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政治经济学

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政治经济学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说来,本章和接下来的两章将提供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框架。传播政治经济学提倡这样一种理解方式:将指导思想的抽象概念和我们的感官所接受的具体观察都接受为真实的存在。用更加正规的术语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以特定的认识论和存在论原则为基础。传播政治经济学基于一种唯实的、包容的、建构的、批判的认识论。将这些过程置于最显著的位置并非要代替各种结构和机构,这样做的话无异于以一种形式的本质主义代替另一种。

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政治经济学

前面数章检视了政治经济学进路、传播的概念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书现在要提供一种指导我们理解的一般理论。具体说来,本章和接下来的两章将提供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框架。本章以一种哲学基础开始,接下来探讨思考本学科的核心观念。

我们一开始先以非技术性语言思考哲学基础,然后进行更加正规的介绍。传播政治经济学提倡这样一种理解方式:将指导思想的抽象概念和我们的感官所接受的具体观察都接受为真实的存在。因此,它反对在某些理论当中盛行的观点:只有我们的观念或者只有我们的观察——而不是两者都包括在内才是实在的。政治经济学也反对这种立场:现实不存在,观念和观察在重要的意义上都不实在。此外,这种哲学意味着现实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不能被简化为一种本质。仅仅是经济(比如,金钱是推动媒介的唯一力量)或者仅仅是文化(比如,人民的价值观塑造了媒介)都无法像魔钥似的开启我们对传播的理解。这种哲学基础也将社会变革、社会过程和社会关系的观念推至最显著的位置,这些观念要求重新评估政治经济学的传统重点,即强调媒介企业等社会机构,或者将社会阶级视为一种结构,而不是一种社会关系。

接下来,本章和后面数章将这些观点付诸实践,识别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的三种过程,由此引导我们如何将政治经济学应用于传播世界商品化(commodification)就是将因使用而产生价值的物品转化为可以销售的产品,其价值来自它们能交换来的东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将一个朋友们喜欢的故事转变成一部可以在市场上售卖的电影或者小说的过程。人类的传播行为如何成为一种为了牟利而制造的产品?空间化(spatialization)是这样一种过程:大众媒介和传播技术克服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比如,电视将全球事件的图像传送到世界各地,克服了距离障碍。此外,各个公司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通讯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营生意,由此能够更广泛地接触顾客、工人、技术和资本。当需求出现的时候,比如可以在别处获得成本更低或者技能更高的劳动力,电脑通讯也使得它们能够灵活地采取快速行动。当传播遍布全球、商业利用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和制作产品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三个关键概念是结构化(structuration),即创造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主要是那些围绕社会阶级、性别和种族组织起来的社会关系。例如,政治经济学描述了准入大众媒介和新传播技术是如何受到了社会阶级不平等的影响,这种不平等按照收入和财富区分人们,使得一部分人有准入的经济能力,而其他人则被排除在外。

用更加正规的术语来说,传播政治经济学以特定的认识论存在论原则为基础。认识论就是理解我们如何认知事物的理论范式。传播政治经济学基于一种唯实的、包容的、建构的、批判的认识论。它是唯实的,主要是因为它承认观念和社会实践都是实在的(见Latour,1999,第1章;Shimony and Malin,2006)。在这个意义上,它既不同于提倡只有观念才实在的律则式(nomothetic approach),又不同于主张观念不过是为人类行动的个别现实贴上标签的个殊式(idiographic approach)。(1)由此出发,政治经济学也是包容的,因为它反对本质主义或者将所有的社会实践简化为唯一一种政治经济学解释的倾向,提倡一种将观念视为研究一个多元化社会领域的出发点或者切入点的理论范式(Resnick and Wolff,1987,2006)。为了理解社会现实,你需要选择各种观念和理论。选择一种观念或者理论而不是另外一种,是因为你作出结论说这种观念或者理论比它的替代选择更有价值。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断言这些选择就是理解社会实践的最好的或者唯一的方式。(www.xing528.com)

此外,认识论是建构的,因为它承认因果决定的种种限制,包括因果关系分析的前提:各个单元作为充分形成的整体、以线性方式互相作用。政治经济学宁可将社会生活理解为一套互相构成的过程,它的各个单元在形成的不同阶段互相作用,其方向和影响只能在具体的研究中得以描述。最后,这种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是批判的,因为它将知识视为与其他知识体系和社会价值互相比较的产物。例如,笔者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的,因为它常常将在研究中获取的知识与替代性的知识体系进行比较,比如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多元论政治科学和文化研究。此外,对于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收集的知识,这种理论范式的衡量标准是多年以来指导很大一部分这种研究的社会准则,包括民主以及构成民主的公民参与和社会平等。

认识论为理解我们如何认知事物提供了一个框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存在论为理解存在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框架。具体说来,存在论区分将各种事物视为结构或者视为过程。这条河是一种物还是一种流动?它两者都是,可是哪一点受到强调呢?传统上,政治经济学强调物或者结构,例如跨国媒介公司和监管它们的政府。笔者的理论框架则提倡通过将各种社会过程和社会关系置于最显著的位置,偏离这种政治经济学的传统理论范式。这就意味着,本研究以这种观点为出发点:社会变革无处不在,各种结构和机构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与仅仅识别出各种相关机构相比,发展切入点以描述各种过程的特性要更加有用。根据这种观点,研究媒介机构很重要,可是这种研究是建立在分析一种社会过程——比如将故事转化为电影和其他有销路的产品——的基础上。

以这种原则为指导,本章剩余的部分和接下来的两章以三种启动过程为政治经济学描绘出一幅翔实的地图:一开始介绍商品化,即将使用价值(use value)转化为交换价值(exchange value)的过程;接下来介绍空间化,即传播对空间的转变;最后介绍结构化,即通过社会手段建立各种结构的过程。将这些过程置于最显著的位置并非要代替各种结构和机构,这样做的话无异于以一种形式的本质主义代替另一种。这些过程毋宁是一些切入点,它们组成了一种实质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解释社会现实的多种可能方式里一种优先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