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小百科.历史:真谛华译经典汇集

佛教小百科.历史:真谛华译经典汇集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真谛是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佛经翻译家之一。真谛的译经,大部分是在流离迁徙途中随处而出。真谛传译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论著。真谛译《摄论》时,年已近70,在翻译过程中,他一章一句,仔细勘定,反复讲解。《摄大乘论》包括“本论”三卷和“释论”十二卷,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之一。由此清净无垢的“阿末那识”发展而成的“真如缘起说”,对中国佛教华严宗以及其他派别形成有重大影响。

佛教小百科.历史:真谛华译经典汇集

真谛是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佛经翻译家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他和鸠摩罗什、玄奘、义净一起并称为四大译家。

据《续高僧传》等记载,真谛出生于西天竺优禅尼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原名拘那罗陀。他少年出家,精于大乘佛教学说。后来,真谛泛海南游,到达扶南国。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他应梁武帝派往扶南的使者之邀来华,到达广州,当时他已年将五十。后两年,他北上到达建康,但恰逢梁末“侯景之乱”,于是不得不颠沛流离于江、浙、赣、闽等地。在这段生活极不安定的时期,他到处流离,但在流离过程中他随处翻译,未曾中止。

天嘉三年(562),时年64岁的真谛,决定乘船西行归国。但中途由于风向转变,又飘转广州,为广州刺史所留。于是他又在广州译讲《大乘唯识论》、《俱舍论》等。公元569年,真谛因病去世,时年71岁。

真谛的译经,大部分是在流离迁徙途中随处而出。他在华23年间,共译出经论64部278卷(《开元释教录》作49部140余卷)。这在他同时代僧人中是很突出的。真谛传译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论著。其中重要的,对中国佛教思想发展影响大的有《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俱舍论》)和《摄大乘论》)。真谛译《摄论》时,年已近70,在翻译过程中,他一章一句,仔细勘定,反复讲解。在他临终前,还唯恐自己所传《摄大乘论》、《俱舍论》以后无人继承弘传,为此他召集弟子道尼、智敫等十二人,勉励他们誓弘二论,勿令断绝。可见他对此二论之重视。

《俱舍论》22卷,由印度佛教著名的论师世亲著。这部论著主要是反映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学说主张,同时也吸收了“经量部”的一些观点。它以“五位七十五法”总括世界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对“四谛”、“十二因缘”等佛教基本概念详加解说。中心命题为“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由于本书结构严密,对佛教基本概念解说清楚,所以往往被作为一部佛教辞书。书中一些基本思想后来被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所吸收,因此这部论著还常被作为研究法相唯识宗的入门书。(www.xing528.com)

《摄大乘论》包括“本论”三卷和“释论”十二卷,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之一。由“瑜伽行派”的创始人无著作论,世亲作释。此书集中阐述了“瑜伽行派”的学说,特别对成立“唯识”的理由、“三性说”以及“阿赖耶识”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述。论中从十个方面系统论证“阿赖耶识”的存在,并以此为一切法的根本,从而形成“阿赖耶识缘起说”。真谛译本的特点还在于在“阿赖耶识”之上又建立了一个真实纯净的“阿末那识”(又称“无垢识”、“净识”)。由此清净无垢的“阿末那识”发展而成的“真如缘起说”,对中国佛教华严宗以及其他派别形成有重大影响。

西安大雁塔玄奘译经图

大雁塔坐落在长安大慈恩寺院内,玄奘曾为该寺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