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各地域技术水平差异调查报告

中国各地域技术水平差异调查报告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从东、中、西部3个地区的总专利授权量来看,东部地区的专利授权总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以专利申请数量衡量各地技术水平,这个指标东部占主导地位,中西部地区比例接近但是都较低。说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中国各地域技术水平差异调查报告

二、各地区技术水平差异分析

(一)专利申请量分析

我国专利法将专利分为3种,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作为研发活动的结果,它反映了地区的创新能力,同时又作为工业化的技术源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它又代表了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潜力。本书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各地区的技术水平(表5‐1、表5‐2)。

表5‐1 2010年3种专利授权总量前10名的省市

img62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5‐2 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3种专利授权量(www.xing528.com)

img63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3种专利授权量合计的排名居于前10位的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省市占到了7个,中部地区只有河南和湖北两个省份,西部地区只有四川1个省份。而且从东、中、西部3个地区的总专利授权量来看,东部地区的专利授权总量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以专利申请数量衡量各地技术水平,这个指标东部占主导地位,中西部地区比例接近但是都较低。说明从全国范围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企业技术较高,同时东部地区也是吸引外资数量最多、外资企业最多的地区,说明外资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对该地区的技术创新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

(二)人力资本差异分析

各地区技术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存量和对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差异。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作用的原理在于:人力资本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它通过经济制度、物质基础和其他因素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人力资本通过“选择科技主体—科技客体创新—主体需求得到满足—产生新需求—主体新选择—再次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实现科技创新,推动技术水平的整体进步。所以,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来说不仅具有外部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内生性。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自然资源约束下,社会的经济产出与财富多寡完全取决于人力资本。根据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显示[2],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文盲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比例分别为8.12%、9.65%、15.86%;东、中、西部地区大专及以上人数分别为454 436人、285 324人、1 858 165人;东、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为:9 043 058人、7 058 186人、60 565 370人;东、中、西部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别为:2 256 984人(1 561 271人)、876 713人(555 168人)、665 967人(434 637人);东、中、西部地区研发人员(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别为834 470人(687 177人)、298 245人(245 386人)、231 778人(186 147人)。以上差距说明东部地区在人力资本方面比中、西部地区有着明显的优势。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费分别为2 833.22亿元、1 345.34亿元、1 216.38亿元,教育投入的差距也说明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开发中更具有潜在优势。正是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巨大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区技术差距的巨大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