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貌原则的翻译研究:语用学视角

礼貌原则的翻译研究:语用学视角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语用领域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它通常指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礼貌具有相对性,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判别标准,表示礼貌的方式方法、遵循礼貌准则的程度均有差异。礼貌现象也是国内研究的一大热点。黛玉转而赞他人也是礼貌的做法。就礼貌准则而言,译文尽量向读者熟悉的译语礼貌准则靠拢,使译作读起来不像是译作。

礼貌原则的翻译研究:语用学视角

3.5 礼貌原则的翻译研究

礼貌原则是一种行为准则。在语用领域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它通常指布朗和列文森(1978)的“面子理论”和利奇(1983)的“礼貌原则”。面子理论有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布朗和列文森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行为,讲究礼貌就是要减轻给面子带来的威胁,以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满足人们的面子需求。对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估算通常须考虑以下因素:双方的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言语行为本身固有的强加性级别。利奇礼貌原则包含六条准则:得体准则(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宽容准则(减少有利于己的观点,增大有损于己的观点);赞扬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谦虚准则(减少对己之赞誉,增大对己之贬降);赞同准则(减少与他人的分歧,增大与他人的共同点);同情准则(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概括地说,礼貌是一种非对称体,对一方礼貌,对另一方就会不礼貌。礼貌具有相对性,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判别标准,表示礼貌的方式方法、遵循礼貌准则的程度均有差异。

礼貌现象也是国内研究的一大热点。从整体来看,国外的礼貌研究大多以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概念为核心的礼貌理论为框架,而国内研究则大多以利奇(Leech 1983)的礼貌原则为框架。刘润清(1987)讨论了利奇的礼貌原则,并提出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具有更高的约束力;徐盛桓(1992)参照利奇的礼貌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注意自身,尊重对方,考虑第三方,运用礼貌策略等;束定芳和王虹(1993)讨论了言语交际中的扬升抑降与礼貌原则的关系;王建华(2001)认为,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话语是否切合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而这一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和确定的,它随着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而交际者可凭借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即时的语用距离。Gu(1990)和顾曰国(1992)追溯了现代汉语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总结出了一些制约汉语交际的礼貌原则,如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和慷慨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并指出了英汉礼貌现象在文化上的差异,同时还对利奇的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进行了修订,在国内影响较大。

在日常的交往中,真诚地称赞、赞美对方,会为双方交流思想和情感注入兴奋剂。人们极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与承认,因为,期待赞美与尊重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但是,在对赞美语的反映上,英汉存在着差异。在英文化中,英美人受到赞美时,总要感谢一番,以示对发话者观点之赞同,达到求同效果,就表示了礼貌。而在汉文化中则不同,受“贬己尊人”准则的影响,中国人受到赞美时,往往是否定对方赞美,自贬一番,以示谦虚。例如:

李纨笑到:“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萧湘妃子为魁了。”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到:“极是!极公!”黛玉道:“我那个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红楼梦》)

“Let me try to pass fair judgement now,”said Li Wan with a smile. “On the whole each poem has striking lines but,speaking impartially,I rank Writing About the Chrysanthemum first,… for all three show originality in the theme, ideas and style. The Queen of Bamboos will have to be given first place.”

Pao-yu clapped his hands in delight at this,exclaiming,“Absolutely right. Very fair. ”

“Mine didn’t amount to much,Dai-yu observed. “They’re rather contrived. ”

“But aptly so,”rejoined Li Wan,“Not stiff and overloaded. ”

“To my mind,”continued Dai-yu,‘the best line of all is Sunset in chill garden recalls a former visit’which presents such a strong contrast. ”(Yang)(www.xing528.com)

此段李纨评诗,黛玉的《咏菊》诗为第一,推举黛玉为魁首,并颂扬其诗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但黛玉却自谦说自己的也不好并转而称赞湘云《供菊》一首诗中的精妙之句。中国读者都明白,黛玉并非否认李纨的评判,因为“贬己”是谦虚,是礼貌,是中国人受到赞扬时的通常做法。而李纨的反驳也并非争辩,而是进一步的赞扬。黛玉转而赞他人也是礼貌的做法。杨的译文反映了汉文化的礼貌特色。当然,初次接触汉文化的英美读者可能以为黛玉否定李纨的评判,不承认李纨的欣赏水平,表示对李纨的不礼貌。但随着他们与汉文化接触的增多,他们会发现汉民族在对称赞的应答上与他们的差异及其反映的民族心理差异,也会更多地了解神奇的东方文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可以运用在这些翻译活动中。“归化”的目的是力求使译文读者用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这意味着译语文本与原文文本的高度功能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就礼貌准则而言,译文尽量向读者熟悉的译语礼貌准则靠拢,使译作读起来不像是译作。但有时,为了照顾语篇结构和语气上的完整与连贯,为了保存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译者也可能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究竟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来处理与目的语文化相冲突的礼貌因素应遵循以下原则:对不属于原语文化核心而又妨碍译语读者理解的礼貌因素部分,一般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对构成原语文化核心,其缺失会导致重要的原语文化信息丧失的部分,在不影响上下文和语气连贯的条件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为便于外国读者的理解,必要时可添加解释性的语言。

杨氏夫妇的《鲁迅小说集》译本中的请求、建议言语行为的翻译处理。

例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译文:Ignoring this,he would lay nine coppers on the bar and order two bowls of heated wine with a dish of aniseed-peas.

例2:一天的下午,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译文:One afternoon,when the tavern was deserted,as I sat with my eyes closed. I heard the words: “Warm a bowl of wine!”

在例1中,杨氏的翻译将直接引语转换成了间接引语,回避了请求言语行为的礼貌问题,对于请求言语行为的方式和礼貌程度译文读者不得而知。在例2中,“温一碗酒”的译文言内行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相等,但是言外行为却不完全等值。在汉语语言文化中,祈使式的请求甚至没有语气软化词“please”在顾客与店员的话语中更具有是普遍性,在此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是权利和义务关系。这与英语语言文化中在这种语境下的请求行为有较大差异。译文的言外行为实为“命令”,译文语势强于原文。然而言外之意是等值的,孔乙己是惟一身穿长衫,却和短衣主顾一样站着喝酒的人,身陷精神围剿和人格的蹂躏之中,孔乙己通过语言对自己的人格进行了拯救。

总而言之,由于礼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翻译实践中,必须重视礼貌因素。既要分析原文中蕴涵的原语文化礼貌特征,又要系统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礼貌规范,并根据译文的语篇类型,其在译语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准确地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得体地传递原文的礼貌因素。译者要力图在保留原语文化特色与译文可接受性之间保持平衡,既避免文化欠额翻译也防止文化超额翻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