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勃朗特三姐妹:穷牧师家庭的平凡面孔背后的炽热激情

勃朗特三姐妹:穷牧师家庭的平凡面孔背后的炽热激情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平简介勃朗特三姐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她们从小生活闭塞,天性羞怯矜持,但在平凡的面孔下却孕藏了炽热的激情。勃朗特三姐妹都非常挚爱荒原,常常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一家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史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弗如,无怪乎会有络绎不绝的崇拜者们在英国哈沃斯的勃朗特故居寻觅三姐妹留下的痕迹。

勃朗特三姐妹:穷牧师家庭的平凡面孔背后的炽热激情

生平简介

勃朗特三姐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她们从小生活闭塞,天性羞怯矜持,但在平凡的面孔下却孕藏了炽热的激情。她们的一生坎坷多艰,跌宕曲折,将文学创作当作了自己毕生的追求。她们的作品都熔铸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情体验,因而读起来就更显得真挚感人,撼灵荡魂。三姐妹都英年早逝,寿命最长成就最大的当推夏洛蒂,可她也只活了39岁。她们像瞬息即逝的彗星,乍放即殒的奇葩,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三姐妹在短暂的一生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绽放了美丽的花朵,以其各自的代表作奠定了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带来了世界性的文学声誉。尤其夏洛蒂塑造的简爱这个自尊不屈,追求真正平等爱情的女性,已成为文学之林中一个灼目的艺术形象。

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原籍爱尔兰当恩郡,是一个古老世家的后代。他仪表堂堂,英俊挺拔,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当地的纺织工厂去干活。后来,他又当了德拉姆巴利隆尼一所教区小学的教师,并一边自学一边教学,一直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25岁时,他设法进了剑桥圣约翰学院,29岁获得学士学位,并接受了圣职任命,在埃塞克斯任副牧师。后来,他又到了哈兹海德,并于1812年12月29日,和玛丽亚勃兰威尔小姐在约克郡的一个教堂举行了婚礼。勃兰威尔小姐性情温婉,娇小玲珑,是一个有才赋的秉性柔顺的女子。他们情爱笃深,婚后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希望。第二年,他们头一个孩子玛丽亚降生了,1814年,二女儿伊丽莎白也来到了人间。接着,他们全家搬到了布拉德福附近的桑顿。1816年,他们生了第三个女儿,这就是夏洛蒂。转年,唯一的儿子勃兰威尔出世,接踵而来的是艾米莉,她生于1818年7月30日。最后一个女儿安妮是1820年1月17日出世的。很快,他们又搬到了霍渥斯。霍渥斯的牧师公馆伫立在约克郡的顶端,是一所长方形的石头房子,每层有四个房间,共有两层。楼下大一点的客厅作为全家的起居室,右边的房子是勃朗特先生的书房。而楼上的四间基本上都是给几个可爱的孩子们用的。过道尽头还有一小间屋子,这是孩子们的书房。公馆门前有一个长满了青草的小小的庭院,两边是当地的墓地,它们几乎把房子包围起来。房后有一条通往荒原的小路,踏上小路,到处是怪石和杂草的荒原迎面扑来。那里还布满了起伏平缓的小山峦,小小的溪涧在山谷里纵横穿行。清冽的泉水冲刷着卵石,山地上长满了石楠和越橘。整个荒原显出了一股苍幽寂寞的美,它与人类生活遥遥地隔开,固守着那份孤独和宁静。勃朗特三姐妹都非常挚爱荒原,常常徜徉其中,流连忘返。置身于这纯粹的自然景色中,是她们最大的快乐。

勃朗特夫人一连生了六个孩子,身体变得很衰弱,终于体力不支病倒了。在安定的家中,她虽有病在身,却仍像过去那样耐心,愉快,平静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后来她病得更重了以至卧床不起,勃朗特夫人柔顺的性格使她忍受着剧痛,从不叫苦。稍好一些的时候,她就请人把她扶起,靠床坐着,看一看窗外的景色。她衷心地爱着丈夫,勃朗特先生对妻子也很敬重,忙完了教区的事务,就回到家里陪伴她。不久,几个孩子都染上了猩红热病,焦急之下,勃朗特夫人日渐消瘦,纤巧的身体被死神无情地追逐着,受尽了痛苦的折磨。她的姐姐勃兰威尔小姐从彭赞斯特赶来帮助照顾她,但这也无济于事。她终于在1821年9月去逝了,留下了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大的玛丽亚还不到七岁。失去妻子的勃朗特先生悲哀异常,只好从他的宗教信仰中汲取安慰。他勤勤恳恳地料理教区的事务,却不愿与别人过分亲近。他头脑活跃,为人正直,倔强孤傲,具有爱尔兰人特有的激情和雄心。他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布道词,写诗,读报。这种远离日常琐事,在写诗,读书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一天时光的日子,让他感到其乐无穷。早在结婚前一年,勃朗特先生就出版了一小卷《茅舍诗集》,结婚一年后又出版了另一本书《乡村游吟诗人》。他的散文,诗作本身虽没有太大的文学价值,但他那种热衷自我表达的狂热和渴望,却影响、鼓舞了孩子们。六个孩子在封闭的家庭中以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成长起来。父亲以刻板的宗教思想来教育和管束孩子,一心想把他们培养得能吃苦耐劳,不讲究吃穿享受,他不让女孩们穿漂亮的衣服,凡触犯了他那老派的古朴风尚的,一概不宽恕。几个年幼的孩子经常手拉手到荒原中去散步,他们很快就热爱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在这里尽情地玩耍,游戏,活泼得像一群猴子。可是一旦遇上陌生人,他们孤僻、内向的性格就显露出来,都腼腆得说不出话来。他们说话轻声轻语,很安静,神情比实际的年龄老成许多,非常严肃。父亲和姨母教他们识了一些字,大姐玛丽亚常给大家读报纸,讨论一些议会方面的事,讲一些教区内的新闻。对政治的浓厚兴趣和孜孜以求的心灵,体现了他们过早成熟的智慧。他们虽然每天躲在与外世隔绝的牧师住宅里,没有普通小孩的玩乐,但他们并不孤独,他们是才智相当的姐弟,相亲相爱地抱成一团,共同享受着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作品简介

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对女性独立性格的叙述,艾米丽·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安妮·勃朗特在《艾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令人回味无穷。一家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史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弗如,无怪乎会有络绎不绝的崇拜者们在英国哈沃斯的勃朗特故居寻觅三姐妹留下的痕迹。

《简爱》简介(www.xing528.com)

简是一个孤儿,从小就寄养在已死去舅舅的舅母家,舅母和三个表亲都不爱她。她渴望亲情,想和表姐表兄做朋友,可表姐歧视她,表兄欺负她,就连佣人也拿她不当回事。她意识到自己长得不够美,也不讨人喜欢。她从此便与书为伴,从书中能获得一丝的快活。孤独和歧视锻造了她的倔强,而倔强又让舅母十分恼怒。一次为了惩罚她,舅母竟为了一点小事将她关进一间舅舅去世后一直没人敢去甚至闹鬼的房间,从此让她对亲情彻底冷了心。她收敛起幼年的稚气,用激愤和冷漠来捍卫自己。她触怒表兄,嘲笑表姐,冷淡舅母,数落佣人。最后,仅10岁的她选择去了一个收养孤儿、偏僻、冷寂的教会学校。

由富人捐资,私人管理的教会学校以它那简陋的校舍,刻板的校规,冷酷的老师和量少质差的伙食等待着小简爱。她在这里呆了十年。当了八年学生,两年老师。她在这儿学到了知识,见识了无情和残忍,看到了痛苦与不幸,学会了忍耐与克制、饶恕和宽容。成为了一个有知识,宽容善良且坚强的女性。厌倦了封闭和陈规陋习,她渴望改变。她要找一份新工作,尝试过一种与此不同的新生活。

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去应聘了一位家庭教师。美好的日子开始了……

为了使自己讨人喜欢,缺少美貌的她选择了朴素和酷爱清洁。头发梳理的平直,合身的黑衣服,干净的白布领饰,沉静的仪态从开始就赢得了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小阿黛勒及管家菲尔费克斯太太的喜爱。

她一直以为自己姿色平平,地位低下,贫穷,微不足道,只配过一种平淡,清苦的生活,像野花野草那样无人欣赏,无人攀摘,自生自灭。可没想到她和主人之间燃起了烈焰般的爱情。一开始她把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在喝茶、吃午餐和傍晚的散步,她尽可能地若无其事,平静处之,但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她打开记忆的闸门,他们相处的一幕幕清楚地再现,陶醉在深深的幸福之中。她多次试探罗切斯特先生和英格拉姆小姐的婚事,罗切斯特先生也佯装与英格拉姆小姐亲密。他们相互之间试探,相互审视着对方,其实他们早已在心灵上合为一体了。罗切斯特先生对简刻骨铭心爱的表露:“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特别是像现在这样,你靠近我的时候,我左边肋骨下的哪一个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体同样地方的一根类似的弦打成了结,打得紧紧的,解都解不开。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的隔开,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对于只是以容貌来取悦于我的女人,在我发现她们既没有灵魂又没有良心——在她们让我看到平庸、浅薄,也许还有低能、粗俗和暴躁的时候,我完全是个恶魔;可对于明亮的眼睛,雄辩的舌头,火做的灵魂和既柔和又稳定,既驯服又坚定的能屈而不能断的性格,我却是永远是温柔和忠实的”这话既打动了简,也打动了读者

本该一帆风顺走下去结婚生子,但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搁浅。罗切斯特先生发疯的前妻的出现,简走了,为了她的自尊,也为了对爱情的忠贞。后来发疯的妻子烧毁了所有一切,跳楼身亡;罗切斯特先生为救疯女人被倒塌的房梁砸瞎了双眼。孤寂地隐居在森林间的小木屋……这时简又来到了他的身边,在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的相见,没有了语言,没有了火一样的激情,他们紧紧相拥,平静地走向小木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