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尿频认识及防治:健康长寿之路

老年尿频认识及防治:健康长寿之路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认识老年尿频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张刚尿频是一种症状,在老年人中很常见。有的老年人白天排尿没有明显的异常,只是夜间尿频,其主要的病因是肾浓缩功能下降和心功能不全。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有关。芡实米、山药、白果、胡桃、海参、香菇、韭黄等果蔬食品,对老年尿频者有益。

老年尿频认识及防治:健康长寿之路

如何认识老年尿频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 张刚

尿频是一种症状,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出现尿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理性尿频就涉及大内科泌尿外科领域的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下面简单介绍尿频是怎么回事,希望对老年朋友防治尿频有所帮助。

一、尿频的概念

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0~2次,一昼夜约4~7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

应当说所有的健康人都有尿频的经历。如大量饮水,饮用咖啡浓茶汽水或大量啤酒,吃了很多芦笋、琼脂等食品,都可以引起尿频。另外,冬季或天气寒冷时也容易出现尿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尿频。

尿频和年龄有关。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重量、血流量日趋减少,从30岁以后呈进行性下降,到80岁时仅为40岁的一半。老人的肾小管因变性、萎缩或扩张,导致浓缩尿液的功能减退,大量的水分排出体外,于是便出现了尿多、尿频,主要是夜间尿频,夜尿增多。

尿频对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频繁上厕所,夜间尿频影响睡眠,白天出门前不敢喝水,不敢参加社交活动,出门后先找厕所在哪儿,严重的甚至穿一次性尿裤。这样的尿频大多数是由疾病引发,医学上称为病理性尿频。

二、尿频的发病因素

排尿是个复杂的反射过程。当膀胱内的存尿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内压力升高,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将这一信息通过神经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并产生尿意,再由排尿中枢向下发放指令,从而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内、外括约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放松,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出。此时,尿道海绵体肌肉、提肛肌、会阴肌、腹肌和膈肌等都参与了排尿过程。因此,排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出现排尿异常。尿频常常由膀胱和尿道的疾病引起。

1.膀胱因素。膀胱的一般容量为300~500mL,当因疾病导致有效容积减少时,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尿意,如膀胱内的肿瘤、结石、异物,或膀胱临近器官的肿物压迫,都会影响膀胱的有效容积,而引起尿频,有时即使很少的尿液也会产生很强的尿意。

2.感染因素。当病原微生物造成膀胱、尿道等部位的感染时,由于炎症的刺激,即使尿液很少也会产生尿意,同时伴有尿急、尿痛的感觉。这时的尿频并非坏事,可以通过频繁的小便将细菌“赶出”体内。由于女性的尿道比男性要短得多,容易给病原微生物带来上行感染的机会,所以女性的泌尿系感染更常见。

3.神经因素。膀胱的正常贮尿与排尿需要依靠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来完成,当中枢神经病变或机能退化时,对膀胱功能的调控就会减弱,就会出现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所以脑卒中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等也会出现尿频。

4.精神与心理因素。神经质的人、更年期妇女、癔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也会发生尿频。尿频是更年期以后妇女的常见症状,有时候是由精神与心理因素引起,尿频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急迫性尿失禁,一有尿意就必须赶紧上厕所,否则就来不及。精神与心理因素引起的尿频,一般表现为白天尿频,时多时少,而入睡后正常,有明显的精神心理作用的“迹象”。(www.xing528.com)

5.药物因素。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经常使用各种药物,药物的利尿作用也不容忽视,利尿药或含有利尿成分的降压药及罗红霉素、硝苯地平、阿司咪唑等药的不良反应,都会引起尿频。

三、尿频的表现

病理性尿频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也各有不同,临床表现可以对不同的病因有所提示。

1.尿量增多。正常人每日总尿量约1000~2000mL左右,每日排尿量超过2500mL是尿量增多,由于膀胱的容积是有限的,所以尿多势必引起尿频。尿量增多一般是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尿崩症。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典型的表现是多食、多饮、多尿,尿量多时每天可达4000mL以上,所以也可以出现尿频。尿崩症是由下丘脑垂体后叶功能减退、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尿量明显增多,可高达8000~10000mL,当然排尿次数也比往常多出3~4倍。

2.夜间尿频。有的老年人白天排尿没有明显的异常,只是夜间尿频,其主要的病因是肾浓缩功能下降和心功能不全。如高血压、慢性肾炎等造成的肾功能不全及水肿的患者,夜间平卧时水肿液体回流量增加,可形成夜间尿频、尿多。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白天活动量大,心脏负荷重,血流量降低,尿量较少;而夜间休息时,心脏负荷减轻,血流量增加,所以出现尿频、尿多。因此,夜尿频多也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信号。另外,夜间尿频还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如失眠患者精神紧张,夜间尿频、尿多。

3.尿路刺激征。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主要原因为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非感染性炎症也可以导致,包括物理化学因素、肿瘤和异物对膀胱、尿道黏膜的刺激,如放射线、结石等各种原因。急性期炎症往往表现明显,而老年患者通常症状较轻。尿常规检查有红白细胞或蛋白、尿细菌培养阳性支持细菌感染的诊断,X光片、超声、CT等有助于结石和肿瘤的诊断。

4.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常见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2001年9月由国际尿控学会定名,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膀胱过度活动症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候,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典型表现是先有强烈尿意后有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或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上述症状。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常常在咳嗽、喷嚏、腹压增高时诱发,伴有紧迫感。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有关。诊断必须排除感染、结石、膀胱原位癌等病变。药物治疗往往有较好疗效,如新型的膀胱高度选择性的M受体拮抗剂托特罗定的疗效就比较理想。

四、预防和保健

1.饮食合理。不宜喝浓咖啡、浓茶。芡实米、山药、白果、胡桃、海参香菇韭黄等果蔬食品,对老年尿频者有益。

2.晚上睡觉以前2~3个小时不宜饮水太多,夜间可以少量饮水,因为夜间血流缓慢,如体内缺水,血液浓缩,增加了老年人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老年人宜有氧运动,活动的形式可因人而异,但不能过于疲劳。

4.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糖尿病、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脑血管病等病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