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粮食生产的特殊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

我国粮食生产的特殊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从来就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但是,1993年中国粮食在丰年之后“告紧”,粮价刹不住地上扬,一些城市甚至重新恢复刚刚取消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凭证。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增大的事实说明,中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了。

我国粮食生产的特殊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公告。

三、我国粮食生产的特殊性

1.人口众多,一旦缺粮,依靠进口不能解决问题

粮食是特殊商品,其重要性绝不能以其产值来衡量,粮食问题很容易引发成政治问题。“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是对粮食问题最好的诠释。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从来就是一件头等重要的大事。但是,1993年中国粮食在丰年之后“告紧”,粮价刹不住地上扬,一些城市甚至重新恢复刚刚取消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凭证。世界各国投来关注的目光,尤其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那篇《谁来养活中国》引起哗然,他对中国粮食的悲观论调无疑渲染了中国的粮食困难,大有使中国的粮食问题被演化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的态势。尽管布朗的论点有些偏激,但他对我国粮食中长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2.粮食作物在耕地中所占比例最大,但比较效益低下,丰收后很容易引起滑坡(www.xing528.com)

如1984年、1998年粮食丰收,紧接着1985年、1999年滑坡。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农民负担愈显沉重。20世纪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90年代降到不足5%。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1997年只增长4.6%,1998年为4.3%,1999年为3.8%,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1%,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民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农产品供求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从严重短缺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重大变化,农产品价格已经没有提升的空间,导致了粮食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其次是作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的乡镇企业,在新的经济增长环境下面临许多困难,进入二次创业的艰难过程之中,随着国有企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导致乡镇企业效益下降,也有一些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关闭破产。再次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中出现了大量职工下岗,农民进城打工随之受到不合理的限制,不少城市严格限制民工进入一些收入相对较高的产业和领域,导致农民外出打工报酬明显降低和一些民工在城里难以找到工作。第四,农民各种负担有增无减,严重影响着农民收入的提高。

3.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大,不可能全国丰收

“南涝北旱”、“南旱北涝”常年发生,加之低温冷害、霜冻、台风干热风等每年造成粮食减产200亿kg。统计表明,我国农业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都呈明显增大态势。1975—1979年,平均每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4 447万hm2,成灾面积153.95万hm2,成灾率为34.6%;1980—1984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3 681.33万hm2,成灾面积1 773万hm2,成灾率为48.2%;1985—1989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4 628.2万hm2,成灾面积2 304.87万hm2,成灾率为49.8%;1990—1997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4 933.47万hm2,成灾面积2 497.67万hm2,成灾率上升到51%。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前半期相比,农业的受灾面积扩大了34%,成灾面积扩大了41%,成灾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近几年,农业成灾率一直居高不下,2004年我国受灾面积3 710.6万hm2,成灾面积1 629.7万hm2,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305亿kg;2005年受灾面积3 881.8万hm2,成灾面积1 996.6万hm2,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达到345亿kg;2006年受灾面积4 109.1万hm2,成灾面积2 463.2万hm2,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增加到447亿kg。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增大的事实说明,中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了。在各种成灾因素上,旱灾是影响最严重的。2011年受灾面积3 247.1万hm,成灾面积1 244.1万hm2,其中,旱灾受灾面积1 630.4万hm2,旱灾成灾面积659.9万h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