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乡村环境治理与修复研究

国外乡村环境治理与修复研究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不少国家在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其中,对我国建设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具有借鉴意义的,有卓有成效的日本造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特征,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国外乡村环境治理与修复研究

20世纪中叶以来,不少国家在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德等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乡村规划,增强中心村功能,到21世纪初,欧盟已将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列为乡村发展的最重要课题。日本韩国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开展了“农村整备事业”和“新村运动”,把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核心内容,通过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和乡村的发展。其中,对我国建设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具有借鉴意义的,有卓有成效的日本造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

(一)日本造村运动

1.日本的“造村运动”概述

为解决地域“过疏”问题,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行“造村运动”,强调对乡村资源的综合化、多目标和高效益开发,以创造乡村的独特魅力和地方优势。“造村运动”的着力点是培植乡村的产业特色、人文魅力和内生动力。“造村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村一品”运动。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倡导的。平松守彦提出将一个村子或一个地区值得骄傲的东西,如已有的土特产品、旅游资源,哪怕是一首民谣,开发成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产品。简言之,就是一个村子一个特产品牌。其实质就是根据各地的条件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千方百计培养人才,培育地方知名品牌,从而振兴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分县开展一村一品运动二十多年后,培育出有特色的产品336种,其中产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6项,人均收入在1994年就达到27000美元。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2.日本“造村运动”的主要做法

日本“造村运动”的实质是在政府的引导下,结合地方特色,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发展特色产业。[4]

(1)开发特色产品,培育优势产业基地

政府对培育产业基地进行了大力支持,一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贴农业,保证农产品的销售量;二是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基金,确保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资源的收益率。

(2)开展多元化农民教育,培养农业人才

充分利用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各级农民协会、各类培训服务机构、各种农业院校等培养人才。

(3)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扩大农产品市场

日本农协通过兴办各种服务事业,把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和全国统一的市场联系起来,推动了农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4)为农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创立合理的融资制度(www.xing528.com)

日本农协通过较优惠的利率把农民手中闲散资金吸收到一起,以比较低的利息贷款给农户。这样农民能够以较低的利率进行融资,并且农民向农协的贷款并不仅限于农业投资,只要有需要就可以申请贷款。另外,政府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和向农业部门投入的贷款资金和利息补贴资金也通过各级农协的窗口发放给农户。

(5)复兴农村文化传统,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引导支持村民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复兴农村的文化传统。经过二十几年的造村运动,日本不仅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改善了农村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韩国“新村运动”

1.韩国“新村运动”概述

韩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目的是动员农民共同建设“安乐窝”,政府向全国3.3万个行政村和居民区无偿提供水泥,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筛选出1.6万个村庄作为“新村运动”的样板,带动全国农民主动创造美好家园。

新村运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始终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脱贫致富为内在动力,是以农民的亲身实践、政府扶持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通过启发农民从改善身边的生活环境、脱贫致富和增加农家收入开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政府扶持,官民一体,最后成为建设家乡和新农村的自觉行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改变了农村破旧落后的面貌,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韩国政府对“新村运动”的支持

(1)政府进行引导,提供公共服务

新村运动是由政府制定并引导开展的,在运动初期,一方面,政府制定一系列具体目标,如培养农民的自立精神、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等;另一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提供公共服务,如为每个村庄提供水泥用于村庄项目改造,包括植树造林、拓宽道路、修建水塘、建立公共洗衣设施等。在运动逐步推进过程中,政府也充分扮演了引导角色,主要体现在电气通信、公共基础设施、基础医疗服务、粮食生产等方面。

(2)政府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

政府为新村运动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支持和财政支持;政府制定各种政策,从政治上保证新村运动的顺利开展。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特征,乡村人居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