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的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的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学生党支部组织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从目前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成结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和班级,支部书记和支委会委员由所在年级的辅导员或学生党员来担任。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的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的思考

岳峰(1) 张金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 541004)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是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为有效的途径。高校学生党员具有流动性,他们通过在校短暂几年的锤炼,毕业后将奔赴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积极有效地在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提高党员素质,既是给社会各行业中已存的党组织补充“血液”,也是为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提供可能性。然而,随着高校发展速度的加快,学生党建工作也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因此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成为目前迫切的需要。是否可以借鉴导师制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体现的优势,将导师制引入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来,本文将做初步的探讨。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1.学生入党前的培养联系制度贯彻效果不理想

党员入党前的培养联系是我党多年来在党建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制度,通过培养联系人的工作,既是对发展对象的全面了解,同时也是对发展对象进行入党前政治思想考察和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高校学生在校时间短的特点,要求对学生发展对象的培养联系工作必须高效。然而,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培养联系工作通常由专职年级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学生党员兼任,他们或是因为忙于日常工作事务,或是忙于学业、考研等,无法经常性地、及时准确地开展培养联系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党员的发展速度,而且也忽视了发展对象在入党前的考察和教育。

2.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到位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外界环境大学生,特别是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加强学生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高校学生党支部缺少专业的、理论功底深厚、有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的老师的指导,造成目前很多学生党支部的日常学习停留在读报纸、学文件等形式,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也还是只注重督促学习成绩、约束个人行为等片面因素,没有真正在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教育指导。

3.学生党支部组织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从目前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成结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和班级,支部书记和支委会委员由所在年级的辅导员或学生党员来担任。而目前很多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由于日常的工作任务和学业压力较大,同时缺乏必要的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得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往往局限于党员的发展工作和简单的思想教育活动。但由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传统的党支部工作模式很难收到良好效果。

4.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通过对各高校的关注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非常单一,往往是就事而做,按照上级组织布置的工作程序性地开展一些支部生活,只注重支部活动开展的过程,没有过多考虑收到的效果,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忽视了学生党员渴望实践、渴望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需要,最终影响了整个学生党支部的活力。

二、将导师制引入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引入导师制是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也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学生党建的新思路。而将导师制引入到学生党建工作中就是一项很好的创新举措,通过导师制的引入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势,可以全面促进学生党支部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带动学生党建工作在其他方面的创新。

2.引入导师制是保证学生党员整体素质的需要

高校学生党员是我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新时期的一支具有特殊地位和将对党的前途、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有生力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早或晚将担任这样那样的职务,甚至进入党和政府的各级重要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因此,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永葆生机。引入导师制,不仅可以在思想政治方面给予学生党员更多的指导,而且可以在科研、创新实践等各个环节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3.引入导师制是促进学生党支部活力和发展的需要

学生党支部活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党支部的凝聚力,通过引入导师制,可以较好地改善支部活动流于形式、支部生活空洞乏味的不良现象,通过导师的指导可以使广大学生党员走进社会,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亲身体验生活的艰辛;走进实验室,提升科研水平,真正使党支部的活动参与性强、有实际的意义,促进学生党支部的活力和发展。

三、导师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任职条件和职责

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导师不仅仅是思想方面的导师,更是学生的学业导师、品格导师、人生观导师、价值观导师,因此要求导师的任职条件是:首先,他必须是思想政治素质优秀,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中共正式党员;其次,他必须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能够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善于指导学生的言行;再次,他必须熟悉党的组织制度和党员发展程序,较全面地了解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最后,他应该尽可能在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的威望,这样可以在同学中树立权威,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党建工作导师的职责主要应包括:(1)首先是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并履行相应职责;(2)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培养健康人格;(3)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引导其确定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制定学年或学期学习计划并督促其落实;(4)传授科学的思维、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进行具体的专业指导或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兴趣培养;(5)有科研课题的导师应鼓励并吸收学生参加自己的项目,做自己的课题助手,给他们分配一定的任务,进行具体有效地传、帮、带,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在实践中提高和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参与科研课题中得到实质性锻炼和收获。(www.xing528.com)

四、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引入导师制的工作模式

1.将导师制与发展学生党员制度相结合

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时,可以由导师来担任培养联系人,每个导师以联系培养2~3名入党积极分子较适宜。每月与所联系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面对面交流、指导,做好联系、培养、指导及其效果的记录并向联系对象所在党支部汇报。其他时间可利用网络,通过BBS进行讨论或用电子信箱联系交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把培养工作由“平面”引向“立体”,增强教育的实时性、实效性、引导性和亲和力。

2.将导师制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相结合

作为学生党支部中的导师,除了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外,更要做好教育管理支部党员的工作,学生支部书记要充分利用导师在思想教育、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优势,邀请导师定期为支部党员开展思想理论的研讨和讲座,一起探讨国内外的时事政治。另外,可以邀请导师参与支部的管理制度的制定,积极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使支部工作更加高效务实。

3.将导师制与学生党员全面素质提高相结合

学生党员不仅要在思想上表现优异,更应该在整体素质方面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楷模。因此,党支部的导师除了在思想上督促支部党员外,更应注重全面提升党员的素质。可以通过让学生党员参与导师的课题,让本科生走进实验室、走进企事业单位,给他们分配独立的工作任务等,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

4.将导师制与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相结合

党支部活动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关系着整个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因此通过将导师引入到学生支部中,可以充分发挥导师社会经验丰富、人际关系好、联系企事业单位较多的优势,使学生党支部活动走出校园,走进工厂、企业、社区,让他们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深刻感受社会的发展,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光荣,使支部活动更加生动,更具实际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军.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考.北京教育,2004(6)

[2]李海燕.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扬州大学学报,2005(3)

[3]沈致远.关于科学的几个问题.新华文摘,2004(14):110

[4]郝登峰.现代精神动力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20

[5]潘云鹤.论研究型大学工科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4

[6]郑永廷.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55

[7]巨乃歧.论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1):2

[8]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4

[9]徐冠华.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新华文摘,2001(7):147

【注释】

(1)岳峰,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