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成效的研究

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成效的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落实好上述两个文件的精神,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成效,作了认真的反思与总结。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意义在于及时地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在于满足广大学生审时度势、顺应变化和把握自身命运的内在要求。形势与政策教学确立这一理念并付诸实践、持之以恒,无疑会让学生从中受益。形势与政策教学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线,才能使

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成效的研究

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成效的思考

钱安国 蒋世伟 苏 勇[1]

摘 要:要提高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成效,应确立帮助学生学会观“形”察“势”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思路、方法上要突出以发展为主线;要注重连续性、凸显新变化;要讲求乘数效应,不就事论事;要明确只有正确的,才是有效的;要重实证分析,坚持辩证的观点;要贴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注重语言的提炼与转换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 教学方法

1987年国家开始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形势与政策课,2004年中央又先后下达了两个文件。文件从体制、内容和要求上进一步规范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有序开展,锁定了形势与政策课在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落实好上述两个文件的精神,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对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成效,作了认真的反思与总结。

一、统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应运而生的一门大学生思想政治新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成效、发挥好这门课应有的作用,首先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统一和提升认识,与时俱进地把握这门课的特点与要求。

1.认清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形势与政策课是通过大量生动事实的教学教育,使大学生不断增进对时事的关注与认识,切实地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使他们能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为个人当所为。同时,这门课对于高校其他四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兼具融合、延展与充实作用。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意义在于及时地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切关怀,在于满足广大学生审时度势、顺应变化和把握自身命运的内在要求。

2.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有诸多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很强的综合性、实证性和宣传效应。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如经济问题,专业而复杂;政治问题,敏感而凝重。还有林林总总的科技文化社会问题都交织在一起,可谓是集多门科学于一体,融思想、理论、政策、知识和应用性于一炉,因而在内容上有很强的综合性。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所涉及的观点、结论都要以客观的事实、事件的分析来印证,并且还必须要遵守政治纪律,因而这门课又有很强的实证性和宣传效应。

二是鲜明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形势与政策课所彰显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成果与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实践的动态结合,党的方针政策与形势变化的同步关联。因而在教学选题、内容素材的组织实施上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由于这门课的教学还涉及预测和展望未来,又对教学提出了前瞻性要求。

三是教学工作面广、量多、跨度大和周期长。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对象的全覆盖性(涉及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这就要求教学上既要满足普遍要求,又要兼顾特殊需要。并且由于教学周期长,几乎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每个专、本科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4~6个学期的教学),这就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体系化提出了要求。

四是教学内容与学生有较高的关联度。由于大学生的就业已纳入市场化配置,因而无论从学生的职业定位、学业上的自主调整、就业准备,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时局变化的应对,都需要给予必要的、及时的指导。形势与政策教学只有敏锐地把握现实变化,贴近学生需要,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求高、节奏快、投入大、难度大,要提高教学的成效,必须在统一和提升认识的前提下,科学确立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思路、讲究教学方法,做到教之有方、授之得法。

二、确立提高学生观“形”察“势”能力的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形势与政策教学确立提高学生观“形”察“势”能力的教学理念,这不仅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题中之意,也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价值追求。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把握好机遇,才能从容地应对挑战。人们常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而所谓“有准备的头脑”,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形”察“势”的能力。当代大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若不善于观“形”察“势”,而是事到临头仓促应对或举棋不定、无所适从,势必使自己处于被动,甚至陷于困境而一蹶不振。

这里,观“形”察“势”的所谓“形”,是指人们能够感觉和捕捉到的客观现实(包括个人的、周边的、国内外的现状等)。观“形”,就是对现实既不置若罔闻,也不以偏概全或人云亦云、听得风就是雨,而是能较全面地关注现状和把握现象。观“形”察“势”的所谓“势”,则是指现实事物、事件的动态、趋向。察“势”就是明察秋毫,及时而敏锐地把握所觉察的动态与趋向,力求搞清事物变化的联系、基本态势乃至规律。而观“形”察“势”就是要明已然、知未然。对此,“山雨欲来风满楼”、“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未萌”、“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机者非明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成语、箴言都是观“形”察“势”的很好说明。

能观“形”察“势”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形势与政策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观“形”察“势”的能力,将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未雨绸缪、找准定位;有助于他们在面临严峻形势时,不畏浮云遮望眼,能够果断抉择、走出逆境、化“危”为“机”。形势与政策教学确立这一理念并付诸实践、持之以恒,无疑会让学生从中受益。

三、明确教学思路、讲究教学方法

要使上述教学理念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效,还必须明确教学思路、讲究教学方法。

1.教学要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线。

科学发展是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形势与政策教学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就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要在理论上突出科学发展观对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揭示实践的发展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要在内容上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事实;要体现通过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的相互印证。形势与政策教学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线,才能使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进而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2.教学要注重连续性、凸显新变化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成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凸显当前新变化。对此,除特殊情况外,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个学期的内容相对稳定在三个模块上,即国内时事;本地区时事;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发展变化的热点、亮点与焦点问题。并且,在内容上相对侧重经济领域的发展,穿插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教学内容体现连续性,便于大学生通过纵向比较,动态地感受持续发展的事实;通过累积信息,增强理解能力。而彰显发展亮点与透视热点、焦点问题,则使每学期的教学有看点、有疑点、有新的生长点,从而增强实效性。这样的教学安排,对于学生而言,则更能激发兴趣、释疑解惑、满足需要,对教师而言,则有助于信息素材的积聚、整合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要注重授之以渔,讲求乘数效应(www.xing528.com)

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深化与融会贯通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听得懂、记得住、接受快、传得开、会应用,就能产生认知上的乘数效应。

要达到这一效应,对于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经常会涉及的各种术语和新名词、新概念,教师要尽可能作必要的讲解和经常的提示,使学生耳熟能详。这样,不仅会增进后续教学的可听性,还有助于学生课外自学,使之能把握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自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之,一带而过或不屑一顾,就会使许多学生似懂非懂,甚至因为听不明白而失去学习兴趣。

对于影响面广的政策、概念,教师还应追踪其内涵变化,充实新的研究成果或认识见解,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来深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对于汇率问题,通常的看法是,升值有利于进口,贬值有助于出口,似乎不再牵涉到什么了。笔者认为,这只是在外贸规模小、增长慢的情况下的看法,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就我国而言,长期实行的是人民币偏低汇价,其支持了我国的出口,并使我国企业占有了工业制成品国际市场的较大份额,但却因此而冲击了国外同类产业部门的生产,并由此引发贸易摩擦的上升。不仅如此,人民币低汇价还造成中国经济对外的双重补贴,其一是廉价的出口商品补贴了国外的消费者,二是补贴了外商对华的直接投资。同时,由外贸增长积累起来的巨额外汇储备,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造成了人民币通货膨胀压力。把上述关于汇率问题的分析告诉学生,他们就不难理解,汇率是两难问题。人民币汇率较长时间稳定于较低水平的症结不在于汇率政策本身,而在于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就不难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不难理解,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所折射的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双赢效果。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学生乐意听,还有助于增强他们举一反三地思考其他形势与政策问题的能力。

4.教学立意要高,视野要宽

形势与政策教学不能等同于新闻发布或一般的宣传。教学方法只有立意高、视野宽,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因此,教师对教学所涉及的问题,不宜就事论事地讲述,而是要通过以小见大、由近及远的透彻分析来揭示不同事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背后的原因;通过引申和拓展来揭示其意义和影响;通过多视角分析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比如,国际工业制成品市场上的“中国制造”局面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倡导和奉行的“和谐世界”理念,对于成就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的意义,而这又同“中国贡献”、“中国责任”密切关联。还有,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农民工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其意义不仅在于农民工的眼前利益,还有着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意义。又比如,在引用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事迹报道的同时,传达相关信息:“近日,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报告称,中国在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2005年,就以57.7万吨的援助总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国。”这不仅可使学生了解中国结束26年粮食“受助国”的历史并变成粮食援助国这一华丽转身的原因,知悉我们用实证向世界回答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庄重承诺,还有助于学生增强中国能够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有,近年来索马里海盗事件频发,我国海军护航至亚丁湾。在教学中可以就此引申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安全已不再局限于领海和经济专属区,而是有了更大的利益边界。

5.正确的,才是有效的

正确性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基本要求,保证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一是要体现宣传效应。即教学中表达的基本观点、看法、结论和关键用语,要与党和政府关于形势、政策的主基调相吻合,防止产生“杂音”。由此,对于重要的宣讲专题和教案要及时报请学校主管领导审阅;对于热点、焦点问题存有争议的看法,要注重分析,不随意断言,以免造成对学生的误导;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报道在内容或数据上有较大的出入时,要注重相关信息的搜索、比对和筛选,有了把握才加以引用;对于教学中引用的学术观点或发表的个人见解,要加以说明。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中引用的学术观点或教师发表的个人见解,绝不能表达成政策性语言,以免混淆视听、造成负面影响。对问题的分析要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

二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学养。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教师会有困惑,也会产生或接受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因此,在教学选题方面,要认真学习与参考教育部社科司当期下达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对于教学中要涉及的重要文件或重大政策,教师要先行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以便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基本要领。在教学实施之前,学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通过互相交流切磋深化认识。

此外,教师经常关注央视重要新闻节目和浏览一些前沿信息,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学养。比如,笔者通过收看央视新闻注意到,科索沃战争期间,我国的官方报道不仅多,措词亦很激烈。而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我国的官方报道较少同时亦较谨慎。经比照、分析和思考,笔者意识到这一反差所折射的正是我国外交策略成熟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认知,并以此作为案例分析,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形势与政策现象的理解。

三是要讲究信息的可信度。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所引用的重要数据或必须阐明的结论,要来自权威性信息渠道,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瞭望周刊》、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杂志和《半月谈》杂志等等。还有,国家权威部门、研究机构或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信息。

6.重实证分析、坚持辩证的观点

形势与政策教学所涉及的结论或观点,一定要以生动鲜活的客观事实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而不能仅凭推理或道听途说来取代事实的分析。有些事实、事件一时难以明了,或经分析认为其不具普遍意义、不反映事物发展趋势的,也不宜作为分析的依据。否则就不能正确地把握形势和解读政策。

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一是在于存在的复杂性。由于人们的认识较之于现实存在,往往只是冰山之一角,且人们的实践通常又只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和时段上的社会活动。因此,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无疑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尤其是,现实社会总是处于诸多规律同时作用的制约下,难以全面把握,而政策又是立足于关注和化解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以辩证的观点看形势的发展,通常总是喜中有忧、忧中有喜。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教师对形势的评析,对政策、措施的解读,都不宜作理想化的表达。否则,就易使人产生不是埋怨政策不当,就是指责现实不好的偏激看法。

二是在于事物的发展,客观上存在一个“度”。认识与实践,无论哪一方面出了些偏差,都将因不适“度”而偏离人们预期的目标。因此,现实社会的发展总是有成就、有不足、有进步、也会有反复。从而,对同一形势或政策的看法存有争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现实与发展并非像在“无影灯”下那样一片光明、一目了然。因而在讲成就和强调发展主流的同时,客观地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留下思考空间,也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题中之意。坚持这样做,会有助于大学生破解认识误区、提高学习成效。

7.教学要贴近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当代大学生被喻为“鸟巢”一代、“海宝”的一代,其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是,信息的获取面宽、量大、质杂,受“山寨”文化的影响也大。由于生活经历短、阅历浅、视野宽,而乐于对事物作横向比较。同时,情感色彩较浓,对新事物敏感,主动性较欠缺、浮躁,功利和关注就业问题也是这一代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就能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建议:

一是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倾听和了解他们对时事政策的看法、关注的热点、存在的困惑和认知的盲点。二是教学内容要有助于他们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教学中,笔者了解到不少学生已将他们在这门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其他思想政治课的考试,用于校园辩论、知识竞赛和其他社团活动。三是教学分析要尽可能采用反差鲜明、便于横向比较的数据和素材。四是对形势发展的前瞻性分析要直接或间接地同就业形势,同他们的就业愿景相关联。

8.注重语言的提炼和转换

形势与政策教学,只有使学生乐于听,才能听得进,才能变“要我听”为“我要听”。而合适的语言表达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穿透力,从而引发共鸣乃至产生“粉丝”效应。因此,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推敲和提炼。教学观点和结论的表达要力求言简意赅,避免言过其实或词不达意。而重要数据的引用和表达,则应少用或不用“也许”、“可能”、“估计”、“大约”之类的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词语。

在教学中更要注重语言的转换。这就是把文件、信息资料中的语言转换成教学语言,避免晦涩刻板的、学理式和文牍式的表述,使之在话语上能与学生拉近距离或“零距离”对接。王刚、易中天和于丹的讲座,之所以“叫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他们各自以个性化的教学语言赢得了话语权。而格林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之所以被津津乐道,不仅在于寓意深刻,语词也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形势与政策教学所涉及的术语、名词和概念,有的较生涩费解,有些则枯燥乏味。因此,对语言的转换,教师不仅要掌握一些语言艺术、技巧,还要多了解一些学生交流信息的方式和表达看法的用语习惯(如“山寨”、“雷人”、“充电”、“另类”、“酷”、“族”等等),以便根据需要,把常规教学用语转换成通俗易懂、时尚流行、彼此能心照不宣的话语,转换成学生心仪的,形象情趣调侃的教学语言。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语言的转换还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比如,教师的手势、表情、举止和着装、仪态等肢体语言的适当运用,会产生心理亲和力或心灵震撼力,从而会增进沟通、强化教学的互动性,使教学更富个性魅力。在课堂上,教师若能结合使用一些下载视频资料等具有视听冲击力的声像语言、图表语言和数字语言,则更有助于渲染气氛,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Z].

[3]程婕.人民币升值三大银行汇兑损失数十亿元[N].北京青年报,2006-12-14(B3).

[4]杨天波.结束26年“受助国”历史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国,中国从粮食“受助国”变成“援助国”[J].中国经济周刊,2006(33).

【注释】

[1]钱安国,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蒋世伟,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研究.
  苏勇,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