上课时用“马蹄型”“圆型”“新月型”“模块型”代替传统的“秧田型”教室座位布局,为学生的互动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学习创设条件。学校改建图书馆,有供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会谈的空间。城市灾害防治与生态建设实验室的课桌沿着墙壁呈“围坐式”排放,中间放置了微实景地形沙盘,便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物理探究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外墙安装了实验设备,充分利用了空间布局。

(4)开辟多元学习空间,体现情境学习的真实化

学校除共性的语音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艺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外,近几年建设了城市灾害防治与生态建设实验室等5个市级、2个区级创新实验室,同时开拓社会资源,签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如大学实验室、博物馆、街道创业中心,使学生在模拟情景或真实场景中,亲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例如,智能阳光百草园利用学校屋顶花园、自然博物馆等开设课程,定向越野拓展课教师经常带领学生手拿指北针和地图到小区、公园进行实战演练,学生的方向感和识别地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5)创建网络模拟学区,体现学习时空的自由化

数学学科结合创新实验室进行师生微课展评、年级对抗赛、翻转课堂,课前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预习,课上通过检测形式只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提升课堂效率。信息学科进行微课自学、课堂析疑、在线测试,实现反转课堂的效果。生物学科突破时空,通过“作业盒子”程序软件,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巩固知识,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政治学科利用移动互联网,创建“仰望星空”微信公众平台,使师生能整合课余及碎片化时间,及时展开互动探讨,模糊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界限,延伸了课堂学习时空。

2.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课堂学习内容的研究

(1)聚焦个体,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分层

各组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实现不同学力的学生共同提升。例如,体育学科让学生在分层学习菜单在自选内容,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习热情,鼓励特长生加入校队,参加比赛。每个项目合理安排专项体能和一般体能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语文组开展分层辅导,加强作文面批,消除低分作文。英语学科以后进生课后的师生一对一口语练习为重要抓手,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展示机会,进而使英语口语教学覆盖全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周测、后进生面批。文科组学优生进行头脑风暴,后进生进行基础巩固。

(2)重组教材,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适切性

将逻辑顺序(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心理顺序(学员学习活动的内在认知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实际,有计划地对不同年级在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进行顺序、内容结构的调整和增补。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信息,加强其薄弱环节的教学,使学习内容更为科学、合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英语组根据“春考”将高年级内容下放,数学组将初高中教材有机衔接,新高考改革中等级考学科都由原来8课时变为4课时后修订课时精算表。语文组统筹规划作文教学,使高一年级学生能初步进行时事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加强思辨性作文的训练;高三年级学生会合理使用所积累的素材进行写作。

(3)补充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点的激发

师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介,跟踪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立足本专业发展前沿,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带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能、新现象及时纳入学习内容,确保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如语文组受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朗诵者”等栏目的启发,组织了年级古诗文大赛、名著朗读等。还有数学组的折纸数理学、生物组的微景观制作、信息技术学科的3D打印技术等与时俱进的改变。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注重高阶能力的培养,如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4)开发课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每个学科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为学生开设了《城市灾害防治与生态建设实验室》《数学多功能互动创新实验室》《新闻与摄影》《“三径”书社人文研修实践中心》《智能阳光百草园》《物理探究实验室》《基于迭代思想的创客教育实验室》《英语戏剧课程》《生涯指导课程》《视觉艺术》《课本剧编演》《模型制作》《定向越野》《吟诵》等校本特色课程,以及近众多社团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选定方向并做一定的探究。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大的变化,也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

(5)拓展视野,关注学生思维提升

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内心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语文组的“三径书社”为学生开设了一系列极有人文气息的拓展课,如通背半部《论语》《老子》,读《红楼梦》前80回并演讲,由此使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获得生命成功的喜悦、启发。英语组开设《英语戏剧课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其英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艺术素养,也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3.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课堂学习方式多样性的研究(www.xing528.com)

(1)让学生在自主能动中进行学习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学习者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例如,数学学科要求每一位学生制作错题讲析微视频,并进行评奖。信息学科进行微课自学、课堂析疑、在线测试、问题解决,以实现反转课堂的效果。英语学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改编、续写、演出、评估,以激发和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进行学习

教师依据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类型主要有:①符号性学习活动,以文字符号作为对象和媒介,如阅读。②感知性学习活动,以对实际事物及其模型、形象的感知为特征,如观察。③动作性学习活动,以对实际事物的操作或身体器官动作为对象,如实验。④交往性学习活动,以他人为活动对象。例如,语文学科:让学生“辩起来——写作训练”“讲起来——名著讲析”“吟起来——古诗文吟诵”“读起来——朗诵者”“评起来——作文自评与互评”“说起来——口才与演讲”。英语组小报制作、辩论、对话、演讲、课本剧编演,营造让学生自信说英语的氛围。艺术学科让学生尝试艺术创造,进行音频、视频创意设计,提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学习

当代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只有当学习被嵌在运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开展情境学习的途径通常有三个:一是在户外的真实场景进行;二是在课堂环境中进行,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戏剧表演法”“实践体验法”等,同样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认知的机会;三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脑模拟真实的历史生活场景或现实生活场景。如语文教师挖掘影片与教材的契合点,思考剪辑起止点,设置比较点,复看动情点,借助影视片的感染力、震撼力、冲击力,使学生在对文字阅读与影片的探究中,丰富对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对作品风格的欣赏和评价,以及自我情感和生命的体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进行学习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承担责任、相互配合、有效沟通、小组加工、评估成效、寻求提高途径。例如,数学学科采用指导式小组合作自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小组学习、同伴互助、探究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感受思维的形成过程,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体育学科在球类学习中尝试运动教育模式,采用小组合作、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实现价值、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发展学生技能的同时更体现育人价值。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5)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进行学习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且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如班级多米诺骨牌创意比赛,学生在主题演讲、创意设计、骨牌摆放、观察结果、反思改进中,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如走进《红楼梦》演讲中,学生经历阅读文本、查阅资料、确定主题、选定角度、开展研究、撰写论文、制作演示文稿、参加演讲等多个阶段,以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4.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课堂学习评价多元性的研究

(1)重构评价体系,立足学校实际,建立学科评价目标

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以及本校学生的学情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恰当的评价目标体系,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学校层面可以建立学分制管理系统,赋予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等各类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相应的学分。学科组层面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结合高考综合改革,明确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任务和举措,形成了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明确学科课程育人目标,完善三年一贯的课程设计;拓展课程学习领域,积极开发校本研拓课程;丰富课程实施形式,如以项目、社团等为抓手实施课程;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注重体验、研究、实践等方式的学习;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2)完善校本作业设计,关注学生个体,激发学生发展潜能

立足个体差异,实施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能。主要进行以下研究:完善作业板块,提升作业效能,如数学校本作业设有师生互动指导训练、效果反馈巩固提高、掌握规律提炼方法等板块;编辑专题作业,增强作业功能,如语文组在校本中加大经典作品的阅读比重,化学组整理部分课堂笔记编进校本练习,为学生厘清知识的框架和脉络;强化作业分层,发展学生潜能,如英语组着眼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练习遵循“两部(必做题、选做题)三层(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的原则,使每一位学生取得最快的进步;分层评析作业,提高作业实效,如学优生在作业互批中发现得失加以改正,作业讲评时采用“异质同组、组内互学、捆绑得分”的方式提升学习动力和成效,后进生在教师面批中能得到人文关怀与问题解决的方法。

(3)丰富评价内容,关注表现性评价,调整成绩构成比例

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采用检测方法对学生作出评价,用成绩、数字对学生进行结果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个性特征、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能力的评价,无法评价学生发展的状态,有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可以从各个维度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作出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体可以调整学科成绩构成,如平时成绩可以由课堂听讲关注度、课堂回答问题参与度、作业完成规范度、自觉订正正确度等多方面构成;考试成绩,可以将单元测验和项目成绩等均纳入成绩评定范畴

(4)丰富评价方式,关注过程评价,追踪学生发展变化

新课程教学主张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由多种评价主体参与,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如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可以通过电话、家访等不同形式对自觉程度各异的学生分别给予跟踪评价,关注个体学生的成长曲线图;可将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用于学习评价,通过实时传送、在线互动、自动回复、在线投票等功能,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而促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5)丰富体验项目,使评价富有弹性,给予学生最大发挥空间

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设定多项目供学生体验,富有弹性的评价,让学生不会因为一次较低的教学评价或较低的基础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数学竞赛中为班级争得荣誉与微课视频的制作参与和获奖的加分;体育课观察考评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与运动技能的进步幅度;政治学科课前学生时政演讲评价;地理学科创设了优秀学生为后进学生加课可加分环节;学生导学案作业优秀可加分;英语组设有辩论、对话、演讲、课本剧等加分项目;语文组设有演讲、背诵经典、朗读、竞赛等加分项目,使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不同的学生都有加分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