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穆克登碑问题的准备考察结果

穆克登碑问题的准备考察结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朝方当时亦把“土门”和“豆满”混用。[91]穆克登查边之前,朝鲜在距白头山以南五、六日路程之处设卡把守,从把守处到图们江之间的疆域之领土主权并不归属于朝鲜王朝。所以,从穆克登第二次查边的结果考察,这一行动事实上为朝鲜提供了北拓领土的契机。可以说,自穆克登查边、立碑之后,朝鲜才获得了甲山以北至立碑处以南之间的地域。

穆克登碑问题的准备考察结果

2.3.1 对查边前朝方所做准备的考察

1712年初,朝方收到穆克登即将再次查边的通知,为此几度商讨。

三月四日,朝鲜备边司诸官员启奏肃宗王:“白头、长白两山间有甫多会山分水岭,今行似当由此路。……而彼如欲由云宠直上白山、转下豆满江……”[81]八日,崔锡恒奏曰:“鸭绿、土门两江处,自可以水为限;而两江源头,众水杂流处,有难的定。”[82]肃宗王便派遣北兵使张汉相、南兵使尹悫前去察看长白山南地形,二人回奏:“豆满、鸭绿两江源流,或以路绝,或以雪塞……而豆满江源流,与汉相状闻相左云。”[83]在朝鲜君臣已经明确了清廷的旨意——派穆克登由陆路去往土门江察看边界[84]的情况下,提出穆克登若“转下豆满江”应如何应对,可见朝方明确豆满、土门实指一江。在崔锡恒提出“鸭绿、土门”两界江后,张汉相等立即前去勘查豆满江源,可见崔锡恒所言之“土门”即豆满江。所以,朝方当时亦把“土门”和“豆满”混用。

同月,朝鲜都提调李颐命向肃宗王进言:“我国既以土、鸭两江为界,则水南皆当为我地,宜使接伴使以此辨争也。”[85]凡两国界河,必以大江、大河为标识。发源于长白山的有三大江: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朝鲜王朝在图们江界河争议中最后提出,“土门”是松花江上源之一。考察松花江,该水由南向北流出,如果“土门江”非指由西而东流的图们江,而是指松花江,那么何来“水南”是朝鲜地之说?按照19世纪末朝方提出的中朝界河土门江为松花江上源黄花松沟子、[86]或海兰河、[87]或五道白河、[88]或布尔哈通河等,[89]均应作“水东皆当我地”,而不应是“水南”。(www.xing528.com)

另外,虽然朝鲜史料记载,14世纪末“土、鸭两江”为界江,[90]但据《大明一统志》记载,白头山以南的五、六日路程之地是归属于女真的,此后中朝两国并未明确划分过国界,朝鲜王朝四郡六镇建成之后,朝鲜与中国方始以三江口以东的今图们江主河段分界。而三江口以西地区,直至17世纪末期时尚为空地。[91]穆克登查边之前,朝鲜在距白头山以南五、六日路程之处设卡把守,从把守处到图们江之间的疆域之领土主权并不归属于朝鲜王朝。清廷虽然也没有在该地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但并不是将之弃置,康熙帝曾强调“鸭绿江、土门江一带,皆系我国地方”,只是由于道路遥远未能加以直接管辖而已。[92]穆克登抵达朝鲜之前,朴权在议事时多次提出“白头山南空旷处我国人民不为入接,彼若指其处谓其界内,则无文籍可据而争者”,[93]如果“彼或以我国把守处为界”,[94]如若清使提出按照朝方的行政区划和军事管辖范围来划分领土,那么朝鲜就不能得到自本国最北的辖区——甲山至长白山之间的地域。

然而,疆域广袤的清王朝却仅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标示物与朝鲜王朝大致分界。所以,从穆克登第二次查边的结果考察,这一行动事实上为朝鲜提供了北拓领土的契机。可以说,自穆克登查边、立碑之后,朝鲜才获得了甲山以北至立碑处以南之间的地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