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史学家张注洪:万荣古今名人

中国现代史学家张注洪:万荣古今名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十三章中国现代史学家张注洪张注洪教授一生在北京大学任教,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诣较深,成果丰硕,为学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从此,开始了他终生为之奋斗不懈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工作。其中《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的论述和研究方法,在当前中国现代史研究中有着独特的价值,颇受好评。国外一些大学将其列为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博士生的指导读物。

中国现代史学家张注洪:万荣古今名人

第七十三章 中国现代史学家张注洪

张注洪教授一生在北京大学任教,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诣较深,成果丰硕,为学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民国15年(1926),他生于皇甫乡高家庄一个书香商贸之家。祖父是前清贡生,父亲是绛县银号经理和曲沃县商会会长,家境比较富裕,他从小受到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就读于中共地下党员董警吾创办的民族革命小学,经常听董警吾等讲解《唯物史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中国近百年史》等课程,使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书他一生读了多次,从初读到略读、细读,到最后的研读,每次都有不同的启示和收获。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阅读时就为书中描绘的毛泽东活动和红军战士长征的故事所感动。他和几个少年朋友背着家庭亲人参加了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虽然时间不长,却在他的少年心灵中奠定了只有革命才有出路的思想。后来在国统区读中学时,组织学生罢课和校方包庇特务、克扣学生公费行为作斗争。读大学时参加了“中国青年民主同盟”,积极投身反蒋爱国学生运动,无不与该书对他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在人生拐点上,该书不但为他指引了人生道路,还推动了他的学术研究,乃至研究方法和做人风范。

1952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院校合并后的北大任教,从事世界历史中的外国人名、地名翻译工作,协助撰写毛泽东传记的萧三同志收集资料和甄别史料。其后,又调到中国近代史教研室,负责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参加了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学术研究活动,使他的眼界大为开阔。从此,开始了他终生为之奋斗不懈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工作。

1955年到1965年,他先后编纂了《李大钊生平著译年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期刊简介》;参加了北京市委组织的“北京史”现代文化部分的编写工作;编辑了恽代英、邓中夏的生平著述年表,订正补充了《革命烈士诗抄》修订本的部分内容;还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国劳动人民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革命回忆录与中国革命史》研究等文章。

“文化大革命”中,他虽然遭到冲击,但他仍没放弃史料工作,还参与了《秦始皇资料选编》和法家人物介绍,并撰写了10余万字的《十年来美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该稿在内刊发表后,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这对于身处逆境中的他来说,是莫大的慰藉。(www.xing528.com)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强加在他头上的许多不实之词得到纠正,于是他精神焕发,承担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史料学课程和报刊史、人物研究等专题课程,全身心地投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的部分编纂工作。

80年代中期,他多次在校内外讲授“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讲稿在报刊上发表后,随即印成单行本、重刊本。美国还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文献指南》为名出了英文译本。为近代史所承担部分写作任务——《国民革命的兴起》一书,以及与人合编的鲍罗廷、魏金斯金、米夫关于中国资料选辑均先后出版。他还在“文化大革命”前的资料基础上,与人合编了《恽代英文集》、《瞿秋白文集》等书,并发表了《国外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文献史料及其利用》等文。在此期间,他承担并完成了“国外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历史考察”、“中美文化关系史”两个国家研究课题项目。并先后参加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共成立、抗日战争、毛泽东诞辰、中日关系、“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等多次国际国内学术讨论会,撰写了一系列论文。从80年代至今,他还陆续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国情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抗战时期世界人民的援华运动》等数十篇论文;著述或主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述略》、《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史论稿》、《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合)、《中美文化关系历史轨迹》、《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燕园求是集》等。其中《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的论述和研究方法,在当前中国现代史研究中有着独特的价值,颇受好评。不仅被评为国家高校优秀教材,还被美国《中国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杂志分别转载了此书的英译文,介绍了书中作者的史学观点。国外一些大学将其列为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博士生的指导读物。国外学者认为此书是“了解中共历史文献最有帮助的概览性质的专著”。《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述略》一书,则是集学术性、资料性、工具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总结,它提出了许多促进学科建设的富有指导性的创新建议。此外,他在文献研究和整理方面也多有建树。

2008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注洪著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全书51万字,是作者几十年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科建设重要的成果总结。《中共党史研究》、《北京党史》、《藏书报》、《历史档案》、《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都作了报道并发了名家的评介文章,一致认为张注洪教授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几十年来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科建设的倡导者和坚持不懈的实践者,他对这一学科的理论探讨、体系构建、建设与发展,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著,可以说他是这一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一书,一致认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它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科学、深入和系统的阐述;二是它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科研以及学习者提供了掌握有关史料的理论和方法;三是它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治学功力和理论素养,对于青年一代学者如何治学、克服浮躁的学风有很好的启发;四是该书的编排也有特色。

张注洪是一位著名教授,几十年来,他曾为文科、政教系、历史系、青年教师教授了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中国现代妇女史、工人史、青年史研究等10多个史料学专题讲座达上千个学时。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他仍本着一个教师的良知,为多届工农兵学员认真讲授了史料学和工具书的使用过程。1985年他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先后指导过中外研究生20余人。现在,他已是进入耄耋之年的高龄退休老人,但他除继续坚持著述外,还先后兼任着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北京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妇运史料编委会委员、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等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