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体会

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体会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体会申存良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之后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最近,学习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本》对此也作了较为系统详尽的阐述。(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读本》多处作了论述。

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的体会

申存良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之后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最近,学习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正如中宣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读本〉的通知》所说,《读本》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材料。各级党委中心组要在深入研读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推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读本》除前言之外,论述了七个基本问题。每个基本问题里,又分别论述了若干要点。通过初步学习,我感到《读本》在帮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解决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对此,《读本》作了准确鲜明的表述。

首先,它把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要点从四个方面作了概括。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全面发展。就是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三是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四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其次,《读本》阐明了上述内容要点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读本》这样来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从中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绝非一个简单的理论口号,而是深刻回答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重大课题的科学的理论命题。同时,科学发展观又不是过去发展理论的简单重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这一理论最鲜明的特点。抓住了这一点,才能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二、《读本》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及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提出的,提出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读本》对此也作了较为系统详尽的阐述。概括起来讲了这样几个要点:

(一)马恩列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读本》指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提出,从理论渊源上说是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二)当今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读本》指出,我们面临的当今世界,既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在增多。特别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思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提高竞争能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三)“二战”以后一些国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经验。《读本》认为,“二战”以后一些国家在发展问题上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某些国家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结果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等问题。事实证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是需要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汲取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读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提出过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等。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五)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读本》分析了20世纪末本世纪初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基本特征。一是市场体制初步建立,但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有体制性障碍。二是经济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三是农业农村有了发展,但是“三农”问题依然薄弱,任务艰巨。四是科技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核心技术仍大量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五是生活水平总体达小康,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任务繁重。六是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协调任务艰巨。七是对外开放范围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八是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但人民群众参政的积极性和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给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九是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社会成员流动性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课题。十是社会总体安定团结,但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犯罪活动和敌对势力破坏依然严重存在,给社会和谐带来不利影响。总之,现阶段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深刻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来的。

(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读本》多处作了论述。内容大致是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意义。认为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这就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是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实践指导意义。《读本》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是确定发展目的、选择发展道路、检验发展成果、推进发展进程的指路明灯。

三、《读本》指明了怎样正确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了使人们更准确地领会以人为本,《读本》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www.xing528.com)

第一,以人为本的含义。《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准确含义,一是指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指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三是指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四是指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以人为本提出的依据。《读本》指出,我党提出以人为本,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又与它存在着本质区别,同时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依据,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读本》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谓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所谓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所谓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以人为本的实现进程。《读本》指出,实现以人为本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实现。为此,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既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了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基本要求,《读本》又专门强调了三个问题:

(一)经济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读本》指出,我们所说的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否定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位置,只是强调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这是我们在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时必须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二)“五个统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读本》认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思想,既吸取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丰富了党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是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

(三)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读本》指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其中尤其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一是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二是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要照顾局部。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三是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在我国不平衡发展是必然的,发展中既不是一边倒的绝对非均衡增长,也不是一刀切、齐步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既要巩固已有基础和优势,又要加强薄弱环节。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以增强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注重克服市场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总之,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读本》指明了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工作重点

《读本》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意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既深入阐述理论,又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工作,明确指明了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重点。

(一)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四个特征的要求去进行经济建设。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同时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发展的质量,有效解决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二是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这是达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部署和方针政策,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三是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任务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二)改革开放方面,提出了以下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读本》认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在对外开放方面,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好、完善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同时,要注意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尊重和保障人权。二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努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要求,把社会建设列入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要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五、《读本》对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

《读本》不仅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指明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做什么,同时还指明了怎样组织全党、全国人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学习方面,《读本》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和方针。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指导意义、丰富内涵;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和研究工作。

在指导实践方面,《读本》强调要注意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组织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从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读本》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解读,初步勾画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确实是我们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辅助材料。(《山西日报》2006年9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