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80后青年教师成长故事:责任与智慧的对话

80后青年教师成长故事:责任与智慧的对话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要是真的读“进”这本书,就会发现它写的好像是一场“对话”,一场责任与责任的对话;好像又是一种“交流”,一种智慧与智慧的交流。说这本书是“责任与责任的对话”,是因为看似讲的尽是小故事,实际谈的都是大问题。“责任与责任的对话”其实就是针对这个悖论所进行的思辨和疏导。“责任与责任的对话”,其实应该是上面三者的目标、思想和感情的合力。

80后青年教师成长故事:责任与智慧的对话

前不久,王玉芝校长打电话给我,说是他们大港三号院小学准备出一本书:《像树一样成长》,希望我能写一篇序。说真的,乍一听这个书名,确实有点儿含糊。幸好她发来的书稿打不开,因为计算机有做升级;幸好因为我打不开她专门跑来一趟,和我长聊了大半天。不然,先入为主的误读,说不定还会造成误解,甚至给人误事儿了。

读了《像树一样成长》,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感动、感佩、感慨。感动的是,王玉芝校长和她的管理团队,抓住了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相当重要,且比较普遍的现象:“8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陆续重返学校,在他们还没有完全“转”过身来的时候,就开始了面对“00后”新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生涯。感佩的是,她们没有让这个现象停留在大家议论的“话题”阶段,而是把发现的难题变成了研究的课题,且在不断“调试”策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了破解难题的规律。感慨的是,咱们还没做好准备,怎么眨眼之间就进入了“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的“时代”?尽管现在出台了“双独二胎”的政策,改变这种状况,起码也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了。不管怎么说,这一现象“来”得如此之疾,“走”得又如此之慢,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所幸的是,还有一些王玉芝校长这样的有心人,正在引导并支持着“80后”们“像树一样成长”着,茁壮而快乐的成长着。

你要是真的读“进”这本书,就会发现它写的好像是一场“对话”,一场责任与责任的对话;好像又是一种“交流”,一种智慧与智慧的交流。正是这些如同促膝交流的亲切对话,让你从多彩的内容里面,看到了理性;从多样的形式后面,看到了深邃。

说这本书是“责任与责任的对话”,是因为看似讲的尽是小故事,实际谈的都是大问题。这些问题大就大在直接与整个学校的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这些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对个人的生活爱情和事业的思考;对周边的孩子、家长和同事的期待;对亲历的课堂、学校和社会的困惑;对自身形象、气质和能力的关注……可以说,无不关系到他们要为国家未来而坚持立德树人。同时,所有这些问题,对于接纳他们的同事、校长来说,同样无不关系到他们要为立德树人而培育青年教师。

书中的主人公木小青,尽管是个虚构的“80后”的代表,但写的都是真实的个体经历。她那30个故事,讲述了从“自己”这批“木小青”进入这个学校,到迎接新的一批“木小青”踏进这个校门,这几年以来的成长历程。本来高校学历的基础起点,人们怎么却看到的是“高傲”;本来执着追求的思维取向,人们怎么却看到的是“固执”:本来活跃烂漫的本能特征,人们怎么却看到的是“散漫”……这样的悖论大概就源于独生子女的“独特”,源于“独特”带来的社会认知差异。但是,不管怎样木小青们已经开始教书育人,不管怎样木小青们不能再“独”误“独”。“责任与责任的对话”其实就是针对这个悖论所进行的思辨和疏导。

一次次的“对话”,木小青们开始改变对自我的认识:这些“独特”之处,曾经在家庭里被原谅,是因为家里只有她(或者他);曾经在上学时被忽视,是因为同学也都是她(或者他)。现在,尽管团队还可宽容,但学校不能放任我行我素;集体能够包容,可工作不会允许再三再四。因为,自己已经“扛”上了立德树人这个重大的社会责任。一次次“对话”,木小青们不断生成对自我的激励:不管现在怎样,既然为人之师,就要立起“个”儿来。在这个团队里,在这个集体中,自己只有充分发挥那些“独特”应有的正能量,不断克制那些“独特”被异化的负效应,才能引领好下面一代一代的独生子女成人、成才。同时,一次次的“对话”,也在震撼着木小青的伙伴们。无论是校长和“师傅”,还是同事和家长,也都为木小青们勇敢甩掉孤傲,走向“阳光”,毅然丢掉稚嫩,走近成熟,切身感受到了一种由衷的欣慰和空前的信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责任与责任的对话”,木小青们才真正融入了学校这个新的集体,并在这个新的集体中开始长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责任与责任的对话”来定位本书的主旨,应该不是有意的“拔高”。

当然,“责任与责任的对话”并非易事。能够取得大家公认的成效,真的要归功于王玉芝校长和她的管理团队,选择了“智慧与智慧的交流”的基本策略。正是因为这样的策略,使“对话”不仅没有伤于“硬碰硬”,而且总能成于“心换心”。

在多年的实践中,他们越发深刻地感到:“责任与责任的对话”,本应是师长的指导,但不能止于师长的指导;本应像亲人的叮嘱,也不能止于亲人的叮嘱;本应如好友的提醒,又不能止于好友的提示。“责任与责任的对话”,其实应该是上面三者的目标、思想和感情的合力。这种合力会使“对话”严肃而不严厉,亲和而不就和,轻松而不轻率。否则,即便初衷再好,“对话”一旦对立,哪怕没有公开,也会走向反面。而且,此时的单调和乏味,甚至呆板和冰冷,即使无意,也有伤害。甚至会让这些刚刚入职的“80后”们长期挥之不去。正是因为大家都经过这段同龄的穿越,都有过穿越艰难的感受,才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做出了这样的选择。(www.xing528.com)

于是,他们之间的“对话”,多了更加温暖、宽松的交流情境。特别学校组建了“青年成长林”这个“80后”们自己的“家”以后,个人主动参与,彼此敞开心扉,同伴坦诚讨论,团队热心互助。在温馨的氛围之中,“对话”不仅缩小了彼此的距离感,而且形成了全校的凝聚力,大家不再因“一树易衰”而伤感,共同为“成林则茂”而幸福。于是,他们之间的“对话”,有了更加丰富、灵活的交流平台。师徒互动时,那些语重心长的嘱托;博客日志里,那些特别给力的心语;案例分析中,那些寄予厚望的感言;盛大婚礼上,那些热情洋溢的祝福;自我评价后,那些倍加呵护的指点;……这样的“对话”,让“80后”们进一步看准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留住了优势,彰显了活力。

其实,交流的过程中,校长和老师们的智慧,也激活了“80后”们的智慧。在王玉芝校长和她的管理团队的鼓励下,他们不但把积累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信息技术,以及注重实际,讲求效率的观念和视野开阔,反应快速的习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那种着力独立思考,热衷“与众不同”的势头,更加显现了他们敢于创新的时代性格。尽管只有短短两三年,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是社团活动还是社会实践,都已开始闪烁着这个青年教师群体充满热情、富有创新的火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创意,无不感动着校长,感动着同事,甚至感动了家长,感动了社会。应该说,这不仅是“智慧与智慧的交流”的硕果,更是“责任与责任的对话”的指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智慧与智慧的交流”来概括本书的特色,应该不是无谓的“渲染”。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它能引发人们深刻思考在于,确定的主题,选择的策略,以及引进的植物世界共生效应的“原理”,都不是简单应对,走一步看一步;也并非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他们依据调查研究,提出改革路径,做出具体方案,经过认真实践,反复检验效果,如实进行总结……每个环节都本着科学态度,经过缜密论证。所以,这是在系统的顶层设计之下展开的课题研究。就拿书中介绍的多项活动和数幅“画作”来说,真的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和实施者的艰辛努力。正是这些活动,引导着“80后”这个群体,收获了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有效的方法,健康心灵,形成共生、共融,共进、共荣的团队机制。正是这些“画作”,记录了“80后”这个群体,为走出困难和困扰,走向成长和成功,而奋力爬坡的足迹。在这里,他们流过汗水,也流过泪水;有过苦笑,也有过欢笑。但是,最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木——“80后”的青年教师之林。

有人说,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校长的成功。其实,青年教师的成长,更是校长的成果。因为,他们是教育的未来。所以,在祝贺本书问世之际,还要祝愿这片林木更加繁茂。就像王玉芝校长带领的整个三号院小学这片森林一样,为“00后”们不断制造负氧离子,不时遮蔽日晒雨淋。

刘长兴

2014年6月10日

注:刘长兴,国家督学,天津市首席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教育》专栏作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