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业工业化理论及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工业化理论及路径选择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学界对农业工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业工业化路径的研究。[14](二)农业工业化路径选择根据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当今我国学界对农业工业化道路的主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以张培刚为代表的外生型农业工业化理论。以黄家骅为代表的内生型农业工业化理论。刘松茂等认为,“农业工业化就是农业与工业的产业整合”。此外,制度创新也是农业工业化战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我国农业工业化理论及路径选择

我国学界对农业工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业工业化路径的研究。对于我国而言,选择怎样的农业工业化道路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学界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子问题:一是事实性研究,即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路径有哪些;二是价值性研究,即我国应该选择怎样的农业工业化道路。

(一)农业工业化客观路径

耿明斋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农村经济发达地区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方式。他认为,这些地区是通过以下途径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第一,开放投资,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办厂,这种方式以珠三角和浙江等地区比较典型;第二,大城市辐射扩散,以优厚的待遇从大城市吸引人才,并依托大城市提供的市场发展企业,如苏南地区;第三,资源开发,开采当地具有的金属矿产或非金属矿产,完成资本积累,靠加工业走上工业化道路,如河南汝州巩义等地;第四,固有的商业传统或者商业意识,以及宽松的经济环境,如浙江温州地区。[12]

罗其友等人从产业驱动的角度总结了世界各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他们认为,农业工业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驱动类型:第一,“工业疏散”驱动。发达国家为了克服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直接在农村发展工业,利用制造业装备农业,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就业扩张”驱动。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为了实现劳动力就业,直接进行农村工业化,如中国改革开放后兴办的乡镇企业。第三,“梯度转移”驱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或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13]

杜志雄、张兴华根据农业与工业关系,把世界各国的农村工业化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外生型农村工业化模式。这种模式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主要产生于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城市病”问题,将工业往农村转移,因而农村工业是城市工业的延伸。第二,内生型农村工业化模式。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无法向农村扩散,因此只有依靠农村自身力量推动农村工业化,这种模式的目的在于解决农村自身的贫困、就业等问题。第三,综合型农村工业化模式。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既存在城市病问题,需要工业扩散,也存在农村贫困、失业问题,需要农村解决自身问题。[14]

(二)农业工业化路径选择(www.xing528.com)

根据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当今我国学界对农业工业化道路的主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以张培刚为代表的外生型农业工业化理论。张培刚在他的代表作《农业与工业化》中指出,工业化是“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15]农业国家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全面工业化,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农业包含于工业化过程之中,属于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扮演着重要而又被动的角色,农业改良需要以工业发展为前提:一方面只有工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扩大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只有工业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设备和生产资料。美国、英国苏联的农业改良都是以高度的工业化水平为前提的。农业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粮食,然而通过输出农产品促进工业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以黄家骅为代表的内生型农业工业化理论。黄家骅认为中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化主要是城市工业化,是不公平的工业化,工业化应该包括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两个部分。农村工业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农民而非政府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农民是投资经营的主体,是劳动的主体,也是中介组织、协调组织的主体。第二,以农村而非城市为目标的新型工业化。这是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是以县域经济为基本单位的区域工业化,也是以县域为基础的城市化和移民化。第三,以农业为内容的新型工业化。用工业组织、管理、技术、资本改造农业。其中,农业产业化是其实现的起步和发动,是必经阶段。[16]

以刘松茂等为代表的农业与工业整合理论。刘松茂等认为,“农业工业化就是农业与工业的产业整合”。农业工业化既包括农业生产结果的工业化,即对农产品的深加工,也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即农业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工业发挥支配性作用,农业需要工业作为支撑;第二,技术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关键,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创新;第三,农业工业化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必然途径。农业工业化从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转变、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和农业产业联系加强四个方面推动农业转型。此外,制度创新也是农业工业化战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