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史学研究:书目反映史学变化

南宋史学研究:书目反映史学变化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史书解题中所反映的史学发展情况,其例更多。可见高似孙对史部书的分类明显与他人不同。综上所述,南宋书目中史部类别的分合变化,以及史部序文及史书解题对史学变动情况的多方面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及研究南宋史学的总体状况。

南宋史学研究:书目反映史学变化

一、书目中所反映的史学变化

随着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南宋藏书和著述亦得以兴盛,这无疑推动了南宋目录学的发展。具体在书目分类和书籍解题方面,南宋目录学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南宋书目中所反映的南宋史学的变化情况,对我们深入认识南宋史学极为有益。

从南宋书目史部分类变动来看,一方面,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所最终确立的十五类,即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和史评类,其中有些在南宋时才独立成类。具体而言,郑樵在《通志·艺文略》“文类”中专立有“表章”、“奏议”两个子目,从而使“奏议”由此得以单独立目。史部设立“史评”类,则始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史部设立“别史”类,则始自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对于“时令”,《中兴馆阁书目》“别为一类,列之史部。”(177)至于“纪事本末”类,虽后由清四库馆臣立类,但该体的创立则始自南宋。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部类本身的归属及排次,南宋时人亦有所论述。其中对于“政书”类的情况,马端临指出:“凡通典、会要,前志及《馆阁书目》皆列之类书。按:通典载古今制度沿革,会要专述典故,非类书也。”(178)这说明时人对通典及会要的不同属性有了更为准确地认识。对于“杂史”和“杂传”,马端临亦指出:“杂史、杂传,皆野史之流出于正史之外者。盖杂史,纪志编年之属也,所纪者一代或一时之事;杂传者,列传之属也,所纪者一人之事。然固有名为一人之事,而实关系一代一时之事者,又有参错互见者。前史多以杂史第四,杂传第八,相去悬隔,难以参照。今以二类相附近,庶便检讨云。”(179)在这里马端临不仅谈了“杂史”和“杂传”的各自含义,而且还调整了两者在史部中的排序,从而更便于读者翻检使用。

以上这些新的部类的创设及其变动,更多体现的是该类史著到南宋时的增长变化情况,以及南宋史家对史学类别的深刻认识。除以上诸类之外,基于南宋编修本朝史极为兴盛的现状,曾担任过史官的尤袤,在《遂初堂书目》中新立有“国史、本朝杂史、本朝故事、本朝杂传”,此种专门归类区分本朝史的做法,在此前的书目中实不多见,而这恰巧反映了南宋史学本身的繁荣状况。(www.xing528.com)

同时,在南宋人编撰的目录书中,史部大小序及史书解题往往亦反映着史学的发展变化情况。如作为辑录体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其史部内各序简要辑录有北宋三朝、两朝、四朝《国史·艺文志》及南宋《中兴四朝国史·艺文志》之文,通过这些概括性文字所介绍的宋代各阶段史学的发展状况,使我们可清晰地了解整个宋代史学的变化情况。至于史书解题中所反映的史学发展情况,其例更多。仅如对于《三国志》正、注文在宋代的“会同裁定”情况,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4“三国志”解题下,具体指出:“(元)丰、(元)祐间南丰吕南公锐意为之,题其斋曰‘衮斧’,书垂成而死,遂弗传。又绍兴间吴兴郑知几维心尝为之,乡里前辈多称其善,而书亦不传。近永康陈亮亦颇有意焉,仅成论、赞数篇,见集中,而书实未尝修也”。以上史著虽均未完成或流传,它书已很少提及,但通过陈书使我们对其书及《三国志》在宋代的研究状况有了更多了解。

此外,高似孙于理宗宝庆元年撰成的《史略》(6卷),是一部现存史学专科目录书。据高似孙《自序》,其撰修目的是:“乃为网罗散佚,稽辑见闻,采菁猎奇,或标一二,仍依刘向《七录》(当为《别录》)法,各汇其书,而品其指意”。从该书具体情况来看,高似孙并未依照刘向之法,甚至其他传统史部分类体系,而是依据史书本身属性及变化加以分类,并且还对分类及具体史书时有评论。如该书卷1和卷2专门著录《史记》至《五代史》共17部正史,其中卷1则为有关《史记》的专题性书目。卷3著录以编年类为主的“历代春秋”和“历代纪”,以及官修的《东观汉记》、实录、起居注时政记、会要、玉牒等。卷4著录史典、史表、史略、史钞、史评、史赞、史草、史例、史目、通史,以及《资治通鉴》;卷5著录霸史、杂史、《七略》中古书、东汉以来书考、历代史官目,以及刘勰论史;卷6附录《山海经》等六部古书。可见高似孙对史部书的分类明显与他人不同。对于具体类目,他有时会有自己的看法。如对于“史钞”,他说:“凡言钞者,皆撷其英,猎其奇也,可谓观书之法也”。同时,在具体书目著录方面,他有时会提供相关的资料。如除前述卷1“史记”专目、卷4“通鉴参据书”等外,在卷2“汉书诸家本”中,就详列有宋祁参校《汉书》所用诸本,以及此后北宋多家版本。另据他在同卷“皇宋修唐书”中指出:《新唐书》撰者之一宋祁“虽作百五十传,亦曾自作纪、志。今宋氏后居华亭者有其书”。总之,该书独特的分类,不仅反映着高似孙自己对史部类别变化的认识,而且也是南宋史学发展变化在时人所编书目中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南宋书目中史部类别的分合变化,以及史部序文及史书解题对史学变动情况的多方面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及研究南宋史学的总体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