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发展策略: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

天水发展策略: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近年来,天水市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抓项目”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密切配合,奋力拼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天水发展策略: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显著

第二章 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近年来,天水市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抓项目”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密切配合,奋力拼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项目涉及装备制造、电器电子农产品加工、医药食品、商贸流通、市场和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要求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招商引资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是增强经济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加快天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最根本、最实在的举措。

(一)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国际化,资本不可避免地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或者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以寻求更有效的资源配置,获得更好的回报。在资本的国际、国内流动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引进外来资本,吸引资本所附带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纷纷采取不同的形式,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去吸引投资主体。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国内发达地区经济乃至国际经济实现衔接,其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依靠外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在要求

我市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实力不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的关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依托全市重点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是狠抓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天水市是一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投资拉动。“十一五”期间,全市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经贸洽谈活动,全方位推介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五年累计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919项,实际到位引进资金204.5亿元,仅2010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3项,到位资金52.9亿元,同比增长29.6%,2011年预计实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亿元,同比增长25%,在推动积极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天水市未来五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提升天水在全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中的位次,仅仅依靠国家投资、企业投资和财政投资是不可能的,只有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省内外、国内外的资金,才能借助外力,推动天水跨越式科学发展。因此,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其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二、当前天水市招商引资工作优劣势分析

分析当前天水市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在新形势下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就需要抢抓历史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化挑战为工作动力,变机遇为发展成果。

(一)招商引资工作面临难得机遇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蕴含商机。当前,随着产业梯次转移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在完成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为我市吸引投资、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对于天水市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正是推动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二是宏观政策强力支撑。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实施,甘肃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国务院在出台了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意见》,这都有利于改善天水市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协作配套,进一步提升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以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文化产业,推动以特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也为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来天水市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省、市区域发展战略的科学定位。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天水市加快招商引资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劲的工作动力。全市机械、电器、电子等骨干企业的崛起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天水国家中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和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的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能力和水平,促进以科技为主的新型支柱产业拓展了广阔前景。四是天水市投资环境逐步优化。随着一大批交通能源项目的加快实施,我市大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天水市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有利于打破天水市交通和能源“瓶颈”;天水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园区升格进入国家级行列,物流园区和县区工业园区招商平台正在形成,为加快天水市招商引资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五是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力度大,投入多,政策含金量高,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招商引资攻坚战、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的坚定决心。同时近年来我们也总结和积累了一些比较好的招商工作经验,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客商资源,为更有效、更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奠定了工作基础。(www.xing528.com)

(二)招商引资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一是招商引资面临强大竞争。从全国招商形势和环境来讲,各地相继掀起了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招商引资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好多地方都制定出台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举措,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优惠政策大比拼更加突出,招商引资成本逐步攀升,周边地区竞相发展,招商势头咄咄逼人,天水市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二是招商引资活力不足。从全市来讲,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投资环境和服务环境还需下大力气整治;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薄弱,懂项目工作、善抓招商工作的人才少,招商方法简单粗放,项目前期工作相对滞后,牵动全市上下、能够给财政和就业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大项目少。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天水市资源匮乏,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的水平比较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虽然有所调整,在延长项目产业链条、增加项目附加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链、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特别是支撑产业链配套的项目和产业链综合开发的系列项目比较缺乏,项目产业链不长,区域产业发展不明晰,对客商吸引力不强。四是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开发区、各类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综合配套功能还不完善,一些职能部门还存在办事效率低、推诿扯皮等现象,项目审批核准手续和程序环节多、办理时限长,优惠政策的落实未完全到位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投资环境还需不断改善。五是招商引资工作效果还不够理想。天水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幅虽然显著,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量仍然较小,在全省位次较低,2010年天水市招商引资额仅占全省招商引资额的6.95%,在全省市州中排名第六,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三、进一步抓好天水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全市招商引资环境优劣势的分析,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省“两翼齐飞”区域发展战略和天水市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推动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跨越式科学发展为目标,立足全市特色资源和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和实效。

(一)转变招商理念,提高引资质量

积极转变招商理念,牢固树立招好商、招大商的理念,由注重招商引资数量向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转变,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按照招商必须促进发展的要求,着力引进综合实力强、信誉好的投资者和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好项目,引导内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等,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一要坚持围绕产业招商。紧紧围绕天水市的比较优势,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装备制造业、农业产业化、现代物流与服务业上来,围绕重点产业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招商方案,将招商引资重点领域引向农产品加工产业、旅游产业和其他主导性服务产业,鼓励支柱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积极筛选一批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条延伸项目向外推介,规划若干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二要着力推动产业聚集。立足我市现有支柱产业基础,认真做好产业规划,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工艺集中区、园区,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作用,吸引投资,扩大规模,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引进和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支撑带动力强、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推动全市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二)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招商方式

近年来,天水市在招商引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以吸引企业聚集和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水平和实效。一要坚持以商招商。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资本运作,创造条件增资扩股、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商人信商、商家互信”这一行业特点,切实做好“借商宣传、以商招商”的文章,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导优势企业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与央企、省企、外企实现对点招商、合作经营。二要积极开展节会招商。要充分利用市内外重大专业会展及经贸投资洽谈活动等平台,集中展示和推介我市的优势产业和投资环境,按照“超前谋划、精心准备,突出重点、注意细节,展示形象、注重效果”的工作要求,积极组团参加“西洽会”、“兰洽会”、“伏羲文化旅游节”等重点节会活动,进一步加大节会对外宣传和推介招商的工作力度。特别要注意发挥工业园区作为招商载体的作用,发挥各自优势,同心合力,牵线搭桥,引进一批符合开发区、园区产业定位的好项目,以招商引资促进园区发展。三要拓展市场化招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思路,面向企业和社会各界聘请一些熟悉行业发展情况,对外联系广泛,有推介洽谈等招商特长的人士担任业余招商员,开展专业化、定向化招商。要加强与招商中介机构、省内外各商会的联系,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聘请专业中介组织实施中介招商和委托(代理)招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广、投资信息快、招商成本低的优势,通过网上招商,广泛捕捉投资需求和信息,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四要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按照联接陇东南、融入大关中、合作共发展的理念,创新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关中城市、辐射区城市之间的企业联系、产业配套、技术协作,尽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交流。

(三)加强基础建设,搭建招商平台,完善产业规划

针对当前存在的项目偏小、产业分散、结构不合理、集群度不高等问题,认真研究产业发展定位,继续完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为引进战略投资者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一要抓好园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大力开展工业园区招商,进一步完善天水经济开发区和县区工业园区的交通、通讯、能源、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扩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档次,促使项目向园区集聚。二要培育产业集群。加大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构筑以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为特色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延长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主导产业集群,增强园区的经济承载能力和对商家的吸引力。

(四)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引资实效,加强项目论证

动员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项目谋划工作,及时收集项目信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资源特色、区位优势,以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组织专门力量筛选论证一批有深度、有价值的重点项目,特别是能支持当前、带动长远的重大项目和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一要做好项目储备。把项目编制储备作为招商引资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来抓,编制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见效快、适应我市产业发展和投资需求的重大项目、优质项目、新兴项目,做到“储备一批、推介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为招商引资工作积聚发展后劲。二要加强项目衔接。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和审批方式调整的要求,围绕工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做好项目申报、审核工作,力争尽可能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进入政策支持范畴,增强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提高项目招商实效。三要抓好项目实施。对已签约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要千方百计搞好项目跟踪联系,做好项目有关手续办理、项目实施、投产运营的全程协调服务。严格兑现有关优惠政策,加强在建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建设和投产运营的进度,通过跟踪服务与督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投产率,确保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使招商引资项目实现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五)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招商合力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和“招商引资工作无小事”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优化招商环境。一要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评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任务分解、检查考核、总结评比和奖励办法,对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和大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查和汇总、考核。二要健全各项配套制度。不断总结和准确把握招商引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际,逐项制定有关制度、办法、流程,形成完善的招商引资工作制度体系,促使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要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不断改进和创新部门服务方式,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多采取引导、沟通、协调等“柔性”方式,努力提高部门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切实增强部门服务的主动性、超前性和系统性,切实把各项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四要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用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切实营造亲商、扶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