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教界学者早期探索: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

中国教界学者早期探索: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治心先后出版《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和《中国基督教史纲》。除教界的努力外,学界的推动也甚大。另有基督徒学者、燕京大学的洪业,也对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颇有推动,散见的有《条约修改与传教保护之问题》等。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基督教史研究或者是与教会有关学者的圈内的事业,或者是零星的研究,谈不上是一个独立和成熟的研究领域。

中国教界学者早期探索: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研究

早在1899年,教会元老王元琛便以83岁高龄著成《圣教东来考》一书。该书主要简述伦敦会、浸礼会、美长老会、德三巴会等外国差会入粤的历史,既是基督教早期来华的记录,也开了基督宗派史和区域史研究的先河。该书共约2万多字,夹杂有作者个人的亲身经历,还不算是严格的学术著作[6]。

进入20世纪,随着中国本土教会领袖的成长及教会大学学术机构的设置,一批中国教会、基督徒学者成长起来。较早的有柴莲馥编的《庚子教会华人流血史》。著名基督教文字工作者谢洪赉1918年刊印了《中国耶稣教布道小史》。陈金镛于1929年写成《中华布道史》。王治心先后出版《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和《中国基督教史纲》。其中尤以后者影响较大。

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方面,有吴雷川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和《墨翟与耶稣》、徐宝谦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王治心编的《基督徒之佛学研究》等[7]。关于反教运动,有王文杰《中国近世史上的教案》,吴盛德、陈增辉合编的《教案史料编目》,张钦士的《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张亦镜的《最近反基督教运动的纪评》和《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全编》等。区域宗派史有《临清基督教公理会五十周年纪念小史》、罗金声的《东方教会史》、许声炎编的《闽南长老会八十年简史》、林步基等编的《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九十年历史:1845至1935年》、黄雪痕的《华东浸会百年史》等[8]。传记方面,则有胡贻穀的《谢庐隐传略》、容闳的《西学东渐记》、谢扶雅编著的《丁立美牧师纪念册》、连警斋编的《郭显德牧师行传全集》、刘廷芳的《司徒雷登博士年谱》、袁访赉的《余日章传》、姜建邦编著的《张亦镜生平》等[9]。其他像余日章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史略》、刘粤声编的《两广浸信会史略》和《广州基督教概况》、沈体兰的《基督教与救国运动》、圣约翰大学大学生出版委员会编的《圣约翰大学五十年史略》等[10],都是对后世较有影响的作品。(www.xing528.com)

当时中国教会所办的一些著名刊物,像《真理》、《生命》、《真理与生命》、《文社月刊》等,都经常刊有本土信徒有关中国基督教历史的散见篇章。

除教界的努力外,学界的推动也甚大。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开创者陈垣着重研究近代之前的基督教,关涉新教不多,主要有《基督教入华史略》和《基督教入华史》两篇小文。两文内容相差无多,其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把基督教入华史明确分为唐代景教、元也里可温教、明清天主教、近代新教入华四个时期[11]。这对后来学者有一定影响[12]。哲学家贺麟1929年写成的《基督教和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在概要性地叙述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之后,主要讨论了在民族主义运动中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反应与态度,并尝试性地建议对基督教应具有的态度,颇多新意[13]。另有基督徒学者、燕京大学的洪业,也对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颇有推动,散见的有《条约修改与传教保护之问题》(载《生命月刊》6卷4期,1925年)等。另一支推动力量是20世纪上半叶治中西交通史的学者,以张星烺、向达、冯承钧、方豪等为代表。张星烺有《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和《欧化东渐史》两书,前书辑录有基督教入华的中外史料,后书则对基督教入华及其在欧化东渐中扮演的角色有较多论述[14]。向达1930年成书的《中西交通史》,也对基督教入华有相当的注意[15]。冯、方二人精研天主教,与陈垣一样对新教入华关注不多,但新教史研究脱胎于前者,得力于前者的推动。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基督教史研究或者是与教会有关学者的圈内的事业,或者是零星的研究,谈不上是一个独立和成熟的研究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