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媒体与政府关系比较研究:外广播影视体制

大众媒体与政府关系比较研究:外广播影视体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众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在短短几十年里,新加坡一跃成为以商业和新兴工业为主体的亚洲强国。为了使大众媒体自觉接受政府的指导,新加坡的政府官员经常向媒体通报情况并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大众媒体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媒体完全变成政府的舆论工具。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公众和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媒体与政府间的密切关系会妨碍媒体的监督功能,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大众媒体与政府关系比较研究:外广播影视体制

二.大众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在短短几十年里,新加坡一跃成为以商业和新兴工业为主体的亚洲强国。新加坡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7%,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统计数字,2005年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8万美元,在177个国家中排名21位[5]。新加坡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与其遵循的政治体制和传播体制有着密切关系。尽管李光耀和大多数新加坡领导人都曾受过西方式的教育,对西方的政治体制非常了解,但新加坡没有盲目效仿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制度,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一套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稳定的新闻体制[6]

由于新加坡现行的新闻法和审查标准都十分严苛,许多西方人士认为新加坡政府对大众媒体的规制来源于儒家思想和家长制思维,称其为“软权威主义”。新加坡政府对新闻自由有三点基本看法:其一,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宜的,没有责任就无所谓自由。其二,新加坡政府是民选的政府,所以可以通过民众的授权来对媒体的责任和自由限度加以诠释。最终对民众负有责任的是政府而不是媒体。因此,当政府和媒体之间出现分歧,政府可以运用法律道德手段对媒体进行制裁。其三,作为一个多种族和多宗教的新兴工业国,新加坡社会奉行的亚洲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国情背景和脆弱的社会环境,新加坡政府才选择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媒体监管体制[7]

新加坡政府在国家建设初期,把民族生存和社会共识视为重中之重,因此要求新闻媒体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和媒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被称为“发展新闻”[8]的传播制度决定了媒体在国家建设中扮演着相当积极、正面的角色。媒体积极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并支持政府制定的政策,成为政府在发展国民经济和促进民族团结过程中的伙伴。新加坡的媒体之所以能够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态度,还因为自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以来,人民行动党一直保持着执政党的地位,民众的选举意愿表明了他们对执政党的信任。因此,媒体对政府的支持被舆论视为顺乎民意。(www.xing528.com)

为了使大众媒体自觉接受政府的指导,新加坡的政府官员经常向媒体通报情况并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政府高层通过聚餐、座谈等形式定期与新闻从业者进行交流,阐述政府在一些热点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新闻从业者也会受邀参加一些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议,不断加深对国情和政府立场的了解。此外,新加坡媒体的部分决策者也曾在政府担任要职,一些新闻从业者也被邀请从政,担任国会议员和政府部门的负责人[9]。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在明确政府对新闻媒体的要求时曾经指出:“你们对新加坡人的最好服务,就是准确的报道、清楚的分析,就是从新加坡人的角度,为新加坡人明智地诠释事件与事态的发展;澄清问题,清楚地阐明摆在新加坡人面前的各项选择。”[10]通过加强与政府高层的沟通,新加坡媒体能够做到有效地宣传国家政策和引导舆论,让民众在选择与识别中增强判断力,从而增强整个社会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

大众媒体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媒体完全变成政府的舆论工具。事实上,新加坡的大众媒体常常以新闻报道、评论和读者来信的方式对政府的政策和工作作风提出尖锐的批评,而政府也历来严肃对待媒体的这些批评,及时对自己的失误进行更正,对不准确的批评给予解释或反驳。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经常通过由公众人士组成的委员会对大众媒体进行监督,利用法规对大众媒体有违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制裁。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公众和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媒体与政府间的密切关系会妨碍媒体的监督功能,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