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通识教育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通识教育必要性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长远来看,为了切实提高大学通识教育的水平,有必要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大学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军,他们的素养是决定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基本上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通过在教育心理学课堂上开展通识教育来提高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通识教育必要性

首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开展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效仿前苏联实行专业教育模式,教育心理学也基本上被定位成专业教育,主要在师范类院校开展,旨在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教师的智慧,用于学校教学,以提高未来教师的职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专业教育模式的内在局限日益暴露,例如,专业教育的实用性指导思想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功利主义趋向,使学生无法形成宽广的理论视域,难以获得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作为人的价值情感[8]。专业教育的这些局限使人们意识到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国内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大学不应该只开展专业教育,传授专业知识,也要开展通识教育,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理论视阈,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公民。因此,就大学教育最新的理念而言,作为大学教育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心理学课程也应该引入通识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教育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和负责任的公民。

其次,教育心理学课程开展通识教育是提高大学通识教育水平的需要。开展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国内许多高校的共识,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的高校也越来越多。高校教师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主体之一,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了通识课程质量的高低。从现有状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接受了高等教育,所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基本是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通识教育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长远来看,为了切实提高大学通识教育的水平,有必要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www.xing528.com)

最后,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通识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水平的需要。当前,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和人们的普遍期待,但其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这其中固然有教育体制等复杂的原因,但也和中小学教师自身的素养息息相关。中小学阶段开展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中小学教师应该是具有广泛知识兴趣和丰满人性的通识之才,如此才能把课程教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领会[9]大学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后备军,他们的素养是决定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基本上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通过在教育心理学课堂上开展通识教育来提高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