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城市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晋城市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关于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查报告马德和一、发展概况近年来,晋城市始终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长足进展。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225家。

晋城市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第四章 关于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马德和

一、发展概况

近年来,晋城市始终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长足进展。去年,晋城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明确提出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规模,扶持农业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农业产业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225家。其中,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家,国家出口示范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513”工程省、市、县级梯次企业20家(省4家、市6家、县10家),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市的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农户24.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5%,户均增收1460元;实现产值49.6亿元,其中,15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1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1%。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25个,国家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89个,入社农户7.2万户,带动农户21.25万户,占总农户的40.29%;入社社员人均收入8000余元,比普通农民高出25%以上。

二、发展特点

(一)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布局逐渐清晰

全市大力培育以畜牧、蚕桑、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为重点的六大特色农业经济,初步形成了6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即以高平、沁水、陵川为主的沁辉沿线畜牧产业带;以泽州、陵川为主的太行山南端优质杂粮产业带;以高平、阳城、沁水为主的丹沁两河流域林果菜产业带;以阳城、沁水为主的太岳中条两山蚕桑产业带;以城区、泽州为主的城郊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以陵川为主的高垣山区中药材产业带。去年全市生猪存、出栏分别达到130万头、207万头,有桑园基地15万亩,蔬菜基地16万亩,水果基地20万亩,干果经济林(包括连翘)44万亩,小杂粮基地80万亩,中药材基地20万亩。六大特色产业正逐步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尤其是蚕桑业和畜牧业具有明显优势。我市是北方地区最大的蚕茧生产和桑蚕丝加工基地,阳城蚕茧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城、沁水、高平3个县(市)最近又被列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试验基地县(市)行列;畜牧业近年来突飞猛进,总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高平成为全省最大的生猪生产基地市。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初步形成了以厦普赛尔、华萸保健、伊健食品公司为龙头的饮料加工业;以绿洲大麻公司为龙头的大麻产品加工业;以佳美茧丝、华燕茧丝、云梦舒、吉利尔、红萍服饰公司为龙头的蚕丝加工业;以鸿业淀粉公司为龙头的玉米加工业;以古陵山淀粉公司为龙头的马铃薯加工业;以丰田食品、彤康食品、五色土公司为龙头的小杂粮加工业;以新胜食品、华强肉牛公司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业,以强民乳业公司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业,以兰花酿造、源源醋业为龙头的醋业产品加工业,以中晋药业、花草药业和陵川同仁堂公司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业。这些企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同行中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位置。

(三)创新农业激活市场,“农旅一体”开全国先河

遵循“以市场培育产业,以文化引领转型,以创意激活资源”的发展理念,我市在首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中央批发市场,建立了一个精品农业与经典旅游相结合的“晋城市地理农产北京展厅”,主打我市地理农产的北京市场,实现农业旅游互促共进、共同发展,去年12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了“农旅一体”创意农业推广月、晋城市地理农产采购中心、晋城市旅游集散(北京)中心的联合启动仪式,推出了“晋城·中国南太行”品牌,使之成为我市农旅产业互融互动、实践创意农业的新探索,力争把“晋城市地理农产北京展厅”打造成“永不落幕”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特色旅游产品的推介平台,农业招商引资引智的推介平台。活动当日就签下26000份和价值1000万元的两份农产品大单。(www.xing528.com)

(四)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大项目落地助推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农业取得新的突破,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雨润集团落户高平,创立独资子公司——高平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市农业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该企业设计能力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加工冷鲜肉15万吨,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利税8000万元,安排就业1500多人。去年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金额达到3.59亿元,比较大的项目有:泽州县双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韩国青绿园签约年产9000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总投资约8900万元,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650万元,吸纳2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晋城伊健食品有限公司与山西华龙泰集团签约年产10万吨谷物早餐饮品项目,以打造全国最大营养早餐生产线,年可加工小杂粮20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最终目标是达到年生产50—100万吨,解决3000人就业,建成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食品工业园区。

(五)资源型企业进军农业领域,为农业产业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鼓励、引导下,各地纷纷采取具体措施,引导资源型企业投资转产农业领域,如高平市、泽州县分别开展了“百矿建百园”、“百矿带动、百家帮扶”活动。一批资源型企业由地下转地上,由矿产资源开发转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全市投资或转产农产品加工的资源型企业有61家,总投资达到14.8亿元,固定资产7.84亿元,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泽州县天地王坡煤矿依托当地小米山楂、蚕桑、玉米等特色农业产业,拿出煤炭企业的资本积累,创办了米康尔食品有限公司和彤康食品有限公司两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有机谷子基地500余亩,优质小麦基地7000余亩,优质大豆基地6000余亩,山楂基地2000余亩,带动周边31个村庄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现增收。公司生产的“米康尔”小米去年参加“山西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活动,一炮打响,售价达到17元一斤仍供不应求。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农业增效、农民收入翻番的新要求,农业产业化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农业产业基地规模有待扩大、农业龙头企业亟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尚需进一步打造。究其原因,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客观上受制约,二是主观上有差距。

客观上受制约:一是受立地条件所限。作为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区,人均耕地只有1.3亩,人均占有水地不足0.2亩,且地块碎小,很难找到上千亩甚至上百亩成片的、地力好的耕地,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二是受耕作方式所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户为单位的经营结构,不利于形成上规模的种植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从组织形式上联合了一些农户,但在经营形式上还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生产,每户几亩地,什么东西都种一点,在一定的区域内连不成片。

主观上有差距:一是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我市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我市在畜牧业方面的扶持成效很明显,但对其它产业缺少统一的、有力的、连续的扶持政策,畜牧业扶持政策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二是与其它产业相比,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的重心放在“五小工业”、煤炭企业上,从领导干部到农民群众,普遍存在一种农业不挣钱的认识。近年来,随着“五小工业”关停并转,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农业转移,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短期内难以转变,高端人群仍集中在二、三产业,留在村里的成了“3860”部队,没有形成在农业领域干事创业的氛围。而周边地市在农业产业化上大做文章,使广大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比如运城的水果产业、长治的蔬菜产业、玉米种业等等,我市在起步上已落后于周边兄弟市。三是与现代经营理念相比,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还不够健全。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市3/4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普遍存在订单好下、兑现难的问题,纠纷较多,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几点建议

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朝夕之事,需要我们像抓煤炭产业一样抓农业产业,真正把农业发展重视起来;像抓干部培训一样抓农业经纪人培训,通过高水平的培训,在农村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像抓城镇功能完善一样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发展的后劲问题。总之,只要把农业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定能够创出一片新天地,为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系晋城市政协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