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漱溟的飞扬与落寞: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

梁漱溟的飞扬与落寞: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读介绍梁漱溟先生的《飞扬与落寞》。梁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标本。24岁的梁漱溟在蔡元培慧眼识才的大力推荐下,进入北京大学。梁漱溟的办学梦想一直没有真正实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探索再一次被迫终止。梁漱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也许,我们的人生没有飞扬只有落寞,我们也永远不会后悔。

梁漱溟的飞扬与落寞:中国知识分子的标本

最近读介绍梁漱溟先生的《飞扬与落寞》。感慨万千。

梁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标本。他既有着“为生民立命”而改造中国的社会关怀,又有着“为往圣继绝学”而复兴传统的人文情怀,因此经常陷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矛盾之中,徘徊于“志”与“事”之间。他有着说不尽的“飞扬”:以中学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当教师;30岁不到,就以一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而风靡文坛。他也有着讲不完的“落寞”:一生进行着孤独而辛苦的思考,艰难而劳碌的奔走,总是“不合时宜”,最后还是“志事终难两偿”。这样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知识分子,有人说他是“最后的儒家”,有人说他是“浪漫的补天者”,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而他自己则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梁先生的教育生涯。24岁的梁漱溟在蔡元培慧眼识才的大力推荐下,进入北京大学。他不卑不亢,没有任何的慌乱与紧张,而经常是侃侃而谈,甚至是咄咄逼人。关于印度哲学和东西文化的两本著作,让他稳稳地站在了北大的讲坛上。七年以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不是做一个纯粹的“学问家”,而是要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寻求中国问题的答案。

他首先想到的是办学。很快,他担任了山东曹州省立第六中学的校长。他提出应该采取师生小团体的灵活教学,学生应该全面发展,应该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因为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办学的计划很快失败了。1925年春天,梁漱溟带着十多位曹州的学生来到了北京,在什刹海附近开始了他的另外一种教育——“朝会”。他在回忆这个具有古代书院特征的朝会时曾经兴奋地说:“冬天,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皆在静默,惟间闻更鸡喔喔作啼,此情此景,最易令人兴起,特别地感觉心地清明、兴奋、静寂,觉得世人都在睡梦中,我独清醒,若益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我们就是在这时候反省自己,止要能兴奋、反省,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一刹那。”“朝会”后来成为他设计的一项重要的学校制度。而《朝话》一书,则记录了他在每次朝会上的讲话。

1928年,在考察了陶行知的晓庄乡村师范学院以后,梁漱溟谢绝了李济深邀请他担任广东省教育专员的任命,出任了广东省立一中的校长。他在学校采取了许多改革的举措,如废除学校杂役,老师和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立消费协社,取消商店;自己制定行动规则条文,自己遵守;教学上学生自修为主,老师指导,等等。半年以后,校长由他的学生接任,但是改革的方案不变。

离开广东以后,梁漱溟先生先后考察了黄炎培在昆山的徐公桥实验区、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翟城村乡村建设研究院。然后来到河南辉县,在百泉村治学院担任了教务长。但是由于中原大战,很快又被迫停止。梁漱溟的办学梦想一直没有真正实现。直到1931年6月,在韩复榘的鼎力支持下,他才在山东邹平正式建立起乡村建设研究院。但是,这个研究院,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社会改造,或者说是以村民教育为主的大社会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探索再一次被迫终止。从此,除了1946年在重庆勉仁学院担任了短暂的教习外,他就再也没有从事过学校教育。(www.xing528.com)

梁漱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他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他敢于拒绝毛泽东邀请他在政府担任职务,他敢于在政协的大会上公开叫板毛主席,在批斗大会上问他有何感想,他的回答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更为有趣的是,在批斗大会上,他竟然可以悠闲地打起太极拳,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在梁先生的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在80年代,我在写《中华教育思想研究》的时候,就曾经为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而感动,为他们努力实践的行动精神而感动。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梁先生就已经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生的榜样。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新教育实验,也许就有着梁先生乡村教育思想的血统。

也许,我们的人生没有飞扬只有落寞,我们也永远不会后悔。因为,我们思想过,我们行动过。

也许,先生在轰轰烈烈的人生之后,需要这样的宁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