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启封闭视野,建立丰富印象库

开启封闭视野,建立丰富印象库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开启那部分人为封闭的观察视野,不是一种启迪?当视野展宽了,才有可能建立起一座丰饶富赡的印象库。像俄国诗人费特,小时候同一个姑娘一起荡秋千,听到过她的连衫裙在风中呼呼作响。那种动人的声音在费特的形象记忆里沉睡了40年,他以为遗忘得干干净净了,可是突然之间灵感将它奉还了回来,送进了他的作品。总之,在艺术体察中,应有阔大的体察视野,应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狩猎精神。

开启封闭视野,建立丰富印象库

1.天地四方皆我视野

毛姆曾经从惠特曼的诗里得到过一份启悟:“诗不一定要从月光、废墟、以及患相思病的少女的悲吟才能找得到。诗一样存在于街头巷尾、火车站、汽车上,也存在于工匠的劳动、农妇们单调无趣的工作里,存在于工作以及休闲的任何时刻。一言以蔽之,整个生活,以及所有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找到诗。”

散文莫不如此。散文尤其如此。

散文组织成分的多元化、情思表达的随意性等等,特别需要散文作者炼就一副敏锐的观察触角,将其自由大胆地伸向每一生活领地、任何人生角落。

仅就京城生活及其延伸来说——

如在风中的红绿灯口焦急观望等候的中年骑车人,吞吐形形色色人流的地铁站台,火车站小件寄存处南来北往的风尘面孔;湮没在高高低低吆喝声里的菜市场,暮色下一脸倦容收整果蔬、数点零钞来养活老小的摊贩;白天拎鸟笼墙根晒太阳、晚上两根黄瓜一碗炸酱面的四合院老爷子,黄昏时分过街地下通道曳着空旷回响的二胡声、吉他声;恋人们几度来去的街心公园长椅,小酒馆里足球哥们儿的海阔天空,烛光酒吧里时尚的白领男女;霓虹团簇的广告,商场门口斜披红绸、一脸殷切、一口嘶哑外地声音的导购小姐;林立于长安街两侧的高楼大厦,灰砖灰瓦又粉刷成清一色灰墙的小胡同人家;还有古长城的风,卢沟桥的月和被传播媒介拉成近景特写的种种异域风情;以及一段音乐、一片风景、一页书信、一笑一颦唤起的瞬间感觉与回忆;更兼与人生同在的四时更迭、星辰日月、风雨雷电和走兽飞禽,等等,等等。

一个有志于散文的观察者,当以蜗牛般眼观四方的目力、猎狗般敏锐的嗅觉、田鼠般机灵的耳朵去感知,去发现。当告诉自己:天地四方皆我散文视野。

不妨翻开尤·邦达列夫的散文集子《瞬间》,仅读读那些篇目——《期待》、《武器》、《童年时代的一颗星》、《苦行僧》、《遗孀》、《镜子》、《排队当中的谈话》、《小狗》、《一瞥》、《巴黎,星期日》、《两次大雷雨》……对于开启那部分人为封闭的观察视野,不是一种启迪?

也许,重要的是心中装有一份不虚伪的人文关怀。就像诗人奥登为文学艺术家的定义——“在正直的人群中正直/在污浊中污浊/如果可能/须以其羸弱之身/在钝痛中承受/人类所有的苦难”。如此,方有可能使自己走进别人,有可能走进另一方世界——每个生命原本是一个苍茫世界,都有一部纷繁的心灵历史。每棵草、每只蚂蚁都可能是一片奇异的生命景观,倘若你有深刻的透视力的话。由此不妨再看一下刘亮程《只有故土》中的片断——(www.xing528.com)

那条老死窝中的黄狗,我该把它尊称老师,它临死前那几年的心境、那双忧郁深沉的狗眼中的全部世界,到现在我都难以体味。过去20多年后,我才慢慢理解了,那只总是把自己下的蛋藏起来不让人吃,偷偷摸摸孵成小鸡带出来的黑母鸡。

那头温顺卖力的老牛教会谁容忍。那头犟牛身上的累累鞭痕让谁体会到不顺从者的罹难和苦痛。树上鸟也许养育了唧唧喳喳的多舌女人。卧在墙根的猪可能教会了闲懒男人。而遍野荒草年复一年荣枯了谁的心境。一棵墙脚土缝里的小草单独地教育了哪一个人。天上流云东来西去带走谁的心。东荡西荡的风孕育了谁的性情。起伏向远的沙梁造就了谁的胸襟。谁在一声虫鸣里醒来,一句狗吠中睡去……

如果说,在选择视角、在情感投射、在意义探寻诸方面,体察者应成为“氮气型”的人——我们知道,氮是一种极难化合的元素——不易被他人同化,保持着倔犟的独立性;那么,面对无数审美对象,大自然一景也好,人生一隅也罢,体察者则应做个“氟气型”的人——氟是一种极易化合的元素——很容易敞开自己,将一己幻化到特定的那一景、那一隅当中去,从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里碰撞、激发出真感受真见识。

海明威的一番苦口婆心同样也适用于散文:“别人说话的时候,你要听全。别想你要说什么。多数人从来不听人家说话。他们也不观察。你进了一间房子,出来的时候应当明了你在房子里见到的一切东西,而且不能满足于这一点。如果那间房子使你产生某种感觉,你应当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使你产生了这种感觉。你试一试,锻炼锻炼。”

当视野展宽了,才有可能建立起一座丰饶富赡的印象库。形形色色的风景细节、可亲可怖的种种脸庞、纷纷扬扬的各式言语,伴随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艺术体察活动,会不知不觉悄然栽种在记忆里,蛰居在印象库存里,一遇契机,灵感绿灯一旦亮起,它们便会脱颖而出。

像俄国诗人费特,小时候同一个姑娘一起荡秋千,听到过她的连衫裙在风中呼呼作响。那种动人的声音在费特的形象记忆里沉睡了40年,他以为遗忘得干干净净了,可是突然之间灵感将它奉还了回来,送进了他的作品。

总之,在艺术体察中,应有阔大的体察视野,应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狩猎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