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榆林市环境治理与修复研究:生态发展背景下的路径

榆林市环境治理与修复研究:生态发展背景下的路径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榆林来说,绿色技术创新应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布局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实现能源产业绿色化、安全化、无害化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三废的治理是榆林工业绿色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可根据废弃物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措施。

榆林市环境治理与修复研究:生态发展背景下的路径

(一)优化产业布局

榆林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过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因此,必然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如发布惠农政策或税收优惠政策,释放产业活力,提振一三产业发展积极性。同时,要集中人才、技术、资本及配套设施等人力物力优势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煤炭产业可以通过发挥能源重工行业中龙头企业对资源能源利用的带动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就地转化率,延长生产链以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天然气产业可以通过兴建农村供气管道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普及使用率,保卫乡村绿水青山,增强人居适宜性。

(二)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榆林市初期能源化工两区六园的产业布局为产业园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园区建设中,要保障园区物流、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服务到位,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园区内企业交流合作,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调动能源生产积极性和活力,发挥优质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鼓励支持,带动产业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通过相应的园区管理,淘汰技术含量低、投产效益差、定位不符的落后企业,发展有前途有优势的企业,提高园区整体生态效益,促进绿色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根本,对于榆林来说,要以科技创新促进能源工业绿色发展,实现产业协同发展,人才助力不可或缺,应该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搭建发展平台三方面共同努力,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人才队伍。就人才培养而言,省市各级政府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形成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评价、继续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奖励资金,形成能源化工企业内部与高校研究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改善人居环境等方式吸引人才,利用多重手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在平台建设上,建设校企合作能源开发利用研发中心,汇集科技力量、科技成果、科技人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共同为传统能源工业绿色升级提供强大动力;颁布创新奖励政策,激励研究人员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能源工业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应用

资源密集型产业中的技术进步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率,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增加经济效益。对榆林来说,绿色技术创新应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布局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实现能源产业绿色化、安全化、无害化发展。以煤炭资源利用为例,要加大投入,引进或攻关掌握煤炭开采加工时所需要的充填开采、循环发电等技术,防止安全事故,提高开采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水平,延长煤炭资源产业链,实现技术输出代替资源输出,实现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利用。[6]

(五)健全生态补偿与治理机制(www.xing528.com)

生态补偿通过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强环保监察执法力度,根据企业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采取限期整改、禁采限采、关闭停产等管理办法,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严格执法。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要的价格机制,提高生态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工业三废的治理是榆林工业绿色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可根据废弃物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措施。对工业用水的处置应当从源头上严格限制,通过技术升级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在水资源利用末端,依据采掘区域地理位置和产业不同,区分矿区井下生产用水、工业生产用水、中水、重污染废水,严格排放标准,使符合用水标准的水资源进入生态循环。废弃物的管理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加以区分,对具有一定发热量的煤矸石等矿产用于发电和采暖供热,进行能源化利用,对可用于工业制砖、农业增肥、回填材料、建筑地基的粉煤灰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治理大气污染要制定全面的大气减排方案,在重点企业生产全程推进节能减排,对涉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企业进行一企一策,引进高端技术,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生产绿色化、清洁化。[7]从企业角度入手,也不失为人居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的一项有力举措。

[1]徐广才,康慕谊,贺丽娜,李亚飞,陈雅如.生态脆弱性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29(5).

[2]张理茜,蔡建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及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流程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1).

[3]董云仙,谭志卫,王俊松.泸沽湖生态系统问题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1).

[4]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等.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6(5).

[5]王亚丽.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5).

[6]黄绍伦.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技术学习率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5.

[7]党春阁,等.榆林市重点产业“三废”治理问题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