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得失看成生活的两面,平常心态面对生活的两面

把得失看成生活的两面,平常心态面对生活的两面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得失看成生活的两面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所以,我们不妨换种想法:得到与失去、追求与放弃,是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常、豁达的心态去看待。相对于海伦而言,我们多数人是幸运的,而我们没有做出太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心理惰性。所以,当你拥有缺陷时,不要为此忧伤,因为生活本来就有它的两面,谁都无法逃离这个规则。

把得失看成生活的两面,平常心态面对生活的两面

把得失看成生活的两面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所以,我们不妨换种想法:得到与失去、追求与放弃,是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常、豁达的心态去看待。

一位大财主名叫提婆,为人刻薄、爱财如命,不但多方聚敛,就是一件极小的公益都不肯去做。家中虽藏有8万余两黄金,日常生活却过得和穷人一样,人们对他非常的讨厌。他一死,没有子孙来继承,依照法律,财产全归国有,这下子人心大快,也不免议论纷纷。

波斯王深感疑惑,就去请教佛陀:“佛陀!像提婆这样悭吝的人,为什么今生会这么富有呢?”

佛陀微笑道:“大王!这是业报,是有前因的。提婆在过去世中曾供养过一位辟支佛,种了不少善根,所以得到了多生多世的福报,今生的富贵是他最后一次的余福了。”

波斯王又追问道:“他今生虽未行善事,但也未造恶业,在他生死相续的来生,能不能也像今生一样的大富呢?”

佛陀摇摇头说:“不可能了!他的余福已经享尽,而今生又没有布施种福,来生绝对不可能再享受福报了。”

因果经》有一首偈这样说道:“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是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其实,人世间的事,无论好坏、善恶、得失、有无,都有其因果关系,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脱离因果法则的。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贫富,有人贵贱呢?这是因为有的人好吃懒做,悭吝不舍,整日游手好闲,不事生产,自然坐吃山空;有的人辛勤劳作,乐善好施,懂得广结善缘,自然生财有道。

在佛门里称布施为“种福田”,只要有播种,必然会有结果,但是何时才能收成,就有待因缘成熟了。悭贪之人应该知道喜舍结缘乃是发财顺利之因,不播种,怎有收成?而且布施应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为之,否则就是不净之施,不是真心惠人!(www.xing528.com)

总之,能舍才能得啊!

有舍有得,舍与得是生活的两面。得到了这一面,就必然会舍去另一面。正如福祸相依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也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她从小聪明过人,但在19个月的时候,一场暴病残酷地夺去了她视、听、说的全部能力。后来她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靠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力拼搏,不但学会了读书、写作、说话,而且上了大学,并最终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成为一名举世瞩目的大作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等共14部作品,许多国家授予了她荣誉学位和勋章。她的著作不仅被译成了布莱叶盲文,而且还译成了其他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行,她的事迹不但鼓舞了全球的残疾人,而且也鼓舞着无数健全的人。

透过她那传奇的人生经历,人们对她身上那坚强的品质钦佩不已,这个双目失明的聋哑人,战胜三重残疾而创造了人生辉煌的传奇般经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去寻找自己在困境中更辉煌的生存方式。

海伦是不幸的。但因为这种不幸,使得她更渴望得到一种承认。所以,可以说苦难给了她不幸,同时也教给了她微笑面对生活让自己创造奇迹的勇气。相对于海伦而言,我们多数人是幸运的,而我们没有做出太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心理惰性。当然,也不是说因为有了类似海伦的经历就是好的。而是说这个世界其实一直都在遵守着能量守恒定

律。生活让你失去了一部分,就必然会在另一部分中给你补偿。

品悟人生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缺陷可以变成优势。所以,当你拥有缺陷时,不要为此忧伤,因为生活本来就有它的两面,谁都无法逃离这个规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