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城市市区公共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晋城市市区公共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关于市区公共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金德祥最近几年,我市公共文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标志,就是各县(市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并开始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文体宫广场是周围群众从事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由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组织指导。区级公共文化场馆,主要是指由城区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建设管理的公共文化场馆。

晋城市市区公共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第三章 关于市区公共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金德祥

最近几年,我市公共文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标志,就是各县(市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并开始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市区是我市的首善之区,市区公共文化工作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全市公共文化工作的发展。

一、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情况

公共文化场馆是公共文化活动最基本的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我市市区公共文化场馆是在原晋城县城公共文化场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隶属关系,分为市、区、办(镇)、社区(村)4级。市区两级主要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办(镇)主要有办事处文体活动中心、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村)一级主要有文化活动室(广场)。

1、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市级公共文化场馆,主要指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场馆。

群众艺术馆。市群众艺术馆的基础是晋东南地区群众艺术馆,原来与市文化局在同一栋楼办公,办公场地太小,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最近几年,市政府出资,在新市西街租凭房子办公,办公条件得到改善。除担负全市各县(市、区)文化馆的指导服务工作外,还在凤西广场、华街广场、七星广场、物茂广场、市文体宫广场积极参与市民公共文体活动的培训指导工作。市政府拟立项修建的群众艺术馆,现正在筹建当中,预计2013年建成交付使用。

公共图书馆。晋城市现在没有公共图书馆。拟建的市图书馆,建筑面积17000平米,现正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可交付使用。

晋城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6186平米,建筑面积9868平米,展厅2970平米,库区面积2400平米,公共区域2600平米,设备间1400平米,办公区域500平米。2002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开馆六年,共接待观众20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家和省市级领导百余次、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海外宾客1500余人次,被省市文物部门评为展示陈列先进单位。2009年4月1日起全免费开放,每日接待游客200人次,节假日期间每日500人次。现有馆藏文物2184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83件,三级143件。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馆藏文物保护环境达标试点单位之一。2005年5月17日,晋城博物馆《太行魂-晋城古代文明》陈列,在全国73个推荐参评单位中取得第四名成绩,获得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奖。开馆以来,先后举办协办专题性临时陈列近40个。现正准备晋城古建筑艺术陈列,方案已经专家评审。由于消防设施不到位,2010年以来,博物馆处于闭馆状态。

市文体宫。市文体宫是按照室内综合体育场馆立项的,修建时叫晋城体育馆,修建起来后,由于公共文化场馆严重不足,临时改作文体宫,交付市文化局使用。占地面积23920平米,建筑面积36920平米,是市区举办大型公共文化演艺展览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文体宫广场是周围群众从事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由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组织指导。2005年交付使用以来,共举办公共文化活动200余次。

阳电体育广场。是由阳城电厂出资冠名修建的公共体育广场,总投资410万元,占地面积25000平米,绿地面积7800平米。广场东侧有两个标准篮球场,设有健身路径。

晋城市体育场。位于阳电广场南侧,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35800平米,是标准的大型田径足球比赛场地。现有观众席位12346个,扩建后可达3万个。除体育活动外,还可举办大型文艺演出集会。

晋城市游泳馆。位于阳电广场西侧,总投资2330万元,占地4850平米,建筑面积7219.4平米,室内可容纳500人游泳活动,观众席1036个。设施齐全,可满足国际游泳比赛和群众游泳健身的需要。

晋城市全民健身中心。位于游泳馆南侧,总投资1100万元,建筑面积7628.8平米,上下三层,是晋城市体校室内体育项目的训练场所。三层乒乓球击剑跆拳道训练,二层摔跤柔道,一层多功能厅,1138个看座,可供篮球、手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等比赛使用。除教学外,这里还是群众休闲健身健美的活动场所。

晋城市跳水馆。位于晋城市体育场南侧,占地2474平米,建筑5700平米,总投资1961万元,设有观众席400个,可同时容纳300人跳水活动。

此外,市级公共文化场馆还有市农展馆、泽州会堂、物茂凤西七叉华街四广场,拟建的场馆有以晋城大剧院为中心的市文化活动中心。市农展馆位于泽州南路金辇大酒店路西,是建市初期利用农业大厦一楼已有的房子建立的,二十多年来,承担了我市大部分大型文化展览任务。泽州会堂位于市政府西侧,是建市初期修建的集法庭审判、大型会议和公共文化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场馆,由市法院管理,除市里大型活动外,近年来已很少在这里举办公共文化活动。物茂、凤西、华街、七叉四广场,平时是周围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节庆时是市区主要的集中活动场所,是市区公共文化活动的骨干阵地。拟建的市文化活动中心位于郝匠村凤台街北侧,是将来晋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场馆。

2、区级公共文化场馆。区级公共文化场馆,主要是指由城区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建设管理的公共文化场馆。主要场馆,有城区文化馆、图书馆。两个场馆的基础,是原晋城县文化馆、图书馆,是利用泽州城庙摊底明清旧建筑改造而成的。

城区文化馆。建筑面积380平米,建市后没有进行过改造,面积太小,根本无法满足市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

城区图书馆。建市初面积500平米,阴暗潮湿,近年来,经过投资改造,整体面积达到2000平米,具备二级公共图书馆标准,全天侯开放。(www.xing528.com)

此外,作为公共文化场馆的大型设施,还有电影院。这些电影院,都是晋城县或建市初期修建的,主要有人民影剧院、广场电影院、西街电影院、城郊影剧院。人民影剧院、西街影剧院改革开放后承包给了个人经营。广场电影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改造成商厦。城郊影剧院经过近年来的改造,虽然还作为公共文化场馆使用,但大半时间用于一般性的商业活动。

3、村社公共文化场馆。村社公共文化场馆主要有三项,一是文化活动室,二是文体广场,三是农家书屋

文化活动室。60个村建起文化活动室。

文体广场。08年以来,各级共筹资300多万元,新增文化广场面积40000多平米,基本满足70个村社居民公共文化活动需要,还有一半多一点的村社没有公共文化场馆。

农家书屋。建立农家书屋145个,实现了村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4、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区中心站点一个和镇办站点八个公共文化工程全覆盖,67个村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并开始初步运转起来。

二、公共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建市以来,我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列,正在向全国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努力。市区应该是全市最文明最宜居的区域,不管是文明城市,还是宜居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主要问题。

场馆方面。市群众艺术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城区文化馆位于人民广场西北侧,主体建筑是二三百年前的砖木结构,面积狭小,建市以来没有改造,就是改造,也无地可用。市图书馆到现在还处于建设之中。城区图书馆与文化馆主体建筑相同,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多次改造,馆藏可以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但由于位于闹市,场地狭小,交通阻塞,要开展正常的业务工作,也有诸多不便。市里正在修建的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位于同一个地方,图书馆又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建,立项初期有关部门就不同意。不同性质的场馆建在同一地方,不同性质的图书馆职能由同一图书馆承担,各场馆之间相互交叉,对其职能的发挥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博物馆是晋城市区唯一的文博场馆,建设初期就先天不足,消防方面形成了很大的隐患,2010年后更由于消防问题关闭。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市市区人口,已由1985年的23万人,增长到2010年12月1日的47.4万人,但最主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却如此落后,广大居民公共文化权益的保障,和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不知从何谈起。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组织者,公共图书馆网络不健全,国家投巨资建起的这一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天网工程,就无从发挥作用。建市初期已存在的几家电影院,设备陈旧,且已改作他用,无法满足数字电影放映的需要。

活动设施方面。按照省政府规划,到“十一五“末,我省体育设施建设要达到省有体育中心、市有体育公园、县(市、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街道)有体育文化广场、行政村(社区)有标准体育设施的目标,这一建设目标,在我市市区基本落空。市里没有设施比较健全的体育公园。城区没有体育场馆。各镇办没有体育文化广场。一半行政村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更不用说标准的体育设施。新建社区基本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居民的身心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保障资金严重短缺。公共文化工作是由各级财政作基础的公共服务工作,其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所需的经费,都得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市20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意识淡薄,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不够重视。在设施建设资金方面,最严重的,是镇(办)一级,由于其没有独立完整的财政职能,省“十一五”体育规划要求的体育文化广场投资经费无法落实,城区是个吃饭财政,省市又不给补贴,八个镇(办)政府连一个文体广场都建设不起来。其次,是村社一级文体设施建设资金,按照国家规定,前几年,农村都有相应的扶持资金搞建设,市区村社不在补贴范围之内,自己又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无法保证。运行经费不足,也是制约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一是村社一级农家书屋图书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居民需要,文体活动器材短缺无法开展正常活动;二是市区两级三馆运转资金严重不足,市博物馆是市区唯一对外开放的公益性文博服务机构,由于资金短缺,馆舍没有必要的装修,门前广场铺设简陋,消防无车道,消防设施不符合国家规范,文物陈展改进受阻,因不达安全生产标准,2010年被迫关闭;三是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需的日常经费,还没有全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形成一定的制度。

3、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公共文化工作是面向全体居民的一项公共服务工作,基层工作是它的基础,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市区在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级文化体育文博分属不同部门,区级体育文化同属一个部门,不便于纵向管理指导;二是在市区两级具体服务职权的行使上,不是以政府职能的划分为基础,而是以场馆管理权的归属为基础,不便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不便于公共文化工作的统筹发展。

三、关于做好市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

1、增强公共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前,不论是民国以前,还是建国以后,晋城都是一个公共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公共文化工作机制遭到破坏,新的公共文化工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之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理解,建市初期百废待兴的工作局面,从领导到群众,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重要性都认识不足。公共文化工作是一个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市区两级政府及其管理部门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公共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并把之列为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周密实施,为市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把国家公共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从公民的角度说,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权益;从政府的角度说,是政府的职责,是保证公民身心健康,保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按照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服务体系。首先,要按照均等化的原则,建立健全村社和镇办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村社要重点建立标准化的体育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室,镇办要重点建立健全文化体育广场,并确定专门人员和经费组织管理。其次,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强公共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公共图书馆、文物博物馆的建设,以满足组织指导公共文化活动、普及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尽快落实市博物馆消防设施、门前广场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我市唯一的文博服务机构的作用。第三,要加强市区两级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时机成熟时让文体宫恢复它体育配套设施的功能,为提高市区居民体育活动水平、为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备条件。第四,要加强体育公园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大型体育活动场所。新建公园要考虑城市居民体育活动需要,已建成公园可铺设塑胶跑道增添体育设施改造成体育公园。第五,要加快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步伐,为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和大型演艺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第六,要按照数字电影发展的需要,对旧有电影院置换改造,并增建新的电影院,解决广大居民看电影难的问题。新建图书馆和文化馆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级场馆标准建设,以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要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效能水平。要正确处理社区文化活动室、单位图书馆、市区公共图书馆等不同层次不同种类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宜分则分,宜合则合,加强资源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3、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没有必备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高市区居民文化素质,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宜居城市,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首先,要按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工作,要舍得拿出最好最适宜的地段,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其次,要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新建社区必须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并将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与其它公共服务设施一起,交与相应的政府部门,由这些政府管理部门拨付一定的机构管理使用。已建成社区没有公共文化设施的,要责成开发商在适当地段补建公共文化设施。将公共文化设施出售给个人的,要由开发商回购并交付给相应的管理部门。第三,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从房地产建设资金中抽取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并就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和项目的验收做出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规定,明确各个环节责任主体,保证这项政策落到实处。第四,要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通过财政转移制度,保证建设需要。

4、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工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起来后,如何保证这一体系的正常运转,是各级政府及其管理部门需要时刻注意的大问题。第一,要把重心放在基层,放在镇办和村社两级。要把需要这两级提供服务的设施,不论是谁,也不论是通过什么方式建设的,连同所需的正常运行费用,交由这两级管理使用。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广场管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市区内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广场,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居民公共文化活动的需要。为此,在广场内要有一定的设施,日常的管理维护要有一定的规矩,费用的分摊也要有一定的规程,并通过一定的制度作出安排。第三,要正确处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通过统一规划和标准设定,通过项目购买或定项补贴,吸引文化院团和社会文化力量,参加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或建设一定的服务设施,或从事一定的演艺活动,或承担一定的示范指导,或提供一定的组织服务。第四,要做好各公共文化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特别是重大公共文化活动的协调工作,将地方文化的复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起来。第五,以人事管理和经费保障为中心,改革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组织保障。

(作者系晋城市政协副主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