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体论研究:揭示是作为核心范畴

本体论研究:揭示是作为核心范畴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是”这个词,本体论的产生是难以想象的。在超出经验层面上的,以各种“所是”之间的关系为形式的本体论就是这样初步得到确立的。亚里士多德对于研究“是”的本体论的方向的确立还有一些间接的、但并非次等重要的影响。“是”是西方哲学,尤其是本体论的核心概念。

本体论研究:揭示是作为核心范畴

一、“是”是本体论的核心范畴

本体论与其得到表达的语言之间的联系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对于“是”这个词的依赖。ontology——本体论,从字面上说就是关于“是”的学问。没有“是”这个词,本体论的产生是难以想象的。

柏拉图初创本体论的那篇对话体著作《巴门尼德篇》中,“是”首次被当作一个理念来看待。同时,一个由系词“是”连结而成的句子也就获得了新的意义:它表示“是”这个理念与同样是当作理念来看的主词与表语之间的结合。如“一是数”这个句子,其中的“一”、“是”、“数”都是理念。这个句子在柏拉图《巴门尼德篇》中的哲学意义是:“一”、“是”、“数”这三个理念是互相结合着的,或者说是互相分有的。由于它们的互相分有,“一”和“数”都被称为“是的”东西,即“所是”,用ειναι(to be,是)的中性分词on(being)来表示。事实上,一切东西都可以用“x是某某”这样的句式陈述,一切东西都可以称为“所是”,“所是”就成了泛指一切的概念。在《智者篇》中,柏拉图进一步提出,哲学的任务在于寻找一般的通种(genera)之间的结合,也就是较具普遍性的那些“所是”的结合,它们之间的结合产生出来的是纯粹先验的原理。在超出经验层面上的,以各种“所是”之间的关系为形式的本体论就是这样初步得到确立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并不主张建立一种超出经验范围的哲学,但他沿用“所是”作为泛指一切的一般概念,并且说过有一门研究“是者之为是者”的学问,以此作为对哲学的一种界定。他研究过“所是”的多种意义,对作为一种基本的、最重要的“所是”——本体,更是倾注过大量精力进行研究。由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先导,一部以追求真理为其初始目的的西方哲学史,就采取了研究“是”及一般的“所是”的形式。(www.xing528.com)

亚里士多德对于研究“是”的本体论的方向的确立还有一些间接的、但并非次等重要的影响。一是他对范畴的划分。他是根据一个词在句子中充当表语时意义的归类来划分范畴的。(2)所以亚里士多德会说:“基本的所是的种类恰同于表语的种类的数目。”(3)这进一步肯定了一切范畴都是所是。二,他制定了形式逻辑,这种方法后来被本体论采用,一直延续到黑格尔之前。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是所谓主谓逻辑,这也是些关于运用系词“是”的不同句式的概括,因此,当人们检讨这种逻辑方式得失的时候,不免要同时检查“是”的意义,而这一般是伴随着对本体论哲学的批判的。

西方哲学发展到近代以后,笛卡尔以其著名的“我思故我在”(sum cogito)揭开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序幕。在另一方面,贝克莱也有一句同样令人难忘的话“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is percipi),成为经验主义发展到极端的一个标志。在这两句话里都用了拉丁文,“sum”相当于英文的“am”,即to be的第一人称单数形式,笛卡尔由此而从我的有局限性的“是”推论有一个无限完满的“是”——上帝。“esse”则相当于英文中的being。英文中的“本质”(essence)同它有词源的联系,并且esse本身就包含着“是什么”、“本质”的意思。贝克莱的这句话表达的一个重要意思是,他不承认事物有人不能直接感知的本质一类的东西。举出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到了西方近代哲学中,无论是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或者说,无论是站在本体论立场上还是站在反对本体论的立场上,他们都要用到“是”这个词,通过这种语言形式来表达他们的哲学思想。

“是”是西方哲学,尤其是本体论的核心概念。它突出地反映了本体论所使用的语言的独特性质。然而西方哲学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把本体论及其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都当作是普遍的哲学和哲学的普遍形式。这本不足为奇,是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只是到了现代,通过对本体论及其语言的分析批判,尤其是通过不同哲学(主要是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人们才逐渐看清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