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乐大典》的重要性及其研究价值

《永乐大典》的重要性及其研究价值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成祖的重视,准备了大量的图书,致使《永乐大典》收入的古籍总数有七八千种之多。明成祖审阅后,十分满意,亲自撰写序言,定名为《永乐大典》。因而,《大典》副本遭受浩劫,有的被焚烧,有的被抢走。现存于世界各地的《大典》约370余册,共810卷。《大典》影印本出版,为研究《永乐大典》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提供了方便。尽管如此,《永乐大典》仍为我国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珍贵的文化典籍。

《永乐大典》的重要性及其研究价值

(二)《永乐大典》

类书是采集古籍中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供人们查找原文的工具书。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的《皇览》,今已失传。早期的类书以编辑故事为主,唐代以后才出现文事兼收的类书,宋代发展为综合性的类书。到了明代,类书不仅种类多,而且规模大。私人编纂的类书有邹道元《汇书详注》36卷,俞安期《唐类函》200卷,唐顺之《荆川稗编》120卷。

官修类书是《永乐大典》。明永乐元年(1403)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编纂大型类书。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幼年颖敏,洪武二十一年(1388)登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他任事直前,表里洞达,深受朱元璋的器重。朱元璋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解缙上万言书,简单肯定朱元璋推翻蒙古贵族,重建汉族集权国家,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另外,谈了许多缺点。诸如,政令不能数改,“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统治二十年,“无几时不变之法”。“进人不择贤否,授职不量重轻”。天下皆说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说到赋役问题,说农民“卖产以供税,产去而税存……役重而民困”。解缙建议:“正官民、兴礼乐、省繁冗、薄税敛、务农讲武。”朱元璋阅后,知有些不合实际,仍称他为“奇才”。后罢官8年,建文时再度出仕。

明成祖(朱棣)即位,解缙仍被重用,任翰林学士。因解缙骄谩,大臣对他不满。有一次上书,正好成祖不在京师,解缙谒太子而还。以“无人臣罪”,永乐九年(1411)下狱,4年后被杀。著有《文毅集》、《春雨杂述》等。

在永乐元年(1403)解缙等人召集147人,匆匆编辑,仅用一年即成《文献大成》。明成祖嫌其简略,遂在永乐三年(1405)再命姚广孝、郑赐、解缙等人重修。并召集朝臣文士、宿学老儒2000余人,分别担任编辑、校定、抄写、绘图、圈点等工作。成祖问解缙:“文渊阁的书够不够用?”答:“经、史部分大体齐备,惟子部缺的太多。”于是派人四方求购。成祖还说:“只要买到应用的书,不计较价值,即出大价钱,也要买来,总可买到奇书。”由于成祖的重视,准备了大量的图书,致使《永乐大典》收入的古籍总数有七八千种之多。永乐五年(1407)全书定稿进呈。明成祖审阅后,十分满意,亲自撰写序言,定名为《永乐大典》。征集缮写人员,开始清抄,第二年正式完成。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分装一万一千〇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多万字。卷帙浩繁,前所未有。《大典》采集元代以前的古籍七八千种,有经、史、子、集、戏剧、平话、天文、地理、医卜、农工技术,以及佛教道教各方面的著作,各类具备,无所不包。《大典》的编辑,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是一部卷帙广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文献的渊薮,保存了古代珍贵的资料。《明太宗实录》称:“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精粗,粲然明备。”(卷七十三)《永乐大典》比法国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300余年。(www.xing528.com)

《大典》的编制体例,是以《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辑入古籍时,往往是整部、整篇、整段,一字不改地抄录,因此,保存了大量古籍。清修《四库全书》时,从中辑出佚书500多种(一说385种),4946卷。有些书虽已辑出,未列入《四库全书》,如《宋元两镇志》、《奉天录》、《九国志》等。有的是从《大典》中辑出的佚书,如《旧唐书》、《旧五代史》、《宋会要稿》。由此可知《大典》在文献上的价值了。

《永乐大典》原有永乐正本一部,明世宗喜欢阅读《大典》,他想重录一部,经过与大学士徐阶研究,嘉靖四十一年(1562)决定重录,由高拱张居正等人负责,招收缮写人员100余人,抄写了6年,到穆宗隆庆元年(1567)四月完成。重录的嘉靖副本与永乐正本的模式完全一致。从此有了“永乐正本”和“嘉靖副本”两种抄本。“正本”藏南京文渊阁(一说藏北京文楼),“副本”藏北京皇史宬。正本不知何时失传(谈迁、顾炎武说:正本在明末失传。一说:南京文渊阁失火烧掉)。副本不断散佚。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修《四库全书》时,清查《永乐大典》,发现缺1000多册。道光年间,有的官员偷盗《大典》,如文廷式就盗走100多册。光绪元年(1875),清点《大典》不到5000册,到二十年(1894)六月,翁同?入翰林院清点时,仅存800册。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大肆烧杀掠抢。因而,《大典》副本遭受浩劫,有的被焚烧,有的被抢走。也有一些中国官吏和书商,贪图暴利,将《大典》卖给洋人。这部有价值的文化典籍,遭受如此厄运。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方收集,使原北京图书馆所藏110册《大典》,增加到216册。现存于世界各地的《大典》约370余册,共810卷。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征集到的730卷《大典》。1960年以后,中华书局陆续征集到67卷,又重新影印797卷本,并附印《永乐大典目录》60卷,分成10册,已于1984年发行。此外,我国台湾日本也影印过,都不如中华书局影印本齐全。《大典》影印本出版,为研究《永乐大典》和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提供了方便。

当然《大典》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书出众手,体例前后不一,有时把篇名当做书名,有的书名、作者误写,有的错写字句,有时造成全文割裂,首尾不相连贯。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割裂庞杂,漫无条理。”尽管如此,《永乐大典》仍为我国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珍贵的文化典籍。“元以前佚文秘典,世所不传者,转赖其全部全篇收入,得以排纂校订,复见于世”(卷一三七《子部·类书类》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