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集体备课问题及改善-研究成果

音乐集体备课问题及改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一些音乐教师对集体备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导致集体备课的质量常常不尽如人意。上述集体备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源于某些音乐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集体备课之前可以先向成员公布交流的主题或研究的课题。也就是说,集体备课的成果需要用课堂来检验,课堂是集体备课内容的反映。这也是“二次”集体备课交流话题的来源。

音乐集体备课问题及改善-研究成果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常见的研讨形式,其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体备课可以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避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一些音乐教师对集体备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导致集体备课的质量常常不尽如人意。

(一)音乐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成了不同教案的堆砌

音乐备课组为了应付学校及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要求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经过商量、交流和讨论,个人各自形成一份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也不进行整理和总结,直接将教师上交的教案装订成册,便谓之“集体备课”。将质量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权当集体备课资料,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各种教案的堆砌”。这种“承包式”的“机械组合”方式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是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缺少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有形无实。

2.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为了用较短的时间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备课组长让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在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思路不经甄别与遴选的情况,将搜集到的资料拼凑成所谓的集体备课的资料。直接下载网上的资源,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缺少自己的思考。

3.集体备课成了简单的重复

在教学检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上课时采用一样的方式导入,一样的方式提问,一样的方式讨论,一样的教学过程。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几节课如出一辙?原来这是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诚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方式是可以借鉴和沿袭的。但是,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上述集体备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源于某些音乐教师对集体备课认识不足。其实,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间思维的碰撞,是教师间情感的沟通,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可以是和风细雨式的述说,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亦可以是唇枪舌剑的辨析。

(二)音乐集体备课实施的方式(www.xing528.com)

1.个体深度备课

个体深度备课是做好集体备课的先决条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说:“最高的智慧是集体的智慧,它是一切事业成功之源。”音乐学科也是如此!要做好集体备课,就必须让个人的智慧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应在定好时间、内容和地点的同时,让所有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前进行深度备课,现场指定中心发言人。同时,在集体备课现场,教师要进行即时的积极反思,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都得到充分地发展。

2.集体讨论交流

集体讨论交流是做好集体备课的必然条件,是集体备课质量的保证。集体备课之前可以先向成员公布交流的主题或研究的课题。集体备课时在中心发言人阐明自己的思路安排、具体授课方案后,每位学科组教师应主动参与集体交流、研讨发言,而不是将集体备课看作一两个人参与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尽量避免组织者拿着讲稿一说到底的情形。集体备课时,要多“议”少“评”。“议”时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互相转换角色,质疑问难,有利于参与者平等对话,形成“说”“议”“研”一体化的教研氛围;“评”时,对待问题的看法要客观实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臻于实效。

3.课堂直观呈现

大家知道,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课堂,集体备课只是方案的预设。只有付诸教学实践,才能验证教学方式和环节是否切合教学实际,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时,需要根据集体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思路、布置的教学环节、施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直观展示。同时,在教学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课堂中的重要信息,并与集体备课时确立的教学目的进行比较,衡量集体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也就是说,集体备课的成果需要用课堂来检验,课堂是集体备课内容的反映。这也是“二次”集体备课交流话题的来源。

4.教后及时反思

课后反思是“二次”集体备课前的必要形式。因为集体备出来的教案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二次”集体备课时,可以由上课教师从“预设”和“生成”两方面进行反思和说课,与会教师需要诊断课程设计中的失误及原因,并寻找对策,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生成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集体备课的品质。当然,集体备课的成果也需要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予以保存和呈现。

总之,集体备课是当前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能够重视集体备课这种教研形式,认识集体备课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方面的作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群策群力,共享教学智慧,碰撞智慧火花,找寻更加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一定能得到真正的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一定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