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街区保护中电力电信设施问题症结与对策

历史街区保护中电力电信设施问题症结与对策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电信和交通的飞速发展已经验证了这一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历史街区保护中电力电信设施问题症结与对策

4.1.2 历史街区电力电信设施问题的症结及其对策

1)街区电力电信设施投入不足及对策

在我国的城市各项市政基础建设中,电力电信和交通行业的投资一直遥遥领先。如上海市1992—1997年的各项投资比例中,电力、电信的投资额与交通运输接近,是自来水、煤气、市内公用交通的3~4倍,是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的20~30倍(图4.2)。而且,根据1994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对不同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构成变化统计可知,对电力、电信、公路设施在总量构成的比例会随收入增加而加大;给水、灌溉、卫生、铁路设施在总量构成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小[12](图4.3)。近年来,我国电力、电信和交通的飞速发展已经验证了这一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img94

图4.2 上海市1992—1997年城市基础设施各专项投资比例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1998。转引自:王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比例关系探析[J].城市规划,2000(05):26-31

img95

图4.3 各种收入国家的基础设施构成变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4。转引自:王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比例关系探析[J].城市规划,2000(05):26-31

但是,电力电信行业的投资结构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如在电力投资方面,存在“重发轻供”,即重视发电,轻视供电的倾向。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电网与电源投资的比例一般为6∶4,而我国仅为4∶6,投资不足导致我国城市电网结构薄弱,电网老化严重。以北京市为例,1/4的线路运行时间超过25年,个别设备达到40年[13]。而城市电网中,直接面向城市居民的中低压配电网的投资又远低于城市高压输配电网。且有限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建设投资又往往和城市扩展、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相随,很少惠及因保护而不能大规模开发的历史街区。因而,历史街区的电力电信设施往往是城市中最薄弱的一环。

城市电网和中低压配电线路的投资和建设比例问题,近年来已经受到国家和各地政府重视。“十一五”期间,将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3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市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总投资将达2200亿元[14]。随着各地资金的落实和工作展开,“重发轻供”的问题不久将得到缓解。

在对历史街区的输配电网投资方面,一方面仍然需要以政府加大对改善街区居民生活和历史遗产保护的投资为主,另一方面应以多种方式广辟资金来源。在操作模式上,除了传统的依靠各地电力电信公司进行建设维护的模式外,还可以尝试以历史街区或所在社区为单位组建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对小区内包括电力电信在内的公共市政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而在室内线路方面,特别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明确产权政策等措施鼓励历史街区居民的自我更新改造[15](图4.4)。(www.xing528.com)

2)遗产保护的资金不足和观念偏差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一直存在着资金不足问题,而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上,则又明显地存在着理念的偏差。在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实践中,保护往往和旅游开发、活动献礼结合在一起,存在着“资金少、时间短、见效快”的短期目标倾向,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规划目标和措施往往含混空洞,或者作为二期、三期工程而落不到实处。一方面表现为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精心细致的设计施工,仓促规划设计,仓促拆迁施工,缺乏针对街区特点的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往往因满足通用规范和常规做法而破坏风貌,甚至直接拆毁历史建筑遗产;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和施工着重于立面出新、地面铺装、环境整治、景点开发,存在着重地上、轻地下,重外观景观效果、轻内部生活质量的问题。

img96

图4.4 定海老城区投资240余万元改造用电线路

资料来源:定海老城区改造用电线路[N].舟山日报,2007-9-25

在规划设计上,电力、电话和有线电视三线下地往往是首批实施的工程。但在实际施工中,多数以满足景观需求为目的,存在只管室外街道管线、不管入户线和室内线路,只图眼前效果而不顾实际使用效果。往往出现街道外观焕然一新,而居民室内线路老化陈旧依然如故,大量宝贵的资金投入并不能有效提高街区用电的水平。三线下地只立足于现有管线,而没有考虑未来需求增长和扩充的可能,容易出现负荷不足、频繁开挖等问题。最后,在设计前没有对既有地下管道分布进行勘测,设计断面只是一种理想状况,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往往将图纸抛在一边,边挖边干,频繁造成对其他给排水、燃气等管线的破坏,管位布置简陋随意,而且施工完成后大都没有绘制竣工图,以致造成此类现象的恶性循环。

3)对历史街区特殊性的技术准备不足

历史街区的电力电信问题,不同于一般城市地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区内街巷狭窄曲折,建筑密集,电力设施和线路的引入对街巷本身而言意味着一种改变和添加,故不可能如现代居住区建设中那样同时规划施工的建筑与电力电信系统那样科学、规则、合理,历史街区内线路架设见缝插针、因陋就简的情况十分普遍。木结构建筑本身火灾负荷很高,内部的电线又多为居民自行安装,不合规范私搭乱接的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区内电力电信设施和线路的陈旧老化、容量不足,所以历史街区的火灾负荷远远高于城市一般居住区,因而在电气防火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应对区内的设施容量和线路状况进行评估,并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措施,但目前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往往流于原则和教条,不能切实指导规划的实施。

另一方面,街区内历史街巷地下空间狭窄,无法满足一般直埋市政管线的安全间距,只有采取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保证电力电信管线和其他必要的市政管线可以同时下地敷设。但目前大多数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管线综合规划,普遍缺乏针对历史街区特殊情况的技术研究和实践经验,或者机械照搬一般城市建设规范,甚而因此做出拓宽历史街巷等错误的规划决策;或者含糊其辞,既要符合规范又要保护街巷格局,却避而不谈具体的措施,最终导致实施时的混乱无序,不能有效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再一方面,历史街区对于历史风貌和文物建筑等建筑遗产的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一般城市地区使用的某些常规做法,如独立变电站、配电所需要较大的体量和安全距离,可能造成历史街区肌理尺度和传统风貌的破坏。某些电力电信的标准设备,如各类人孔手孔箱、普通路灯等,在尺度和外观上也不能完全适应历史街区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从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电力电信技术进行适应性的选择、改进和集成创新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