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地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实地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什么是实地研究法呢?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对某些独特因素和类似这样的重大事件来了解人们的特定行为。

实地研究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意义

一、实地研究法概述

1.实地研究法的概念

美国的社会科学方法学家艾尔·巴比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持续地进行着实地调查,在某种意义上,无论何时,当我们观察或参与某一社会行为并试图了解它时,比如在餐厅、候诊室、飞机上,或是任何地方,只要我们向别人披露这项观察,就是在报告实地调查的成果。”这句话说明了实地研究法不仅仅存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当中,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什么是实地研究法呢?风笑天在《社会学研究方法》将实地研究解释为: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社会学而言的,并不完全涵盖社会科学。我们认为:实地研究法是一种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等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研究者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观察”并不是狭义的“用眼睛看”,而是指广义的“了解”,包括看、听、问、想,甚至是体验、感受和理解等等;而“访谈”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面对面交流,也包括了标准化访谈、非标准化访谈以及集体访谈等等。也就是说,实地研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方法,而是对观察、访谈甚至是个案研究等方法的综合过程。

实地研究法有着非常清晰的基本逻辑,即研究者在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后,不带任何假设进入到所研究的对象生活的背景中,收集各种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后,又开始进一步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归纳,通过多次循环,逐步达到对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和解释。

应该说,实地研究法是处于方法论和具体的方法技术之间的一种基本研究方式,它规定了资料的类型,既包括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又包括分析资料的手段和技术。实地研究法收集的资料通常是定性资料,采取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和访问,分析资料的方法使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对少数个案的深入理解,有时也被指责为主观想象色彩较浓。

2.实地研究法的特点

实地研究法实际上是采用观察和访谈两种方法实现的,因此它与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一般是根据理论假设去搜集资料,用变量来观察和说明社会,目的在于寻找社会中存在的模式与规律。而实地研究是以定性分析为主,从观察和访谈开始,用深度的描述分析来探索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对具体对象作出主观的判断和说明。

第二,强调互为主体性或主观互动的关系。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要求在事前有严谨的研究设计,研究过程比较死板,缺乏弹性(灵活性)。而实地研究很少在事前已有明确假设,多采用参与式观察和非结构性的访谈,重视与研究对象的互动,研究者不是作为一个纯局外的主体,而是要设法成为要研究人群中的一员,融入其中,尽量去共享他们的知识,直到与他们达成共识。研究者的身份在研究对象中间有时是模糊的,甚至他们完全不知道研究者的身份,但即使被研究者知晓研究者的身份,研究者也不干涉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是让他们尽可能以“原汁原味”的状态活动。

第三,研究的规模较小。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重点在于寻找社会存在的普遍模式与规律,所要求的样本至少数十人,甚至数千人、数万人。而实地研究所考察的对象较为具体和有限,注重个案的研究,研究对象最多不超过数十人。

第四,以文字和图片资料为主。在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中收集的观察资料基本上是数据,便于统计分析。而实地研究得到的资料通常是无法统计汇总的文字和图片,如观察、访谈记录和照片等。

3.实地研究法的主要形式

(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实地研究法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对特定的个别对象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观察和访谈。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社区。

个案一词,最初来源于医学和心理学,指具体的一份病例。医学的个案研究是指对作为个案的病人做详尽的检查,判明病理和病因,提出治疗方案。心理学的个案研究则要广泛搜集有关案主的家庭、社会环境、成长经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借以探究其心理特征和形成、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心理治疗方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兴起,曾大力借助过这种研究方法。在国外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的应用相当广泛,常见的有家庭个案、老年个案、儿童个案、企业个案等。在我国,个案研究的应用也比较多。新中国成立前,不少社会科学家都经常采用这一方法。他们从工人、农民、贫民、乞丐、娼妓、少数民族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作为个案,全面、深入地了解具体调查对象的社会活动、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

一般来讲,个案研究法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了解某一调查对象的生活史或发展过程。个案研究法注重生活史的分析和过程分析,它通过深入的调查来了解每一个个案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便探讨个体行为和观念的成因。

第二,分析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关系。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对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来了解人们的行为。

第三,了解某些独特因素或事件对人们特定行为的影响。某些重大或独特的事件可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甚至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对某些独特因素和类似这样的重大事件来了解人们的特定行为。

第四,研究特定文化下的群体行为。个案研究法可以通过调查个人生活及其社会需求、动机、兴趣,来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行为。

(2)社区研究

当研究个案是一个社区时,通常有被称为社区研究。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组织单位和基本研究单位,引起社会科学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费孝通曾指出:“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这就是社区。每一个社区有它一套社会结构,各制度配合的方式。因之,现代社会学的一个趋势就是社区研究,也称社区分析。”

社区研究是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某一特征的社区性质、状况、结构、功能、问题及变迁所进行的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在社区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而且,研究者通常要在该社区中生活一段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参与当地人的社会生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是最为经典的“社区研究”之作。江村是江南一个典型的农业手工业农村社区,费孝通通过实地考察后,系统描述了村庄里农民的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易等体系,准确地把握了农村的基本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认为仅仅实行土地改革,平均地权并不能最终解决中国农村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紧缩农民的开支,而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恢复农村企业是最根本的措施”。

4.实地研究法的典型案例(www.xing528.com)

案例1:

(美)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他的《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困区的社会结构》被称为是实地研究的一个经典案例。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怀特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进入这个地区开展研究,他曾经有过几次失败的尝试。最后,他终于得到该社区的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在这个社会工作者的引荐下,怀特见到了当地青年帮伙中一个叫多克的头头会面,经过几次坦率的交谈,多克同意怀特在这个意大利社区做保证人——即让怀特作为“多克的朋友”去参加和观察社区中的各种活动和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这样,怀特便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案例2: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曹锦清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国经验研究者。20世纪90年代,曹锦清计划对中国华北的农村进行深入的实地研究,他曾经设想过以记者的身份或是通过官员介绍的途径进入到河南地区进行实地研究,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996年,曹锦清改由通过亲友网络两次深入到河南农村进行的实证调查,每日风尘仆仆,舟车劳顿,四处奔波,且深夜无眠,因陋就简,共历时120余天,追逐对社会的第一性的、直接的感受。最后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在该项研究中,曹锦清通过对黄河边几个重要城市的观察,再现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乡村社会所出现的问题,令人反省。

案例3: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

2007年,一篇“清华博士‘卧底’酒楼写论文”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如今已是四川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的何明洁。2004年7月,何明洁选择了博士论文课题“女性农民工的身体与焦虑”,但是,如何在一个具体的领域中进行研究却是她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京城一家有名的火锅店吃饭,这家火锅店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服务态度特别好,即使是等位子也是一种享受。这使得何明洁决定把研究对象活动的场域放在属于传统服务业的餐馆。随后,何明洁通过朋友关系联系到成都一家连锁经营的酒楼,在该酒楼高层人士的支持下,她开始了被媒体称为“卧底”、在社会学上被称为“田野调查”的服务员生活。为了更好地收集到研究资料,何明洁采取早中晚班轮换、不同岗位轮换的方法进行调查,从传菜员、服务员到收银员、洗碗工,她都尝试。从2006年1月到2007年3月,何明洁在这家酒楼做了一年多的田野调查。通过与这家酒楼服务员长时间的接触,何明洁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群体”,经过思索和整理,何明洁得出了自己研究的关键词——姐妹分化。

5.实地研究法的优缺点

与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文献研究相比,实地研究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它不仅是一种资料收集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形成的过程。作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作为真实的社会成员和行为者参与到被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中。通过尽可能全面的、直接的观察和访谈,收集具体、详细的定性资料,依靠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所得到的各种印象、感觉以及其他资料,并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建立起对这些现象的理论解释。

(1)实地研究法的主要优点

第一,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方式特别适合那些不便于、或者不可能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对于人们的情感通常不宜将其归纳成可以输入计算机的数字,而是要通过对人的观察,作出主观的估价,并以文字方式详细记录。最后所得到的资料将不是数字,而是引语和描述。

第二,研究的效度较高。相对于问卷调查中最大的问题——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实地研究的深入观察、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具有很高的效度——研究者测量的确是他所希望测量的概念或现象。与调查研究中常见的简单定义相对应的是,实地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列举出生动、详细的实例来说明某一个概念的含义。

第三,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对于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样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对于不同的研究背景或不同的研究对象,实地研究中的具体操作也比较灵活。

第四,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由于实地研究不仅要深入实地,而且要在实地生活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尤其是在对个人或小群体的研究中,这种优点更为明显。

(2)实地研究法的主要缺点

第一,概括性较差。由于实地研究得到的基本上是定性资料,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某个个案为对象,因而其资料既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也无法概括大的总体。这样,其所得结论也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

第二,信度较低。实地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所处的是一种被动的地位,对观察场景也往往缺乏控制,因而其所得的资料比较琐碎、凌乱、不易系统化。同时,由于实地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作用,强调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移情理解,因此难以检验其信度。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因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动或流失的影响,也造成研究者很难对原先研究的对象或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或研究。

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地研究者的观察并非像照相机或显微镜那样处于所观察的对象之外,实际上,观察者是他正在观察的对象的一部分。一位深入实地研究印第安人的美国人类学家说:“我与我妻子不是在研究一群印第安人而是一群印第安人围绕着两个美国人类学家。”他的这句话十分巧妙地揭示出实地研究方式本身所具有的这种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参与观察还是实地访谈,研究者的参与本身对其所研究的对象都会造成影响。怀特在《街角社会》的后记中写道:“多克以前的行为是出于直觉而现在却要考虑怀特会怎么想。”尽管他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实际参与观察中“设法避免使这个群体受到影响”,比如,尽量不为这个群体做任何决定,避免接受公职或担任领导,力戒对敏感性问题仓促地作出是非判断,只要可能,就设法掺和到背景里面去进行观察和倾听等等。但不管研究者如何注意,他的出现和在场在客观上必然会对其他人的行动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正如多克对怀特所说的:“自从你来到这里以后,把我的事全耽误了。现在,每当我做什么事,都得先想想怀特对这件事可能想了解点什么,我怎么解释这件事。可是我以前办事从来都是凭本能。”

第四,所需时间较长。由于参与生活的需要,实地研究方式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通常少则几个月,长则好几年。有的人类学者认为,“田野工作最大的收获来自六个月之后,因此要进行有效的研究至少要一年时间”。这种长时间的要求,不仅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困难,有时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来说也是一种困难。

第五,伦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参与观察中隐藏研究者身份的做法提出的。它所包含的实际问题是:第一,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第二,研究者作为社会的成员,应不应该为了研究而采取欺骗研究对象的做法?

总之,实地研究法特别适用于研究人们言行的细微差别和随时间发展的社会过程。这种使用观察和访谈收集资料的方法的长处在于可以使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而许多其他研究方法都容易流于表面化。灵活性是实地研究的另一长处,研究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随研究对象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而问卷法一旦实施起来就难以更改了。但实地研究法在信度、效度和伦理道德方面有一定的风险,实施起来应该注意规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