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知晓“发展”和“发展观”的内涵。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发展观。[11]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集中概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要想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知晓“发展”和“发展观”的内涵。关于发展的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看法,社会学认为,发展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狭义是指一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哲学上的“发展”指的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经济学的“发展”指的是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地说,发展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发展的认识,即对发展的本质、规律、动力和结构等问题的认识;第二,发展的实现,人们在对发展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目标和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途径;第三,发展的评价,对发展成果评价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的发展观。当然,发展主体对发展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发展观分为经验形态的发展观和理论形态的发展观。当今世界,发展观已不仅仅是对以往发展成果的简单总结,更是人类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的反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观上,也越来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其次,更加关注协调发展;再次,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最后,更加重视对外开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1]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集中概括。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充分说明了发展一直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常抓不懈的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好”与“快”的辩证关系,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党的十六大在综合分析进入新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作出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机理,一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是高度体现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指出,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造福人民。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发展紧紧与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的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应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深刻转变当前思想领域、工作领域作风,优化革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听人民群众看法,查找发展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举措向人民群众取经,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权益上。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在推进发展进程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下大气力解决好各种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合理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强调,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www.xing528.com)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经济建设是中心和基础,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和血脉,社会建设是支撑和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和条件,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要协调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发展的均衡性。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胡锦涛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12]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基础条件,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发展模式尤其是工业文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经验总结,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自觉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表现。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党的十七大在强调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效发挥地区性比较优势,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加快科技、教育就业、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速规模与资源消耗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善于发挥两个积极性,既坚持全国一盘棋,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又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关系,善于从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化解不和谐因素,形成各方面参与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正确处理国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为国家的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要坚持以宽广的胸怀把握全局,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以系统的方法谋划全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把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上,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要深刻认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统筹考量现今与未来的发展大势,既努力实现现今发展的基本要求,又为未来国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中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