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军赢得背后的原因:给新一代人看的军史

解放军赢得背后的原因:给新一代人看的军史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年将帅树楷模,新型人才继后尘弹指一挥间,当年革命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逝者如斯的光阴已经带走了为新中国建立而奋斗的那一代人的壮丽韶华。在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中,前者是火种,后者是干柴。当年的一代风流将帅“俱往矣”,建设新的强国强军“还看今朝”。学习以往解放军将帅的榜样,现在除了要建立一个有益于选拔人才的机制,还要鼓励后来者勇于探索而不是墨守成规,这同样非常重要。

解放军赢得背后的原因:给新一代人看的军史

当年将帅树楷模,新型人才继后尘

弹指一挥间,当年革命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逝者如斯的光阴已经带走了为新中国建立而奋斗的那一代人的壮丽韶华。我个人曾熟悉的解放军的第一代将领们,也差不多都不在人世。对于今天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来说,祖国大地乃至整个世界都早已是沧海桑田,人间巨变,那场波澜壮阔的雄壮革命战争已是那样遥远。

尽管时代不同,任何一个有自豪感的民族都要崇敬英雄青少年要从中树立政治信仰并以此维系自己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军人则要通过学习英雄楷模来培养尚武精神和确立荣誉感。总之,后人颂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可以激励自身的创业奋斗精神。

解放后国内曾大搞过火的政治运动,出现了党内、军内相互“揭发上纲”、“扣帽子”的不良倾向,也损害了一些将领的形象。其实,如果排除把人“神化”或“鬼化”这两种走极端的做法,客观地看待解放军当年的将帅们,在排除污蔑不实之词时也可看到人不可避免会有缺点、弱项,然而他们在总体上却是充满了闪光点,不愧为那一时代的军中人杰。

1971年林彪逃出境坠机死亡之后,一度被彻底否定,后来国内树起“十大元帅”的形象时往往只列九位。尊重历史的人不能否认林彪在“文革”初期所做的坏事,不过若全面地看一个人的历史,也应承认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功绩,特别是对战略战术发展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中央军委批准选定的中国革命战争的36位军事家,也包括林彪在内,这才是公正、客观的态度。

唯物主义的原理,是存在决定意识。解放军的第一代老帅等高级将领,是那个革命和战争为主旋律的特定时代的骄子,也可以说是改造社会的先驱者、探索者“唤起工农千百万”的产物。仔细看一下解放军的元帅、大将们,文化素质和所受过的教育程度大都比较高,绝不是只知打仗的莽莽武夫,是高超的政治水平使他们选择了代表社会进步共产党,并带领部队为此奋斗。

若再仔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二十多年间投身革命队伍的人们的出身素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理想主义驱动的知识分子,一类是为改变现实苦难境遇的翻身农民。前者大都出身于生活条件和文化教育相对较好的家庭,后者大都属于《国际歌》所说的“饥寒交迫的奴隶”。在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中,前者是火种,后者是干柴。

解放军的那些将帅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是点燃了千百万贫苦工农的心中之火,并以自己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战争中锻炼出的军事素养,把那些过去不会打枪、不会站队列的农民组织成钢铁劲旅。

如果仔细看一个解放军中的元帅、大将,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军之初也不会打仗。陈毅是文学爱好者,罗荣桓大学的文科学生,粟裕是个师范学生,他们都是在百战炼真金的考验中经过大浪淘沙,才成为战争中的领军人物。当年的将帅们都说自己是“幸存者”,其实他们是经过残酷战争的洗礼而留下的少数佼佼者。

“人事有兴替,往来成古今。”当新中国成立初期授军衔时,多数元帅已是五六十岁,大将也大致处于这个年龄段。后来的无情岁月,使得元帅、大将们在90年代之前都相继地告别了我们,不过他们留给后人宝贵的财富,除了辉煌的战功外,还有卓越的指挥艺术和军事上的探索精神。

过去的世界充满了战火和厮杀,战争锻炼战将,战绩衡量战将。进入20世纪后半叶,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旋律,冷战结束后更是没有了大规模战争。在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当前很难再用战火选拔军事人才,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选优机制。(www.xing528.com)

和平环境下没有了残酷的生死斗争检验,如何选拔人才便主要出现了两种办法:一是领导用身边熟悉、听话的人,这样很容易再落入中国千年封建社会那种“打江山用人才,坐江山用奴才”的旧俗之中;二是在加强教育的情况下将干部送到激烈竞争的部门去锤炼,再从中选拔脱颖而出者。

应该说,后一种办法比选“老好人,听话的人”要好得多,因为只知唯命是从、专事奉迎者,通常是庸才而不是人才。中国农耕社会形成的千年不良习性,又是将平庸视为最大的美德,使“枪打出头鸟”的妒忌心理流行,结果选拔官员不是看有无突出成就,而往往是看此人是否不犯大错。

敢于投身于竞争,并勇于探索的人才,恰恰要打破平庸。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此话功利主义虽太重,但从激励上进的角度看还有可取之处。不论对军营中的官兵,或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想从中选优,必须建立一个竞争机制,在创业竞争的实践中检验谁优谁劣。

回顾解放军当年的元帅、大将,不论他们的个人性格、爱好有多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敢于探索,按俗话说是“有棱有角”。有创见,不拘泥于传统,才能在建军和作战中有所建树。

战争年代的创业者,即解放军的老一辈将帅,检验他们的成就是组织了多少军队,开创了多少根据地,打了什么样的硬仗并且歼灭了多少敌人。如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对出色人物检验的标准就应该是取得了什么样的建设成绩,在国际竞争中如何压倒了对手。

和平时期的军队同样可以培养出杰出的将领,这就看谁善于在近似实战的演习中能很好地带兵、用兵。何况现代信息化战争和仿真模拟技术的成熟,完全可以有效培养出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型人才。

当年的一代风流将帅“俱往矣”,建设新的强国强军“还看今朝”。学习以往解放军将帅的榜样,现在除了要建立一个有益于选拔人才的机制,还要鼓励后来者勇于探索而不是墨守成规,这同样非常重要。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曾为无数有志者引为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继承前贤、启发后昆,使我们民族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从老一代将帅者身上所能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不也正是这种求索精神吗?

【注释】

[1]注:当时清华大学生中的造反派头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