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升口才能力:《演讲学十一讲·演讲·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何提升口才能力:《演讲学十一讲·演讲·没什么大不了的》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怎样才能练好口才1.内练“两口气”一是养一身正气,打好“底色”。蒋介石派人送来请柬,以委员长的名义请他赴宴,马寅初断然拒绝。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5日,昆明各界在云南大学致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追悼会,闻一多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出席和主持了大会,并即兴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当晚便被特务暗杀。(四)练好口才的途径一靠学习。

如何提升口才能力:《演讲学十一讲·演讲·没什么大不了的》

(三)怎样才能练好口才

1.内练“两口气”

一是养一身正气,打好“底色”。

学习演讲须从做人开始。学习演讲不同于学习其他理论或技艺,必须从做人、从思想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开始。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一身浩然正气,才算是为学习演讲打好了“底色”。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居天下之广,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习演讲为什么须从做人开始呢?当我们了解了下面这两位著名演讲家的高尚人格,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迪。

马寅初为演讲立遗嘱——

马寅初(1882—1982),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马寅初曾是蒋介石的老师,当蒋介石叛变革命,反动嘴脸暴露以后,马寅初马上断绝了与蒋介石的师生之谊。蒋介石派人送来请柬,以委员长的名义请他赴宴,马寅初断然拒绝。蒋介石又派人来游说:“马老,别死心眼,您是老前辈,既是委员长的老师,又是浙江同乡,委员长说了,当财政部长,还是当中央银行行长,您随便挑。”马寅初不屑一顾,斩钉截铁地说:“你们想弄个官位把我的嘴封上,办不到!”蒋介石恼羞成怒,命令各地各部门不准安排马寅初担任教授和其他任何工作,不准发表演讲,并密派特务盯梢,扬言:“马寅初敢出来演讲就干掉他。”

面对白色恐怖,马寅初大义凛然,我行我素。1947年5月,上海市大中学校举行罢课,声援请愿学生,66岁的马寅初公开贴出一纸声明:“本教授遵照上海市学联之规定,罢教一天。”第二天,又接受邀请,去南京中央大学作演讲,为防不测,临行前毅然立下遗嘱。在中央大学,马寅初作了题为《穷则变,变则通》的演讲,义正词严,畅快淋漓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反人民的罪行。

闻一多为演讲遭暗杀——

闻一多(1899—1946),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和演讲家。闻一多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刻苦学习演讲,据闻一多的日记记载,他在清华学校求学期间,某日曾“练习演说8遍”,第二天,又“夜外出习演说12遍”,五天之后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又到清华园“工”字厅北面山上的凉亭里,迎着呼啸的寒风,面对一池湖水,练习演说到深夜。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5日,昆明各界在云南大学致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追悼会,闻一多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出席和主持了大会,并即兴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他双手不停地擂着桌子,愤然掀髯做雄狮之吼,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罪恶,厉声喝问:“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你站出来!你讲讲,凭什么杀害李先生?”当晚便被特务暗杀。

毛泽东朱德在发来的唁电中高度评价他“先生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视死如归的闻一多可谓一身浩然正气,正是这一身浩然正气成就了他光耀千古的演讲大师的风范。

二是学满腹才气,攒足“底气”。

学习演讲要从读书开始,从丰富自己的学识开始。如果腹中空空,就难免摆一脸牛气,挂一副痞子气,满嘴喷乌烟瘴气。只有通过长期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使自己学得满腹诗书,博学多才,才算是为学习演讲攒足了“底气”。

雅典著名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初学演讲时不仅发音不清,说话气短,口吃,还有讲话爱耸肩的毛病。他的老师告诉他,学习演讲必须从丰富自己的头脑开始。为了强制自己安心坐冷板凳读书,他给自己剃了阴阳头,因为剃了阴阳头就不便于外出进行各种社交应酬,只剩下闭门读书求知一条路了;为矫治口吃,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迎着凛冽寒风练习大声讲话,口里磨出血泡,鲜血滴满衣襟,仍然坚持不懈;为了发音清晰,他反复练习,并虚心向演员学习发音吐字的艺术;为了克服气短的毛病,他毅然移居深山之中,一边攀登陡峭的山崖,一边不停地吟诗朗诵;为了改掉耸肩的痼癖,他练习演讲时在双肩的上方悬两口利剑,并使剑锋对准双肩,一旦肩部耸起,立时鲜血淋漓。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拼搏,德摩斯梯尼终于克服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和痼癖,成为一代雄辩大师,传世的61篇演说词,被后世尊为雄辩术的典范。(www.xing528.com)

2.外练“铁嘴皮”

毋庸讳言,学习演讲嘴皮子上的功夫是非练不可的。如前所述,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多方面知识的修养、必要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等等,这些无疑都是非常必要,不可或缺的,但是不管你“内功”的积累多么厚实,如果嘴皮子的功夫修炼不到家,茶壶里煮饺子横竖倒不出来,也还是等于零。据说,相声演员在学习相声的初始阶段,要经常练习说“吃葡萄吐葡萄皮,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之类的绕口令,以磨炼嘴皮子上的工夫,相声演员这种磨炼嘴皮子的做法和刻苦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天生的口若悬河的演讲家是不存在的。中外历史上享誉世界的教育家、政治家、演讲家,不少人都是经过长时间勤学苦练才成就其辉煌。例如,丘吉尔初涉政坛,每每为发不准字母“C”的音而苦恼异常,以至“畏C如虎”,在演讲中一遇到含有“C”字母的词句就打结。后来他经过刻苦磨炼,终于克服了这个毛病,以其超群的智慧、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雄辩的口才,在政治舞台上取到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成就和卓越业绩。他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军遭到重创,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于1940年5月13日在下院发表了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说,提醒“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正处在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战争初期阶段”,语重心长地告白:“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丘吉尔的这篇演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自己在多年以后回忆这次演讲的时候说“在我们英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位首相能够向议会和人民提出这样一个简明而又深得人心的纲领”。

(四)练好口才的途径

一靠学习。

学习演讲练习口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一以贯之锲而不舍的求索过程,如果三分钟热度,情绪来了就练一阵子,热乎劲儿一过便丢到九霄云外,永远不可能取得什么成效。《史记·张仪列传》中有一段“张仪问舌”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张仪练习口才,游说诸侯的自信、坚毅与孜孜以求: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訿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我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张仪蒙受不白之冤,被人诬陷偷了楚相之璧,而且惨遭毒打,被打得血肉模糊,遍体鳞伤,继而,被“开除公职”,回得家来,又遭家人白眼,受到妻子的百般嘲讽。面对所有这一切,张仪都无暇顾及,只是张开嘴巴问妻子:“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只要“口中这块多余的肉”还完好无损,一切都不足为虑。张仪为什么重舌甚于生命,这就不能不说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张仪所处的战国时期,像张仪一样以舌头为武器,东奔西走,游说诸侯,博得荣华富贵,以致拜将封侯者,不乏其人。特别是与张仪齐名的苏秦,居然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挂六国相印。它们凭借唇枪舌剑,或“合纵”以西抗强秦,或“连横”以东背联盟;或助人以安邦定国,或御敌以保国全城;或释嫌以化敌为友,或不战以屈人之兵;或巧言以离间构陷,或谗言以造谣惑众;或欺诈以割城掠地,或巧辩以欺世盗名……

张仪和张仪所处的那个时代早已远离我们而去,演讲也不再是个人捞取功名富贵的手段,但是它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张仪、苏秦等纵横家策士们为练出一套征服人心的游说本领长期发奋学习的刻苦精神,仍然是令人赞叹的。

二靠实践。

学习演讲就像学习游泳,理论学得再好,如果不付诸实践,也不可能真正学到演讲理论与演讲艺术的真谛。台上三分钟,台下百日功。一个演讲者能否在讲台上演出生动感人的“活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走上讲台之前的“功”练得怎么样,而台下功夫能否到位,又取决于把演讲的质量标准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挡位上。如果标准定得不高,对自己试讲的要求就会降低,在试讲的过程中就没有什么刻苦努力可言;只有倾心追求演讲质量的高标准,才可能自觉从难从严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把握演讲的艺术和规律,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锻造和提高自己。

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萧楚女,1897年出生于湖北汉阳一个木材商人家庭,1920年与恽代英等发起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教官和广州第八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每次上课前都反复试讲,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在小树枝或墙壁上挂一面镜子,对着镜子进行试讲,成为我党杰出的理论宣传家。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李瑞英在央视网与网友聊天的时候说:“伶牙俐齿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一周不练,全国人民都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