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奉化之墓庐仍在:向蒋中正报告

奉化之墓庐仍在:向蒋中正报告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聚仁私见,认为庐山胜景,与人民共享,也是天下为公之意。聚仁郑重奉达,牯岭已成为人民生活地区,台座应当为人民留一地步。美庐景物依然如旧。曹聚仁所称“台座”便指蒋经国,而“老人”则指蒋介石。曹聚仁向蒋经国这么谈及溪口:溪口市况比过去还繁荣一点。

奉化之墓庐仍在:向蒋中正报告

1957年,曹聚仁两度从香港前往北京。

其中的一次,是在4月来到北京。4月16日,他应邀出席了毛泽东主席欢迎伏罗希洛夫的国宴。在这次宴会上,毛泽东公开宣布:“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5月5日,曹聚仁再一次前往北京。曹聚仁夫人邓珂云也去了北京。据邓珂云在笔记中记载:“1957年春夏之交,聚仁在京住了一些日子,总理接见后,我们就离京。……目的是到庐山和溪口二地,那是和老蒋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地方。”

邓珂云在笔记中还记述了行程路线:乘京汉铁路火车汉口,参观了兴建中的长江大桥。次日乘长江轮东下九江,住花园饭店蒋介石每次上庐山前居住的地方)。次晨,上庐山,到牯岭。在牯岭看了蒋的别墅(“美庐”)、庐山大礼堂等地,住了7天。回九江后,又由南路上庐山去看海会寺——当年蒋练兵之处。由海会寺下山,又驱车到星子县。此后,从星子回九江,乘长江轮船回到上海。在上海住了几天,作了浙江之行:先是乘火车到杭州,三四日后,乘小轿车到绍兴。途经萧山、诸暨等地。在绍兴参观了鲁迅老家后,即去溪口。因溪口住宿不便,当晚他们又折至宁波,次晨,再西行去溪口。

1957年曹聚仁与妻邓珂云在庐山访蒋介石故居

曹聚仁此行,全程由徐淡庐陪同。

曹聚仁在庐山、溪口之行以后,回到香港,便写信给蒋经国并附去所拍照片。他在致蒋经国的信中说:

聚仁此次游历东南各地,在庐山住一星期,又在杭州住4日,往返萧山、绍兴、奉化、宁波凡两日,遵嘱有关各处,都已拍摄照片,随函奉上全份(各三张),乞检。(www.xing528.com)

曹聚仁向蒋经国这么谈及庐山:

庐山已从九江到牯岭街市区筑成汽车路,大小型汽车均可直达(轿子已全部废去),约一小时可到。牯岭市区也在修筑马路,交通非常便利。以牯岭为中心,连缀庐山北部、西部各胜地(以中部为主)已建设为休养疗养地区。平日约有居民七千人,暑期增至三万人。美庐依然如旧,中央训练团大礼堂,今为庐山大厦,都为山中游客文化娱乐场所。这一广大地区,自成体系。

聚仁私见,认为庐山胜景,与人民共享,也是天下为公之意。最高方面,当不至有介于怀?庐山内部,以海会寺为中心,连缀到白鹿洞、栖贤寺、归宗寺,这一广大地区,正可作老人悠游山林,终老怡养之地。来日国宾住星子,出入可由鄱阳湖畔军舰水上飞机,停泊湖面。无论南往南昌,北归湖口,东下金陵,都很便利。聚仁郑重奉达,牯岭已成为人民生活地区,台座应当为人民留一地步。台座由台归省,仍可居美庐,又作别论。美庐景物依然如旧。

前年宋庆龄先生上山休息,曾在庐中小住。近又在整理,盖亦期待台座或有意于游山,当局扫榻以待,此意亦当奉陈。

曹聚仁所称“台座”便指蒋经国,而“老人”则指蒋介石。

曹聚仁向蒋经国这么谈及溪口:

溪口市况比过去还繁荣一点。我所说的“过去”,乃是说1946年冬天的情形(战时有一时期,特殊繁荣那是不足为凭的)。武岭学校本身,乃是干部训练团。农院部分由国营农场主持,中小学部分另外设立。在聚仁心目中,这一切都是继承旧时文化体系而来,大体如旧。尊府院落庭园,整洁如旧,足证当局维护保全之至意。聚仁曾经谒蒋母墓园及毛夫人墓地,如照片所见,足慰老人之心。聚仁往访溪口,原非地方当局所及知,所以溪口政府一切也没有准备。政治上相反相成之理甚明,一切恩仇可付脑后。聚仁知老人谋国惠民,此等处自必坦然置之也。惟情势未定,留奉化不如住庐山,请仔细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