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与现代:儒家文化与深圳文化

传统与现代:儒家文化与深圳文化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儒家文化与“深圳十大观念”从上所述,儒家文化具有积极进取、重视人文教化、博爱仁厚等特质。(二)儒家文化与“四型”文化“深圳十大观念”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文化精神结晶,而“四型”文化则可说是深圳明确提出的城市文化发展理念。无疑,深圳“四型”文化充分体现了深圳这座新兴城市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无疑,追求“弘扬大道”,倡导“智慧型”文化,这充分显示了深圳志存高远的文化追求。

传统与现代:儒家文化与深圳文化

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已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深圳文化的特质集中体现在“十大观念”“四型”文化理念,以及“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上。

(一)儒家文化与“深圳十大观念”

从上所述,儒家文化具有积极进取、重视人文教化、博爱仁厚等特质。由此出发来观照“深圳十大观念”,我们可以看到,深圳文化具有显著的儒学特质。“深圳十大观念”分别是:1.“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3.“敢为天下先”;4.“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5.“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6.“鼓励创新,宽容失败”;7.“实现市民文化权利”;8.“送人玫瑰,手有余香”;9.“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10.“来了就是深圳人”。

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们看到儒家那种积极进取的使命感,以及期望有所作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除了看到对家国社会的责任担当,还看到了纯正儒家那种力戒空谈、摆脱玄学的实用理性;从“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我们看到儒家相反于道家的勇于进取、刚健争先的姿态;从“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我们看到了儒家崇尚人文教化、提倡有教无类、追求人的价值尊严;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则看到了儒家的博爱仁厚、温情宽容以及坚忍不拔。

讲仁爱担当,讲刚毅进取,重视人文教化,这是儒家文化最显著、最核心的特质。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儒家文化的这些特质在“深圳十大观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儒家文化与“四型”文化

“深圳十大观念”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文化精神结晶,而“四型”文化则可说是深圳明确提出的城市文化发展理念。

深圳的“四型”文化是指“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包容型”文化。“深圳的创新型文化……是在扬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利弊选择和大胆开拓中,再造城市文化的新内涵、新表达。创新型文化的实质是价值创新……”[31]“智慧型文化是弘扬大道的文化,是崇尚知识和技术的文化,是重视人才、培育人才的文化。”[32]而“力量型”文化则“强调的是文化发展应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或进取性”,以此区别于“高度娱乐、休闲化的自我消弭性文化”。[33]而“包容型文化的关键词包括:开放、宽容、多样性和对话”[34]

无疑,深圳“四型”文化充分体现了深圳这座新兴城市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它不仅秉承“深圳十大观念”那种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崇尚人文的精神特质,还进一步提升和高度浓缩了“深圳十大观念”。但相对于“深圳十大观念”,“四型”文化更加强调“智慧”“力量”和“包容”。

1. “智慧”

智慧需要以知识作基础,智慧离不开知识。“深圳十大观念”中“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深圳读书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文化品牌活动,充分表明了深圳对知识的追求与尊崇。孟子说:“学不厌,智也。”(《孟子·公孙丑》)崇尚知识使深圳的“智慧型”文化理念得到了落实。

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智慧是超越于知识、融会贯通各式各样的知识之后,对世界一切事物能够如“庖丁解牛”般应对自如、得心应手的一种“大道”。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非常清楚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和自己的位置使命,面对一切事物,能够心如明镜,胸有成竹,没有任何困惑,内心笃定镇静,没有任何畏惧和慌乱;而在应对万事万物的方式、方法上,一个智者更能像水一样千变万化,灵动不拘,通达自如。正如孔子所说,“知者不惧”“知者不惑”“知者动”“知者乐水”。而正如孟子所说,一个具备了仁爱和智慧的人,也就是圣人了:“仁且智,圣也。”(《孟子·公孙丑》)无疑,追求“弘扬大道”,倡导“智慧型”文化,这充分显示了深圳志存高远的文化追求。

智慧除了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也需要理性。而理性是与感性相对的。这就意味着,智慧不仅能够摆脱自然感性的羁绊,更能够驾驭和统摄自然感性。一个智者,一方面不仅能够克制自身的自然感性,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理性地顾及他人,和谐与他人的关系,显得彬彬有礼有教养;另一方面,更能够理性地掌控自然、利用自然,以“民胞物与”的人文情怀,善待自然,和谐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天人合一”。

崇尚知识理性、倡导人文情怀,这正是儒家的文化特质与理想追求。深圳倡导“智慧型”文化,提倡“重视人才、培育人才”,这与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本主义文化特质,是一脉相承和完全契合的。[35]

2. “力量”(www.xing528.com)

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深圳勇立潮头,一直以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特区精神,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和“一夜城”神话。很显然,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力量型”文化的很好诠释,它“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或进取性”。随着深圳城市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升,近年来,深圳成为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人均GDP均位居内地城市首位。在这种城市繁荣之下,深圳是继续保持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锐气,还是任由“高度娱乐休闲化的自我消弭性文化”侵袭腐蚀城市原本健康向上的肌体,最终像南宋临安古罗马帝国那样导致退步消亡?答案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由此,深圳倡导“力量型”文化,强调“力量”,可以说既切中当前城市时弊,体现了一种以史为鉴的文化自觉,更是立足于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说,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经济先发达地区,深圳的这种文化自觉对全国必将起到先锋探索和引领作用。

深圳的“力量型”文化除了强调“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或进取性”,还强调“充满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高扬人生、社会、国家的意义追求”[36]。而在儒家文化中,强调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高扬为人的浩然正气,追求人生价值意义,一直是儒家的核心特质。显然,深圳所倡导的“力量型”文化与儒家的核心特质是高度契合的,甚至可以说,它“自强不息”“浩然正气”“意义追求”等词义是对儒家思想的创新性表述。

3. “包容”

虽然“深圳十大观念”中“宽容失败”“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都已体现了深圳对外地人、对世界的包容姿态和精神,但是,对“包容”作出单独而系统的理性思考和阐释、且将其纳入深圳城市文化发展重要内容之一的,则是2014年11月,时任市委宣传部部长的王京生所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繁荣》一书。由此,深圳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的“三型”文化正式增订为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的“四型”文化。对此,王京生解释道:“在成书过程中我认识到,虽然‘包容’蕴藏在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之中,还是单独提出为好。因为,当今世界包容显得更加重要,世界冲突不断的根源都是不包容的结果。……因此,对包容概念进行系统阐释十分必要。”[37]

书中专门对包容型文化进行了阐述,认为:“包容型文化的关键词包括:开放、宽容、多样性和对话,这四种要素在包容型文化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38]但同时又指出包容并不是无限度的:“第一,包容并不是简单地和平共处,一切都好。包容是有限度的,必须以人类的良知和公理为基本依据。第二,即使是在包容之中,我们也要注意到社会文化体系的构成中是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的。……作为政府、学界,应该强调主流价值观,而不能完全平均地对待。……今天我们强调的主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9]一句话,包容型文化应该是以人类良知和公理为基本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流价值的文化。

既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文化,这就是深圳被认为“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样本”[40]的包容型文化姿态。很显然,这与儒家文化博大仁厚的特质以及对文明富强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

(三)儒家文化与“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

2016年,深圳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吹响了深圳文化创新、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号角。该方案作为深圳未来五年的文化发展行动指南,将与其他领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起,成为构筑深圳创新之城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引擎。

作为一个实施方案,“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首先突出了“创新”,重点创新构建了城市文化五大体系:(1)创新思想理论载体,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2)创新城市形象标识,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3)创新媒体运行机制,构建以媒体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4)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构建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通过这“五大体系”,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其次,“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既是“设计图”,也是“施工表”,以具体的时间安排、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对策,以及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努力将文化创新发展落到实处。

可以说,“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不仅传承了深圳以往的文化精神,突出了创新这个“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延续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实干传统,而且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开拓进取的精神特质、力戒空谈的实用理性。

由以上我们看到,从“深圳十大观念”到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包容型的“四型”文化,再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深圳文化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意气风发、敢闯敢干的城市风貌,勇当排头兵、敢为天下先的社会担当,力戒空谈、崇尚实干的实用理性,等等,都与儒家文化的核心特质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说:“善于继承才能创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也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深圳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说,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就是在能够“善于继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敢为人先”,才得以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成就的。在这个意义上,深圳文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样本”[41]是当之无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