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科学分析我国现今发展实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其哲学依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丰富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路线,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实际,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形态,是建立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之上的,是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而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其永葆科学性的基本条件。不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就谈不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探索,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将自己正确的思想路线全面贯彻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

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当前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进步中产生的若干新的矛盾。这些矛盾正在从各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发展,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农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科学分析我国现今发展实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次,科学发展观也是在总结我国过去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长期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珍视过去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得以提出的一个重要条件。最后,科学发展观还是从世界各国人民的实践中学习,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产物。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国情,总结发展实践经验,坚持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必然结果。

第三,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发展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是以唯物辩证法为其哲学依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丰富发展。

全面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全面性和系统整体性思想的具体体现。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有机构成的系统,整体性是其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发展,就是要用全面性的思维看待事物发展,反对片面性思维。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思维,就在于把经济社会发展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思想,促进了党执政思维和领导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由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转变。(www.xing528.com)

协调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不平衡理论的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一切事物离开了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用普遍联系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发展,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性思维。科学发展观的普遍联系思维,就在于强调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协调推进的过程,必须统筹协调好各方关系,使社会的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要结构合理、比例适中、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坚持协调发展,还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平衡与非平衡的辩证关系原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发展是一个由不平衡到平衡,然后打破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处理好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对那些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不平衡加以调节和控制,促使其向良性的平衡的方向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辩证统一的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非连续的阶段的,又是连续的持续的,是阶段性和连续性或持续性的统一。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离开发展阶段论而片面强调发展的持续性,也不能离开可持续发展而孤立地实行发展阶段论,只有将发展的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统一,正确处理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阶段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我们克服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生态的可持续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在不损害后代人对资源、环境、生态权利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统筹兼顾创造性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思想。发展是“重点”与“两点”的统一。“两点”是包含“重点”的两点,“重点”又是“两点”中的重点。没有重点的两点论是均衡论,脱离两点的重点论是一点论。因此,发展必须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绝不是要弱化或放弃经济建设这个“重点”,而是要纠正社会上较为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经济发展,以GDP数字论英雄,忽视其他方面发展的“一点论”倾向,使我国的发展真正走上“重点”与“两点”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以人为本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哲学基础的。首先,以人为本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是历史活动主体的基本观点,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把人看作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人本思想以及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所主张的以人为本不同,它是指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也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不仅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论的基本思想,而且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