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用学翻译研究:揭示翻译过程

语用学翻译研究:揭示翻译过程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译可以看做原语符号与译语符号之间的动态转换,译者对其中的转换过程的意图阐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译者的认知思维是翻译过程的关键。贝尔借助心理学与语言学试图用一个系统的语言模式来描写翻译过程。贝尔认为翻译过程涵盖:1)翻译是更为普遍的人类信息处理现象的一个特例。

语用学翻译研究:揭示翻译过程

2.2 语用学翻译过程论

自从莫里斯的符号学把语用学看做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就赋予了语用学的动态性、解释性的特征。就翻译思维学而言,语用学说明翻译过程研究从语义学的表层结构转入深层结构的研究,体现符号与符号之间、符号与人之间的阐释过程。翻译可以看做原语符号与译语符号之间的动态转换,译者对其中的转换过程的意图阐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译者的认知思维是翻译过程的关键。翻译学属于应用语言学,思维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因此,翻译理论与翻译研究必须要研究思维问题。翻译语言学家贝尔(R.T.Bell1991)在其著作《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解与实践》中阐述了翻译过程的两大要素:理解与表达。贝尔借助心理学与语言学试图用一个系统的语言模式来描写翻译过程。这一模式被置于人类交际行为的这一大领域。贝尔建构了一个复杂而宏大的翻译过程的框架,他对翻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步骤都进行了科学的、详尽的、可验证的分析。就翻译过程,他把人的交际与翻译过程分为九个步骤,并提出了六点设想,据此将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分为“分析”和“综合”两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贝尔认为翻译过程涵盖:

1)翻译是更为普遍的人类信息处理现象的一个特例。

2)翻译过程模式应属于翻译信息处理的心理领域。

3)在对原语文本的解码和对译语文本的编码过程中,进行了与特定语言无关的意义再现,其中既要有短期记忆,又要有长期记忆。

4)不论是在对输入的信号分析过程中,还是在对输出信号的合成过程中,翻译过程都是在从句这一语言层次上进行的。

5)处理文本方式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方式,并通过串联的操作方式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个阶段里的分析或综合必须在下一个阶段被激活、修正和允许之后才能完成。

6)翻译过程需要两种语言,其中包括:

(1)一个视觉词汇识别系统和一个书写系统;

(2)一个句法处理器,以便处理情态系统的选择;

(3)一个常用的词汇存储集,一个词汇搜索机制,一个常用结构集和一个语法分析器来把信息传递给;

(4)语义处理器,以便处理及物系统中可能的选择,并交换信息;

(5)语用处理器,以便处理主位系统中可能的选择,还有

(6)思维组织器,遵循并组织文本中的言语行为;(www.xing528.com)

(7)计划器,用以生成达到各种目标的计划。

孙艺风(2004)先生认为,贝尔的翻译处理模式可以表述为:编码——解码——重编码。纽马克也曾提出一个简单的翻译过程模式:原语文本——理解——形成——译语文本。法国释意派代表人物勒代雷对翻译过程作过高度的概括:翻译过程是“理解原文、脱离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领悟到的情感”。威廉斯与切斯特曼提出一个翻译任务处理模式:具体——准备——翻译——评估,以及心理翻译模式:输入——黑箱——输出,显然这里的“黑箱”指译者的大脑。哈蒂姆和梅森在他们的代表作《话语与译者》中以话语为中心,认为译者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起协调者的作用,同时要考虑语境(交际层面、语用层面和符号层面),挖掘出原文的修辞意图、语用意图,最后在译文的成分中表达出来。阐释学认为,翻译是对意义的理解和阐释,翻译是对意义的翻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与原作者的视野达成融合,以达成翻译交际过程的融合与协调。阐释学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提出了阐释学分析的四个翻译步骤: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mport)和补偿(compensation)。这四个翻译步骤强调译者的能动性,要求译者在三元关系中处在中心地位,平衡双语的关系,既要合理把握原语的意义,又要在理解和表达这种意义时,灵活采用策略对译语做出优化选择。

著名学者余光中在《余光中谈翻译》中,从翻译和创作的关系探讨翻译过程与创作过程的心智活动,认为“翻译的心智活动过程之中无法完全免于创作”。许渊冲先生在《译诗六论》中提出,利用“一”、“依”、“异”、“艺术”、“怡”、“易”的相关因素可以理解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张泽乾在其《翻译经纬》中则从语言学、信息学、心理学和美学等角度,分别对翻译活动的语言转换过程、信息传递的“编码、换码和解码”过程及信息转换效果与质量监督、控制与检验过程、翻译主体的心理转换过程、翻译的审美过程等进行了探索。柯平也提出了翻译过程:理解、传达和校改。对语用学翻译过程的理解就是要弄清原文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由语境和文化因素决定的);表达则涉及译者的记忆,也就是译者对自己知识储存中关于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的搜索与应用(Bell2001:26)。理解首先要处理的是对意义的理解,意义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信息的加工表现在对意义(语义和语用)进行识别、记忆和重构。维特根斯坦认为,词语的意义在于语言的使用。他认为,意义受制于语境和意向性。根据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的观点,语境可以分为三类: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话语语境。而语用学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的研究,将语言置于广大的语境中研究语言使用的本质。翻译涉及语境中的诸多因素或者变量,包括原语变量,例如文体、格式、结构与语义、篇章类型,文本语言等,译语变量,包括语言的具体结构与修辞等,任务变量包括产出的因素,例如翻译的目的与文体、参考材料、交稿日期、与委托人的关系,译者变量,包括其翻译经验、态度、性别和翻译用语的选择,社会文化变量则有规范、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所用语言的地位等和接受性变量中的委托人的反应、批评家的评论、读者反应和质量评估等(William & Chesterman 2004)。当然,对语用学翻译思维与过程而言,译者必须把握原作者或原作的意向,这是透彻理解原作的关键。在翻译的思维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内向外,从语言语义到语言的字面意义,再结合语境推导出原语的含义与原作者的意图,逐层对分析的结果做出整体的综合,这样才能用译语形式将原语的思维内容正确地再现。因此,语用学翻译不仅仅是关注语言的转换,更关注意向性、文化、心理以及社会等因素的转换。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真正关注行事行为,构建指称、意义和意向的关联。在语用与表达的阶段,翻译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思维信息的载体,文化是思维信息流通的规则,它可以促进信息交流,也可以阻碍交流,跨文化理解是翻译的大前提之一(龚光明2004:244)。语用学翻译思维与过程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把语言、文化和社会相互联系在一起,因为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语言才有真正的意义。在信息与文化的转换过程中,翻译学同样必须关注语言形式、文化及其运作思维,整体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过程涉及认知和智力的干涉。从认知的视野探索,语言使用的解读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理解其意义,更重要的是,应通过推理,借助认知语境,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进行推理而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完全理解和表达原语的语用、社会、文化等信息。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包括:交际环境,例如价值观、文化观、社会心理等因素,情景因素和语言环境等问题。信息转换的过程中涉及文化规范下的语言规则、语用规则、语篇规则等,最后获得表达的过程涉及的认知阶段,包括信息源、编码、信息、信道、信息接受者、解码、译者反应、反馈等等。这个认知过程激活了其中诸多内部机制:直接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心理表征等语用范畴抽象或系统化的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心理表征等语言隐性机制,并对这些机制的信息进行处理。以下以《名利场》的一段文字与翻译为例(张今2005:98)。

Sir Pitt went and expostulated with his sister-in-law upon the subject of the dismissal of Briggs,and other matters of delicate family interest. In vain she pointed out to him how necessary was the protection of Lord Steyne for her poor husband; how cruel it would be on their part to deprive Briggs of the position offered to her. Cajolements,coaxings,smiles,tears could not satisfy Sir Pitt, and he had something very like a quarrel with his once admired Becky. He spoke of the hornour of the family; the unsullied reputation of the Crawleys; expressed himself in indignant tones about her receiving those young Frenchmen——those wild youngmen of fashion,my Lord Steyne himself,whose carriage was always at her door,who passed hours daily in her company,and whose constant presence made the world talk about her. As the head of the house he implored her to be more prudent. Society was already speaking lightly of her. Lord Steyne,though a noblemen of the greatest station and talents,was a man whose attentions would compromise any woman; he besought,he implored,he commanded his sister-in-law to be watchful in her intercourse with that nobleman. ( Vanity Fair)

译文:

毕脱爵士去看弟媳,提到辞退布立葛丝的问题及家里各种难以启齿的事情,着实劝谏一番。她向他作了解释,说她可怜的丈夫没有斯丹恩勋爵提拔照顾是不行的。至于布立葛丝呢,有了这么好的差使,如果他们不许她去的话,不是太没有心肠了吗?这些话全无效验。她哭也罢,笑也罢,甜言蜜语地讨好也罢,毕脱爵士只是不满意。结果她和他以前最佩服的蓓基很像吵了一架。他谈到家门的体面和克劳莱家族洁白无瑕的名声。他气呼呼地责备她不该和那些年轻的法国男人来往,说他们全是花花公子,行为不检点。他又提到斯丹恩勋爵,说他的马车老停在她门口,他本人每天陪着她好几个钟头,惹出许多闲话来。他以家长的身份恳求蓓基行事小心谨慎,因为外面已经对她说长道短。斯丹恩勋爵纵然地位极高,才识丰富,可是这种人呀,哪个女人接受他的献媚,哪个女人就要遭殃。他要求,他恳求,他命令他的弟媳,要她往后步步留心,少和那位大佬打交道。(杨必译,有改动)

在这一段中,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揭露和讽刺英国上流社会人士的丑恶和虚伪面目。显然,译者应根据原作的意图和相关的语境变量,进行合理的推理,深入理解文本所体现的各种信息,并运用合理的语言手段和再现手法,灵活而又巧妙地表现原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生动再现原作的讽刺喜剧式的风格。我们看到,译文expostulated(古色古香的词语)译为“劝谏”;matters of delicate family interest(委婉语)译为“家里各种难以启齿的事情”;把运用讽刺手法的原文Cajolements,coaxings,smiles,tears couldnotsatisfySirPitt译为“她哭也罢,笑也罢,甜言蜜语地讨好也罢,毕脱爵士只是不满意”;wild youngmen of fashion译为“他们全是花花公子,行为不检点”;a man whose attentions would compromise any woman(讽刺手法)译为“可是这种人呀,哪个女人接受他的献媚,哪个女人就要遭殃”;He besought,heimplored,hecommanded(递进修辞)直接译为“他要求,他恳求,他命令……”;thatnobleman(反语)译为“那位大佬”。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句子的表层与深层意义,表达出原语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无论是文化的、认知的、社交的方面都在翻译的效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鸡不吃了”是“(人)不吃鸡了”还是“鸡不吃(东西)了”。再看文化因素的理解与表达的例子:

谭招弟碰不得吗?你是三头六臂,我也敢碰。(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Is Tan Chao-ti some sacred being that no one dares to offend? But I dare, even if you’re a demigod

此译文考虑了文化的因素,采用了变通的方法处理。若把“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译成“>Not even the first stroke of the character 八in sight”,一则没有很好理解原语的意义,二则也没有表达出原义,更不用说是等值的翻译和体现原语的文化了。此句就语用意义的传递层面,可以把它翻译为“There’ s not the slightest sign of anything happening yet”。

翻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对翻译过程的研究还有不少精彩的论述。中国特色派学者刘宓庆(1999)从翻译思维的角度探索了换码的思维过程,认为翻译思维的第一阶段是理解阶段,第二阶段是对已经理解的概念加以表达。翻译思维活动过程的解码——换码机制表现为以下的分析和综合:词语形态分析、语法层次分析、文体修辞分析、词义色彩分析、文化历史分析以及机制综合中的句子和语段。他认为,分析主要指对原语的层次组合进行结构分解,语言层次结构分解的目的是从结构上把握意义,以构筑语义结构。综合主要指对译语语句的语义结构模态进行宏观的调节、整理、定型工作,其特点是思维活动的连贯性、反复性。最终的目的是对原语语义系统进行整合。不少的学者把翻译分为不同层面,并探讨这些层面的转换。这些层面包括语音层、语义层、形式层、风格层、思维层、语用层、文化层等等。也有不少学者就翻译过程提出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让我们看到,学者们试图以系统的语言模式描写翻译过程和译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再结合心理学和信息论模式等描述在翻译过程中大脑的工作过程。无论如何,我们认为,翻译过程即交际过程,交际即语用。语用学翻译思维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关联顺应理解——关联顺应编码——关联顺应表达的交际过程。这个过程使译者运用关联顺应为手段,以交往为目的,结合认知语境、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等,以及干涉这个理性动态过程的各个变量,顺利达成交际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