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恩来三次接见密使曹聚仁:揭示历史的侧影

周恩来三次接见密使曹聚仁:揭示历史的侧影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正因北京方面事先得知曹聚仁肩负不平常的使命,除了派出邵力子、徐淡庐前往机场接机之外,周恩来总理在1956年7月13、16、19日三次接见曹聚仁,足见对于这位“密使”的高度重视。据《周恩来年谱》,“先后由邵力子、张治中、屈武、陈毅等陪同,三次接见曹聚仁”。宴毕,周恩来、陈毅还与曹聚仁一起泛舟昆明湖。周恩来这一段话,首次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

周恩来三次接见密使曹聚仁:揭示历史的侧影

也正因北京方面事先得知曹聚仁肩负不平常的使命,除了派出邵力子、徐淡庐前往机场接机之外,周恩来总理在1956年7月13、16、19日三次接见曹聚仁,足见对于这位“密使”的高度重视。据《周恩来年谱》,“先后由邵力子、张治中、屈武、陈毅等陪同,三次接见曹聚仁”。

内中,特别是7月16日中午,周恩来在颐和园听鹂馆宴请他,陈毅副总理作陪。1939年曹聚仁在南昌便与陈毅相识,旧友重逢,分外欣喜。宴毕,周恩来、陈毅还与曹聚仁一起泛舟昆明湖

作为记者,曹聚仁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采访机会。他直截了当地问周恩来:“你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谈话究竟有多少实际价值?”

周恩来答道:“‘和平解放’的实际价值和票面完全相符。国民党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绝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

周恩来这一段话,首次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

听了周恩来的话,曹聚仁颇有感触地说道:“国共合作,则和气致祥;国共分裂,则戾气致祸。”

周恩来指出:说过什么,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从来不用什么阴谋,玩什么手法的,中共决不做挖墙脚一类的事。

那天,曹聚仁称赞周恩来是“政治外交上的隆美尔”。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进攻。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隆美尔说:“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曹聚仁还推崇陈毅是“了不起的人物,上马能武,下马能文;既是将军,又是诗人”。

1956年曹聚仁与大儿景仲、小儿景行在上海外滩(www.xing528.com)

已经6年未同丈夫见面的夫人邓珂云,带着小儿子曹景行赶往北京,与曹聚仁一起住在新侨饭店。曹景行后来回忆说:“那年我才10岁,跟着父亲在北京见了邵力子、屈武等很多人。”曹景行还说,大人们在谈话,邵力子陪着曹景行母子游览颐和园。在张治中、邵力子、屈武、夏衍等人请曹聚仁吃饭时,大家谦让着,都不肯坐主座,10岁的曹景行堂而皇之地坐上了那个位子

1956年7月下旬,曹聚仁从北京来到上海,全家6年来第一次真正团聚了。

8月初,曹聚仁乘火车经广州返回香港,结束了他的第一次北京之行。

曹聚仁回到香港,用他的笔,向海外转达了周恩来发出的重要信息。他在8月14日《南洋商报》上,发表了《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总理会见记》。海外报纸迅即纷纷转载此文。

这篇报道也引起猜测纷纷。也难怪,作为新加坡工商考察团的随团特派记者,在北京竟然会受到周恩来的亲切接见,人们怎不把他视为负有特殊使命的人物?

面对众说纷纭,曹聚仁笑着引用《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里的对联答复:“诚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对于曹聚仁,陈毅的印象是:“此公好作怪论,但可喜。”周恩来则说他:“终究是一个书生,把政治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他想到台湾去说服蒋经国易帜,这不是自视过高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