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城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成果

阳城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成果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十章阳城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刘永正一、三大特点显现民营经济发展新态势今年以来,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被摆上尤为重要的位置。全县上下联动,迅速掀起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投身全民创业热潮之中,民营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为全县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阳城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成果

第三十章 阳城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刘永正

一、三大特点显现民营经济发展新态势

今年以来,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新格局。

(一)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目前,全县民营经济实体总数达到10926家,总资产达到171亿元。1—11月,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6.6亿元,同比增长0.4%。完成营业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1.6%。上缴税金18.3亿元,同比增长9.1%。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40.1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工业增加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7.9%。完成营业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25.5%。上缴税金6.48亿元,同比增长23%。

(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运行良好,1—11月实现销售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利税5.2亿元,同比增长58.6%。随着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外向化和科技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1—11月,全县民营科技型企业达7家,在转化科技成果、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贡献份额不断增加

2010年,民营经济在全县GDP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5.6%提高到45.8%,提高了10.2个百分点。1—11月,全县完成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12%,至11月底,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9.2万人,民营经济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三个关键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新环境

(一)强力推进全民创业

6月27日在阳城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县确立了“123456”发展战略和“351”奋斗目标,明确了以“一业四园”为支撑,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工业新型化,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煤、电产业,延伸培育化工煤层气新材料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新型、多元的现代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发展举措,并把优先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重新定位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在更高层面上狠抓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被摆上尤为重要的位置。全县上下联动,迅速掀起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投身全民创业热潮之中,民营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

(二)落实鼓励扶持政策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和县委县政府(2005)7号文件精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起草了《关于推进全县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在政策落实中,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意见,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企业和群众传递。县民营经济管理局根据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落实扶持企业39家,落实扶持资金190万元。其中:贴息奖78万,新增就业岗位奖29万,服务体系建设12万,大学生村官创业奖励21万,其他项目奖励扶持50万。为全县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有效提高行政效能

根据县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各部门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并加以实施,切实加强和提高了机关效能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县行政审批中心为民营企业设立窗口,开辟了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快车道,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三、四大“瓶颈”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结构初级化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近年来,全县投资的新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冶炼、铸造、化工、建材等资源一次转换或二次转换的加工行业,一旦市场逆转、需求减弱,必然导致产能放空,价格下降,利润降低,企业间出现竞相压价的局面。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投资乏力,增幅较低的状态,整体上仍未形成规模,接续性不强,集约化程度不高。(www.xing528.com)

(二)思想解放程度明显滞后

事事依靠政府解决的思想根深蒂固,把需要由市场解决的问题归结到政府头上,对于在市场经济规则下,政府解决不了问题,就产生抱怨情绪,在操作层面上,具体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如何把握服务大企业与鼓励扶持小企业,引进外资和民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优势资源、传统产业,扶持外来投资企业和发展原生型民营企业等方面的关系上,还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因而表现出在工作力度、工作导向、工作责任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融资困难、占地困难和电力紧张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

随着国家“银根”、“地根”的紧缩,民营经济在发展后劲和发展空间上受到很大局限。一是融资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服务于经济发达地区、特种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愿向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放贷,使民营企业客观上游离于主流融资体系之外。而各地的城乡信用联社,由于规模较小,实力有限,对民营企业发展还起不到支撑作用。加之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经营状况一般、风险不确定,造成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二是企业征地困难,发展空间受限。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加强了对土地利用的统一规划和严格管理,强调权力上收,审批权集中在省一级。而我县民营企业仍处在扩张阶段,用地需求仍较大,有的好项目也因征用土地的困难,而不能顺利实施。三是电力不足,频繁拉闸限电,影响冶铸和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

(四)政策措施落实仍不到位

近年来,全县各部门在规范行政执法和加强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工作不到位和“越位”、“缺位”现象。从对民营企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的调查看,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提高服务效率,贯彻落实宪法中保护私有财产规定,信用体系建设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别列第一、二、三位。在调研考察中,据部分民营企业家反映,在对县委、县政府7号文件贯彻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措施在一些部门难以落实到位。

四、三大举措力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一)以更大的声势持续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在当前我县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注意从全县实际出发,学习萧山、南通等经验,优先发展民本经济,推进“富民强县、崛起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快速实现。

1.坚持富民优先方针,大力实施富民工程。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富民”、“抓民营经济就是抓中心”的思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毫不动摇地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超常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毫不动摇地落实既定政策措施、加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主流媒体要提高强势宣传,使党和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持续宣传创业者、经营者的成功典型、奉献事迹,奖励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及优秀纳税企业,进一步营造创业者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方便,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社会氛围,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

2.进一步理清思路,确立重点,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为了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我们必须按照“政治平等、法律保障、政策公平、放宽准入、突出重点、大力扶持、放手发展、提高素质”的原则。坚持“大中小并举、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方针,促进其总量快速扩张,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2年末,使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到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5%左右,民营经济上交税金占到全县税收总额的80%左右。同时,有计划地通过技术改造、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辐射力的骨干企业,到2012年末,建成营业收入达10亿元的企业3个,达5亿元的3个,达1亿元的10个,达1千万元的100个(简称3311工程)。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举。在鼓励突出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及项目的同时,应优先发展能充分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发挥产业优势中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在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中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部门要注重引导创业者根据县情选择进入产业。注重引导创业者选择那些技术含量不太高,便于制造和模仿的产业,这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的创业者很重要;选择那些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产业,才能符合我县企业用工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实际;还要注重选择那些启动资金不多且周转快的产业和容易进入市场的产业。

(二)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民企融资难

1.建立全县工业企业信用体系。从长远来看要想根本上缓解融资难矛盾,化解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矛盾,改变企业想借借不到、银行想贷不敢贷的现况,真正摘掉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创建金融安全区,关键在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议成立由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组成的信用行业管理协调机制,制订规划,明确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目前已有的银行、工商税务、质监等自成体系的信用建设管理体系资源,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采取倾斜政策,完善合作机制。金融部门应积极向上级银行争取对民营企业授信倾斜,扩大对民营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并将其纳入各银行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加强银企合作、银政合作,在扩大合作项目总量的同时,要服务到位,确保银企合作项目成功率、项目贷款落实率,银行也要取信于企、取信于民。

3.继续强力推进担保机构建设。加快探索政府支持,企业、园区、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构建设步伐。扶持扩大商业担保机构建设,采取政策扶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与此同时,要千方百计引导企业借助外力求发展,通过引进资金破解资金“瓶颈”难题。

(三)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优化民企发展外部环境

近年来出台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受企业欢迎,关键是落实要到位,让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滋润和实惠,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7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和督察。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不仅要有优惠的政策来引导激励全民创业,还要有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宽松环境,保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兴旺。杭州市萧山区在发展民营经济上,认为“先规范后发展,发展不起来;边发展边规范,发展太慢;先发展后规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你不要求它规范,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并树立社会形象,自己也要求规范”。因此,在对待企业违规违法查处问题上,萧山区采用了告诫制,立足于教育、引导。有举报就要去查,如情况属实初犯给黄牌警告,并给企业6个月的整改时间,复查改了就不罚;再犯给红牌警告,第三次才动真格的,这一制度至今还在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系阳城县人大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