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理与思维演练-推理与思维演练

推理与思维演练-推理与思维演练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推理的运用:论证推理是从已知为真或假设为真的前提出发推出一定的结论。本章从推理运用的角度,考察论证的特征及其与推理的关系,讨论各种推理形式如何运用于论证,分析如何对论证进行逻辑评估。两者通过一定的推理形式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形式又称论证方式。所以平素由“因为”引导的语言段落,可以是一个论证,也可以是一个解释。

推理与思维演练-推理与思维演练

第六章 推理的运用:论证

推理是从已知为真或假设为真的前提出发推出一定的结论。人的思维还有另一个路径,就是在思考中形成了某一观点或主张,然后要找出理由向自己或旁人证明这一观点或主张是真实的、可信的,这就是所谓论证。论证需得借助于一定的推理方式来完成,推理在实际思维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于它能为人们确定某一论断的真实性、可信性提供逻辑工具和方法。亚里士多德曾说,论证是人们认识真理、反驳谬误的重要方式,因此他在《工具论》一书里将论证作为逻辑研究的中心课题。本章从推理运用的角度,考察论证的特征及其与推理的关系,讨论各种推理形式如何运用于论证,分析如何对论证进行逻辑评估。

一、论证与推理

1.论证及其特征

人们思考问题或采取行动总是希望以正确或可以确信为真的思想观点为根据,以期达到预想的目标。因而如何说服自己或向别人表明某一思想观点是正确的或可以确信为真的,这就成了生活及问题思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使这种说服有力量,需要凭借确凿的证据,并用严密的推理来证明这些证据蕴含或可以推出那个观点。所谓论证就是提供证据并通过推理来确定某一论断为真的说理过程。例如:

当前的医疗收费是否合理?最近由全国退休者协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为这个论题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对2 000名患者的医疗账单进行独立审计发现,医院平均向每个患者多收了15%的费用;除此之外,与400名患者的离院谈话显示,当患者获知其医疗费用的总额时,都感到极度的不满。简言之,当前的医疗费用太高了。

这段话意在阐明一个观点:“当前的医疗费用太高了”,为证明这个观点,举出了一调查报告中的两个发现作为证据,一个是对2 000名患者医疗账单进行独立审计的发现,另一个是与400名患者进行离院谈话的发现。一般而言,当某人阐述一个观点,并为此提出支持它的证据或理由时,他便提供了一个论证。前者是结论,又称论点;后者为前提,又称论据。两者通过一定的推理形式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形式又称论证方式。

论证总是包含在一个语言段落中,但并非任何语言段落都包含论证。作为论证的语言段落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总是包含证据或理由;二是总是包含有这样的命题,它的真实性或可信性是需要由证据或理由来证明的。有些语言段落,甚至有些在形式上与论证具有相似之处的语言段落,并不构成论证。请看下面这段话:

林总工程师今天之所以不能来参加项目申报论证会,是因为他要接待一批德国来的同行,这些同行计划上午造访林总工程师的实验室。

这段话不是要确定某一命题的真实性或可信性,而是对一个业已发生的事实进行某种原因说明,这被称为解释而非论证。解释是日常思维中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当我们对某一观点的涵义或某一件事发生的原委感到不解或困惑的时候,就需要得到某种解释。解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被解释项,就是需要加以说明的事件或思想观点;一是解释项,就是用以说明被解释项的情况。在上述解释中,被解释项是“林总工程师今天不能来参加项目申报论证会”这一语句,解释项是“因为”后面的那些语句。解释是与论证最为接近的一种论述形式。从形式上看,它们都是对“为什么”作出的回答,常常都包含“因为”、“所以”这一类联接词。所以平素由“因为”引导的语言段落,可以是一个论证,也可以是一个解释。从内容上看,解释与论证也时或缠绕在一起,有些论述可能会兼有两种功能。例如:

在鼠类成灾的地区,很难用毒饵消灭它们。那是因为一些老鼠吃了足够的毒药后会死去,但另一些老鼠只吃了足以致病的毒药,尔后它们会学会避开特殊的毒药气味。

这段话说明了为什么在鼠类成灾的地区很难用毒饵消灭它们的原因,同时它也有论证的功能,可以推出或支持这样一个结论:在鼠类成灾的地区是很难用毒饵消灭它们的。所以要区分解释和论证有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掌握论证的两个基本特征外,还要根据一定的语境,根据一个语言段落的上下文去判断。如果它的目的是在于说明一个观点的涵义或某一事件的原委,那表达的便是一个解释;如果其目的在于确立一个命题或论断的真实性、可信性,那它就是一个论证。如果在两可之间,就得看一看它的主要论断是不是一个人们业已普遍接受或认可的论断。如果是,那可能就不是一个论证,因为很少有人会花精力去证明一个大家已普遍接受或认可的论断。如果这是一个并未被大家普遍接受或者尚存疑问、未曾提出过的论断,而其他语句旨在确立它的真实性或可信性,即其中包含有说明性的语句,那它就属于论证。

论证与解释的区别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看,那就是它们与推理的关系。解释是说明某一命题的涵义或某一事件的原委,它不一定借助于推理,当然也不排斥推理的使用。论证是要用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一个论断,以使自己和旁人确信其真实性或可信性,这就必须运用逻辑推理。为什么?这是下面要说明的问题之一。

2.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论证本质上是一个说理过程。既为说理,就不能诉诸权威,以权压人;也不能诉诸情感,以情诱人;而应诉诸理性,依靠逻辑的力量说服人。一个好的论证一要有确凿的证据或理由,二要做到其所提出的证据或理由能有力地支持某一论断,即能从确凿的证据或理由经过严密的推理证明某一论断为真。唯有如此,才能以一种最符合理性的方式让自己或旁人接受它、信服它。请看下面的论述:

雌性斑马和它们的幼小子女离散后,可以在相貌体形相近的成群斑马中很快又聚集到一起。研究表明,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是它们相互辨认的标志,而幼小斑马不能将自己母亲的条纹和其他成年斑马的条纹区分开来。显而易见,母斑马都可以辨别出自己后代的条纹。

这段论述包含一颇具说服力的论证。它的结论是“母斑马可以辨别出自己后代的条纹”,证明这一结论的根据是通过研究得到的信息:“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是它们相互辨认的标志”,“幼小斑马不能将自己母亲的条纹和其他成年斑马的条纹区分开来”。在以研究得到的信息证明结论时,该论证使用了一个推理:

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是雌性斑马和它们的幼小子女相互辨认的标志,这就是说:

这一推理形式在前面第三章里曾有过讨论,属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有效的推理模式,也就是说,如果该研究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则可以必然推出结论。这表明,结论的真实性得到了研究所获信息的有力证明,整个论证是严密的,不由人不信服它。

推理是论证不可缺少的工具。任何论证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推理形式,一个简单的论证就是一个推理,复杂的论证则包含若干个推理。由于所使用的推理形式不同,论证的逻辑力量也不一样。不运用推理,论证便无从谈起。

但是,论证与推理又存在诸多差别。首先是思考路径不同,论证是先有结论,尔后为证明该结论的真去寻找根据、寻找前提;而推理则是根据已知为真或假设为真的前提去推断结论。由此导致两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论证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立结论的真实性或可信性,提出哪些理由、通过什么途径去确立其真实性或可信性?推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假如已经获得的前提是真的,从中可以推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些结论是必然地推出,还是或然地推出?正因此,论证和推理对前提的要求也不一样,论证要求用以证明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真的,虚假的前提,或者真实性尚不确定的前提,不能为确立其他论断的真实性提供担保,因而对论证没有价值;而推理并不要求其前提必然为真,它关心的是,假如前提为真,能推出的结论是什么,两者间的逻辑联系有多强。请看下面这段论述:

所有的猪都是麋鹿。因为一些麋鹿的骨盆骨与所有猪的骨盆骨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虽然不是所有的麋鹿都有这些特征,但是一些动物学家声称,所有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麋鹿。

这段论述作为论证是无法接受的。首先它的结论“所有的猪都是麋鹿”不符合事实,有理智的人不会为确立这类论断的真实性而费劲;其次,其中提及的有些动物学家的说法“所有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麋鹿”,其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否则,它没有资格作为论证的前提。

不过,这段论述作为推理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假设动物学家的说法是真的,而有些麋鹿的骨盆骨与所有猪的骨盆骨确实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那么由此可必然推出“所有的猪都是麋鹿”这一结论,这不违反任何逻辑规则,是一个有效的推理。推理关心的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它不关心也不回答前提和结论本身的真实性问题。

认识世界、掌握真理是人类思维的追求目标。逻辑推理为人类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方法和工具,但它并不直接关乎认识中遭遇的真假、是非问题,而这恰恰是论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推理只有运用于论证之中,才能在人类认识世界、掌握真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显现自身的价值。

二、推理在论证中的运用

1.演绎论证

论证必须借助于推理,各种推理都可能被运用于论证之中。第一章已经谈到,根据前提和结论间逻辑关系的特性,推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然性推理;一类是或然性推理。前者只要前提真,推理合乎规则,即可保证结论必然为真;后者只能给予结论一定程度的支持,即使推理过程满足相应逻辑要求,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运用必然性推理的论证相应地称为必然论证或演绎论证。运用或然性推理的论证称为或然论证或归纳论证。本节先讨论前一类论证。

从理论上讲,演绎论证能对所主张论点或结论的真实性给出必然的证明,这是论证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因而它是人们立论的首选。在政府公告、司法审判、学术论文等以权威、严谨为特征的行文中,多运用演绎论证作为立论方式。请看以下最高人民法院贪官胡长清的刑事裁定书(节选):

被告人胡长清,51岁,捕前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0年2月1日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向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00年2月13日、2月14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审理认定胡长清犯罪事实如下:

一、1995年上半年至1999年8月间,被告人胡长清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87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544.25万元。

……

二、1997年初至1999年6月下旬,被告人胡长清为了自己职务提升及工作调动,先后5次向王某、刘某某(均另案处理)、辛某某行贿人民币8万元。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对胡长清案侦查过程中,扣押、冻结其现金、存单、房屋及贵重物品等价值人民币793.32万元。经审理查明胡长清收受贿赂人民币544.25万元,用于行贿人民币8万元,能说明来源合法的人民币95.3万元,尚有161.77万元人民币不能说明来源合法,经查证也无合法来源的根据。

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胡长清犯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事实清楚,罪名成立。被告人胡长清身为政府高级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被告人胡长清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贿赂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币8万元,其行为构成行贿罪。鉴于所犯行贿罪系主动坦白交代,对其所犯行贿罪可减轻处罚;被告人胡长清对其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其行为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三百九十条、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九条之规定,于2000年2月15日做出一审判决:

被告人胡长清犯受贿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超出其合法收入的161.77万元,予以追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追缴非法所得161.77万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胡长清不服,上诉至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上诉人胡长清的上诉理由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与已查证的事实不符,不能成立。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第一百九十九条和第二百条之规定,2000年3月1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0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核准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胡长清案的二审裁定。

司法判决关乎社会正义和公平,需要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我国司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裁决书中所引的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其路径为:先列举被告的犯罪事实,再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最后做出对被告定罪、量刑的判决。从逻辑角度看,判决书包含了诸多三段论推理,其基本形式为:

这样的判决只要犯罪事实确凿无误,适用法律恰当,它推得的结论就是有效且合法的,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是司法判决必须具备的特征,必须达到的要求。

要确保演绎论证的逻辑力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推理是联接论据或前提与论点或结论的桥梁。正确的推理形式即为有效的、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形式,它能将前提的真实性必然地传递给结论,在前提与结论之间建立必然的逻辑联系,从而使结论的真实性得到确证。如果推理形式有误,意味着它至少在某一方面不满足相关逻辑规则的要求,从而无法在前提与结论之间建立必然的逻辑联系,这样纵然你握有确凿无疑的证据,也不能保证结论的真实性,换言之,不能完成对所主张论点的证明。因此,不论运用何种演绎推理于论证之中,都必须时时考虑有关逻辑规则的要求,并严格遵从之,做到论点或结论能从论据或前提中“必然推出”。

二是保证论据或前提的真实性。论据是证明论点为真的基础,或者说论点的真实性是建立在真实的论据基础之上的。因而与推理不同,论证前提的真实性必须是确凿的,而推理前提的真实性可以假定。如果论证前提的真实性存有疑问,纵有正确的推理形式,结论或论点的真实性也无所依托,不可能有说服力。所以如何保证前提或论据的真实性,始终是关系到论证之逻辑力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但这一问题超越了纯逻辑的范畴,难以展开讨论。从逻辑或批判性思维的视角看,能提出的要求是:要始终对论据的真实性保持严肃、审慎的态度,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草率盲从。

以上两方面,前者是对演绎论证的推理要求,后者是对它的事实要求。从逻辑的视角看,前一方面是更为重要的。

2.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虽然是立论的首选,但这并不排斥人们在说理过程中使用或然性推理,并不能由此忽略归纳论证的价值。请看后晋时期和凝、和嵘所著《凝狱集》中的一段记载:

何承天为行军参军时,鄢陵县吏孙满射鸟误中直帅。虽不伤,处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有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以犯跸罪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也。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

所谓“处弃市”即判处死刑之意。孙满射鸟,无意射到了护卫皇帝的将军身上,尽管没有伤着将军但却被判处死刑。何承天认为对孙满的判决过重了。他引用西汉时的一个案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当时有人惊吓了汉文帝的马,张释之念其出于无意,仅以违反御驾经过时行人必须回避之规定的罪名,判处肇事人罚款,受到人们广泛称道。孙满的情况与此案相似,属于过失行为,却被判了死刑,显然是过重了。按当时刑律的规定,过失伤人也仅判三年徒刑而已,何况孙满还未伤着人!何承天通过古今类比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生动明了,很有说服力,所以被后人引为判案、论证的范例。

为什么有演绎论证这一强势手段人们还需要用归纳论证?原因是多方面的。说理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有利于立论,人类的智慧便不会放弃或排斥任何一种有用的论证方式,不论它是必然的还是或然的。其次,归纳论证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比如,运用枚举推理于论证,多通过列举具体事例为结论提供支持,显得直观明快、浅显易懂;运用因果关系推理,揭示对象间的因果关系,使论证更具有深度;运用类比来论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统计推理,用具体数据说话,可以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因此,尽管这些推理形式的逻辑力量不及演绎推理,但它们在论证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功效,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再次,归纳论证虽然未使结论得到必然有效的证明,不过,如果前提或论据足够充分,也能为结论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以致拒斥该结论反显得不合理性。比如,休谟曾提出,人们都相信“太阳明天会从东边升起”,其实这一论断只是建立在心理联想基础上的,并无逻辑的必然性。过去无数次经验告诉我们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并无必然根据说明天太阳也一定从东边升起。设想明天太阳从西边升起与今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一经验事实不存在逻辑矛盾。应该承认,休谟为此所做的阐释在理论上无懈可击,但由于这一信念是通过对千百年来毫无例外的日常经验进行归纳而获得的,有很强的事实支持,因而要人们放弃它是不可理喻的。

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既为两种不同的论证方式,因而对它们的要求也不一样。对演绎论证的要求是给出对于论点的必然证明。一个演绎论证的结论没有得到必然证明,那就是不合格、不成立、不能被接受的。对归纳论证的要求是提供对于结论的正面支持。一个归纳论证只要为其结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能增强结论的真实性或可信性,即使没有给出必然为真的证明,依然是有价值、可接受的。对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有些学者之所以对或然性推理是否适用于论证持质疑或否定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将演绎论证作为唯一标准去要求所有论证形式。

由于归纳论证提供的支持是或然的,有程度大小之别,而且获得新的证据或信息会对归纳论证的结论产生影响,这导致它和演绎论证的另一个根本性区别。演绎论证“在显示前提和结论之间令人信服的关系上要么成功要么失败。”[1]有效性只有有无之别,不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一个演绎论证是有效的,则无论再附件什么前提,无论再有什么新发现、新信息,都不会增强或减弱它的有效性。例如:

李伟林肯定买了国债,因为所有买股票的员工都买了国债,而李伟林买了股票。

这一论证的结论可从两个前提必然推出,不管今后可能还有什么别的信息增加到论证的前提中去,也不管世界上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是真的或假的,比如李伟林做了变性手术,股票市场一泻千里、无人问津,水变成了油……都不影响该论证的有效性。

归纳论证则不然,附加其他前提或新获得的信息有可能增强或削弱它对结论提供的支持程度,影响其结论的可靠性。例如:

这个班级有许多同学爱好体育运动,所以张佳同学也爱好体育运动。

这个论证的结论不具有必然性,是或然的。如果我们进一步知道论证中所指的班级在体育系,张佳同学出身于体育世家,她当初是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被录取进校的,那么该结论的可靠性就会大大提高。但要是有人告诉我们,张佳同学在物理系读书,她文弱好静,有空就喜欢泡图书馆,那么该论证的可靠性将非常有限。归纳论证的结论在可靠程度上的差别可用归纳强度这一概念来表达。

归纳论证的结论是开放的,新增的信息或前提有可能加强或削弱它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因此当我们将或然性推理运用于论证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保持足够审慎的态度,清醒地意识到论证的结论并未得到必然的证明,因此要多留意关注与结论相关的信息,准备迎接挑战,必要时调整结论;二是尽力将多种推理形式及论证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推理形式及论证方式的功能,以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

三、论证的评估

1.论证结构分析

一个论证在逻辑上是否成立,我们是不是可以或应该接受它,这便是论证的评估问题。只要我们在思考着、只要我们想证明某一观点、只要我们与旁人交流思想或讨论问题,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这个问题。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头脑的人,更是会自觉、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对论证加以评估?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因为论证乃由多种要素构成,包括它针对的议题,提出的论点,为论证列举的理由,以及用理由去证明论点的方式等,这里每一个要素都关乎论证的品质,关乎一个论证是否能成立或被接受。因而只有对构成论证的诸要素逐一加以分析,才可能对该论证作出恰如其分的逻辑评判。而论证结构的识别,即厘清其论证的议题为何、论点是什么、理由有哪些、运用了何种推理方式等,是对论证加以评估的前提条件。

(1)议题的识别

论证总是围绕某一问题展开的,论证所围绕、指向的那个问题就是议题,也可叫做话题。议题可能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提出,也可能隐含在论证之中;在双方或多方论辩的场合,议题通常为各方争议或分歧的焦点。

议题有不同的类型,对它们的分类标准也不止一种。从结构复杂程度看,可将议题分为单一议题和多重议题。[2]不以其他议题作为自己组成部分的议题是单一议题。单一议题又可细分为“是非型”、“选择型”和“特指型”三种。是非型议题通常由一个陈述句加上“吗”、“么”等语气词及问号组成。例如,“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吗?”“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小说么?”对是非型议题,一般只有肯定或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回答可供选择。

选择型议题是用“还是”、“抑或”等联接词联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陈述句,再加上“呢”等语气词及问号组成。例如,“我们是按他的办法做,还是不按他的办法做呢?”选择性问题提供了两个明确的选择对象,对它的回答必须在两个当中选择一个。

特指型议题是由“谁”、“哪”、“多少”、“什么”、“怎样”、“为何”等疑问词组成的问题。例如,“谁能对这件事负责?”、“我们把行李放在哪里好?”、“有多少人同意这种看法?”、“怎样证明你是清白的?”、“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蜻蜓?”特指型议题没有确定可供选择的对象数量,只是对选择对象的范围作了一定的条件限制。从理论上说,这类议题的可选择对象可以无穷多。但在某种特定环境或条件下,能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对象的数量屈指可数。例如,在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谁能对这件事负责?”这一问题时,其所指对象通常是在场的与会人员。特指型问题要求在其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

与单一议题相对应的是多重议题。多重议题是指至少以一个其他问题作为自己组成部分的议题。例如:

①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吗?什么时候讨论的?

②老王当时笑了么?为什么笑?

③你当时是在部队服役吗?是当战士还是军官呢?

上述问题,都是由问题与问题联接而成的多重议题。不同类型的议题有不同的要求,容易出现的逻辑问题不同,因而对它们的评判重点及标准也不一样。

议题的识别有几种方法:当议题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被提出时,它通常表现为一个问句,比较容易看清楚。但更多场合,议题是隐含在论证之中的,而不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这时可以根据其论点来反推该论证的议题,因为论点是对议题的直接回答,由答案可推出问题。在双方或多方论辩的场合,则需要通过比较分析各方的论点及论据,来提炼他们纷争的议题。

例题1:

张教授:在南美洲发现的史前木质工具存在于13 000年以前。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工具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这一观点难以成立。因为要到达南美,这些人群必须在13 000年前经历长途跋涉,而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从未发现13 000年前的木质工具。

李研究员:您恐怕忽略了:这些木质工具是在泥煤沼泽中发现的,北美很少有泥煤沼泽。木质工具在普通的泥土中几年内就会腐烂化解。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张教授与李研究员所讨论的问题?

A.上述史前木质工具是否是南美洲人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

B.张教授的论据是否能推翻上述考古学家的结论?

C.上述人群是否可能在13 000年前完成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长途跋涉?

D.上述木质工具是否只有在泥煤沼泽中才不会腐烂化解?

E.上述史前木质工具存在于13 000年以前的断定是否有足够的根据?

分析:题干中张教授认为考古学家的观点不能成立。理由是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从未发现13 000年前的木质工具。因为如果在南美洲发现的史前木质工具果然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那么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应该能找到这种木质工具。李研究生认为,张教授提出的理由不足以推翻考古学家的观点。因为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没有发现这种木质工具,不等于13 000年前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一定没有这种工具,有可能存在过这种工具后因土质关系而被腐烂化解了。可见,他们争论的问题是张教授提出的论据是否能推翻考古学家的观点。所以本题应选B。

议题的识别不仅为评估论证所需,有时也构成对思维的挑战。

(2)论点和论据的识别

识别论点或论据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语言标志和形态特征。在语言表达中,人们习惯于用一些逻辑联接词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这种语言标志是区分论点和论据的重要线索。带出论点的逻辑联接词常用的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这表明”、“这证明”、“这意味着”、“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我们相信”等;而跟随在下列逻辑联接词后出现的语句通常是论据:“根据”、“鉴于”、“因为”、“由于”、“举例说来”、“我们的理由是”、“我们的根据是”等。将一个论证中的这些逻辑联接词圈出,能很方便地找到它的论点和论据。

识别论点和论据的另一途径是它们的形态特征。论点是对议题的回答,是论证人提出的与议题相关的特定观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倾向性,这是论点的形态特征。论据重在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论点的真实性,因而往往呈现两种形态特征:一种是事实材料、统计数据、各类图表等,这种形态的论据属于事实论据;另一种是科学理论、专家意见、价值标准、生活常识等,这种形态的论据属于理论论据。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论证人自以为他要证明的论点已非常清楚,因此在提出相关论据或理由后,没有再明确表述其论点,但事实上旁人未必都能理解。这时就需要根据其论据内容,概括、提炼出该论证的论点。

例题2:

有人提出开采月球上的氦-3来解决地球上的能源危机,在熔合反应堆中氦-3可以用作燃料。这一提议是荒谬的。即使人类能够在月球上开采出氦-3,要建造上述熔合反应堆在技术上至少也是50年以后的事。地球今天面临的能源危机到那个时候再着手解决就太晚了。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A.如果地球今天面临的能源危机不能在50年内得到解决,那就太晚了。

B.开采月球上的氦-3不可能解决地球上近期的能源危机。

C.开采和利用月球上的氦-3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实际上做不到。

D.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技术突破至少需要50年。

E.人类的太空探索近年内不可能有效解决地球面临的问题。

分析:题干不同意有人提出的建议,即通过开采月球上的氦-3来解决地球上的能源危机。从其提出的反驳理由看,题干主张的观点是:开采月球上的氦-3难以解决地球上近期的能源危机。选项B较为准确地表达了这一中心思想。选项A虽然表达了题干的一个观点,但这不是题干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所以本题应选B。

人们为证明一个论点有时会提出许多不同的论据,占据整个论证的绝大部分篇幅。这些论据可能是并列关系,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证明某一论点;也可能是主次关系,其中一些论据是用以证明另一些论据的,这就有主要论据和次要论之分;也可能两种关系的论据同时并存,从而会形成不同结构的论据体系。对于论据结构的识别是整个论证结构识别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论证方式的识别

分清了论证的论点和论据以后,再分析它们被以什么方式联系起来,这就是对论证方式的识别。论证方式的识别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视角:一是看论证用了什么样的推理形式,即该论证是凭借何种推理形式用论据证明他所主张的论断为真的。上已谈到,各种推理都可以被运用于论证,根据所运用推理形式的不同可将论证大致分为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两类。二是看论证是否直接针对其所主张的论点展开的。多数论证所提出的论据或理由是直接用以证明其论点的真实性的,本章已列举的诸多论证都属这一类,它们可称为直接论证。但有些论证不是这样,为了证明其论点为真,先列出与其论点相矛盾或相并列的其他论点,然后用论据证明它们为假,进而迂回地达到证明的目的,这样的论证可称为间接论证。

间接论证有两种常用方式。一种叫“反证法”。反证法的特点是:先设立一个反论点,即与欲证明其为真的论点相矛盾的论点;从反论点中推出一有必然联系、可验证的结论;用确凿的论据证明这一结论不成立,由此推断反论点为假;再根据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假这一逻辑规则,证明原论点为真。例如:

张老师今天是坐出租车来学校开会的。如果他不坐出租车的话,不可能那么快就赶到学校。因为张老师家离学校很远,坐公共交通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车程。而我们是半小时前才临时通知他来开会的,他又没有私家车。

反证法的思路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论点:p。

论证:(1)设非p正确;

   (2)如果非p,则q;

   (3)证据表明q假;

   (4)所以,非p是假的;

   (5)所以,p真。

间接论证的另一种常用方式是“选言证法”,也叫“排除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所主张的论点当成是诸多可能成立论点中的一个,然后寻找论据把其他可能成立的论点逐一否定,从而证明自己所主张的论点为真。请看下面这段论述:

在印度发现了一些不平常的陨石,其构成元素表明,它们只可能来自水星、金星和火星。由于水星靠太阳最近,它的物质只可能被太阳吸引而不可能落到地球上;这些陨石也不可能来自金星,因为金星表面的任何物质都不可能摆脱它和太阳的引力而落到地球上。因此,这些陨石很可能是某次巨大的碰撞后从火星落到地球上的。

这段论述运用的就是选言证法。它通过否定在印度发现的陨石来自水星和金星的可能性,而证明其主张的观点:这些陨石可能来自火星。可用以下公式刻画选言证法的思路:

论点:p。

论证:(1)或者p,或者q,或者s;

   (2)论据表明q和s为假;

   (3)所以,p为真。

例题3:

朱红:红松鼠在糖松的树皮上打洞以吸取树液。既然糖松的树液主要是由水和少量的糖组成,大致可以确定红松鼠是为了寻找水或糖。水在松树生长的地方很容易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因此,红松鼠不会是因为找水而费力地打洞,它们可能是在寻找糖。

朱红的论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展开的?

A.陈述了一个一般规律,该论证是运用这个规律的一个实例。

B.对更大范围的一部分可观察行为做出了描述。

C.根据被清楚理解的现象和未被解释的现象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推。

D.排除对一个被观察现象的一种解释,得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

E.通过对发生机制的适当描述,支持关于某个可能发生现象的假说。

分析:朱红首先根据对糖松的树液构成成分的分析,设定红松鼠在糖松的树皮上打洞,或是为了寻找水,或是为了寻找糖。但既然水很容易获得,因此红松鼠可能是在寻找水。显然,朱红的论证借用了“选言证法”,通过排除一种可能而肯定另一种可能。所以本题应选D。

识别论证方式,就是分析一个论证用了什么推理形式,是属演绎论证还是归纳论证;分析一个论证是用论据直接证明其主张的论点,还是间接地证明其主张的论点,从而为对论证作逻辑评估作必要的准备。

2.议题评估

对议题的评估主要是看问题提得是否恰当。一个问题是恰当的,至少应符合两条标准:一是表达清楚明确,不会使人产生误读;二是不包含矛盾或不一致之处。

上已谈到,议题依其结构复杂程度不同,可分为单一议题和多重议题;单一议题又有“是非型”、“选择型”和“特指型”之分。对不同类型的议题,评估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

对单一议题的评估,重点在于看它是否包含有预设,从而对人产生误导。所谓“预设”是指包含在一个命题、问题或论证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却是包含它的命题、问题或论证得以成立的“隐含判断”。大多数问题都包含有预设,但如果预设本身不成立或尚存争议,那么这样的“复杂问句”就可能产生误导。例如:

①布莱尔先生是英国的现任总统么?

②斑马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

③被告人作案后跑到哪儿去了?

问题①是个是非型问题,问题②是个选择型问题,它们都包含有虚假的预设,因为英国不实行总统制,斑马不是非白即黑,而是黑白相间的。所以它们作为议题不恰当。问题③是个特指型问题,包含有预设“被告人是作案者”,倘若这一点尚未确证,或者不符合事实,那么提问者就是在诱导人们讨论一个伪问题,一个不存在的问题。

对多重议题的评估,除了要看它是否会产生误导以外,重点在于分析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多重议题通常由两个乃至更多的问题组成,这些问题之间应当有逻辑协调性,不能彼此冲突;或者,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看法不会有冲突、不会出现不一致。否则该多重议题就是不恰当的。例如:

①当时办公室内空无一人,只有轮到值班的李秘书在处理文件,是这样吗?

②根据他来公司任职后这几月来的表现,您是否认为他的业务水平和为人品德都值得肯定?

③有人认为,应该提高工资待遇,降低福利待遇,您同意吗?

问题①实际包含两个问题:“当时办公室内是否空无一人?”“当时办公室内是否只有李秘书在处理文件?”这两个问题彼此冲突,人们无法做出一致的回答。问题②包含的两个问题本身似乎并不存在矛盾,但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有可能不尽一致。如果有人只认可“他”的业务水平而不认可“他”的为人品德,或者只认可“他”的为人品德而不认可“他”的业务水平,那就难以对这个多重议题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问题③存在与问题②同样的问题。

多重议题很容易产生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论证过程中,还是应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出讨论,避免将不同的话题掺和在一起。美国CBS前副总裁彼得·赫福德(曾任《60分钟》节目制片人)说过:“对于采访而言,基本准则是你从不混淆问题和答案。没有‘复合问题’,比如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结合了对第二、第三个问题的回答。”[3]同时还要注意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和相互关系,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前后一致。

3.论点评估

对论点的逻辑要求有两条:一是论点要明确;二是论点要保持前后同一。证明所主张的论断为真,其先决条件是把它明确地表达出来,让人能清楚明白地理解它,否则论证就失去了中心和意义。此外,论证要始终围绕业已提出的论点展开,不能改变或偏离它,否则论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达到初衷。

一个论点是明确的,至少应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一是论点对议题给出明确无误的回答,肯定抑或否定;二是论点中提及的基本概念是界定清楚的;三是论点没有歧义,不容作不同的解释。请从对论点要求的角度来看下面三个命题:

①李老师刚刚说的话可能是真的。

②张三的行为超出了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③父在母先亡。

命题①是个可能肯定模态命题,其隐含的议题是“李老师刚刚说的话是否为真?”作为论点它没有对议题作出直截了当的肯定回答,因而是不明确的。命题②中“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这一概念是含糊的,人们对一种行为的可接受度显然有差别,以什么为标准去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可接受,这难有明确的界定,所以作为论点这一命题同样是不合要求的。命题③是“算命先生”在谈及别人父母存殁情况时说的“活络话”,它可以作多种不同解读:其一,父亲在,母亲已亡故;其二,父亲在母亲之前亡故;其三,如果父母双方都已亡故,则可解释成他们两人去世时间上的先后,反正谁先死都说得通;其四,如果父母都还健在,那可解释为他们将来亡故的时间先后。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这句话都能成立。如果一个论证的论点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又如何把握它所主张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呢?以上三种情况均不符合对论点的逻辑要求,属“论旨不明”的错误。

对论点的评估还要看它在论证中是否保持前后同一,有没有被改换。这时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论证是否针对论点而展开,所提出的论据有没有扩大或缩小业已确定的论点,或者在论证过程中是否提出了与原本所主张的观点没有关系的观点;还有就是在论辩、问答过程中,双方是否围绕着讨论的议题而展开,或者是否正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而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例题4:

商业伦理调查员:XYZ钱币交易所一直误导它的客户说,它的一些钱币很稀有。实际上那些钱币是比较常见而且很容易得到的。

XYZ钱币交易所:这太可笑了。XYZ钱币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几个钱币交易所之一。我们销售钱币是经过一家国际认证的公司鉴定的,并且有钱币经销的执照。

XYZ钱币交易所的回答显得很没有说服力,因为它:

以下哪项作为上文的后续最为恰当?

A.故意夸大了商业伦理调查员的结论,使其显得不可信。

B.指责商业伦理调查员有偏见,但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实他的指责。

C.没能证实其他钱币交易所也不能鉴定他们所卖的钱币。

D.列出了XYZ钱币交易所的优势,但没有对商业伦理调查员的问题作出回答。

E.没有对“非常稀少”这一意思含混的词作出解释。

分析:题干中商业伦理调查员所指出的问题是,XYZ钱币交易所“误导”它的客户,因为它所称的很稀有的钱币实际上很容易得到。钱币交易所的回答显然回避了商业伦理调查员提出的问题,而只是强调了自身的某些优势,比如规模大,其交易的钱币得到国际认证公司的鉴定等。这实际上是在转移论题,因而其回答是缺乏说服力的。选项D指出了这一点,作为题干的后续是恰当的。所以本题应选D。

保持论点同一的必要性在法律上也可以得到佐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

提出与案件内容无关的问题,其实质是在改变或转移论题。《刑事诉讼法》赋予审判长制止出现这种情况的权利,乃是为了确保法庭辩论始终围绕确定的议题来进行。

4.论据评估

对论据的逻辑要求也有两条:一是真实,即用以证明论点的论据,其自身的真实性应是确凿无疑的;二是独立,即论据要独立于论点,其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点。

论据的力量来自真实。如果论据本身是虚假的,或其真实性悬而未决,那怎么用它来表明论点的真实性呢?所以,对论据的评估首先要看它是否存在虚假或虚构的情况。比如,在科学研究领域,用虚构的事实材料或捏造的数据等为根据,来“证明”某一结论,这就属于“虚假论据”的情况。韩国被誉为“克隆之父”的黄禹锡,某年在美国实验室发现自己从韩国带去的1号干细胞照片清晰度不够,便给在国内的助手打电话说:“其他干细胞照片也行,寄来清晰的照片。”助手寄来的照片是清晰的,但它并不是1号干细胞的照片,黄禹锡还是将它放在论文里,发表在2004年美国《科学》杂志上,作为其科学发现的“证据”。这类科学上的造假是典型的“虚假论据”错误。在法律领域,罔顾事实做“伪证”也属这类错误。

对论据的评估还要看是否将真实性尚未确定的材料当做论据来使用,这种情况实际上是预设了论据的真实性,在逻辑上称为“预期理由”。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5:

张伟的所有课外作业都得了优,如果她的学期论文也得到优,即使不做课堂报告,她也能通过考试。不幸的是,她的学期论文没有得到优,所以她想要通过考试,就不得不做课堂报告了。

上述论证是有缺陷的,因为该论证:

A.忽略了这种可能性:如果张伟不得不做课堂报告,那么她的学期论文就没有得到优。

B.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有的学生学期论文得了优,却没有通过考试。

C.忽略了这种可能性:张伟的学期论文必须得优,否则就要做课堂报告。

D.依赖未确证的假设:如果张伟的学期论文得不到优,她不做课堂报告就通不过考试。

E.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有的学生通过了考试,学期论文却没有得优。

分析:题干中推理的前提是:如果论文得优秀且不做课堂报告,张伟也能通过考试;再根据张伟论文没有得优秀,得出结论如果她想要通过考试,就得做课堂报告。从逻辑上看,由前提是得不到该结论的。如果要确保结论成立,必须加上选项D的假设:“如果张伟的学期论文得不到优,她不做课堂报告就通不过考试。”这样,基于张伟论文没有得优秀,如果她想要通过考试,就必须做课堂报告。这是题干暗含的假设,且没有得到确证,因而题干的论证就其现有形式来看是有缺陷的。所以本题应选D。

此外,评估论据要看的是,论据的真实性是否有求于论点。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论据与论点在相互证明,论点的真实性便无从确立,逻辑上将之称为“循环论证”或“窃取论点”。

例题6:

雄孔雀漂亮的羽毛主要是吸引雌孔雀的,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漂亮的羽毛能在求偶中具有竞争的优势。一种解释是雌孔雀更愿意与拥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为偶。

以下哪项陈述准确描述了上文推论中的错误?

A.把属于人类的典型特征归属于动物。

B.把对一类事物中的个别种类断定为真的结论推广到这类事物的所有种类。

C.这种解释使用了一种原则上既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明为假的前提。

D.把所提供的需要做出解释的现象本身作为对那种现象的一种解释。

E.毫无根据地假设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有其他吸引雌孔雀的特征。

分析:题干的论点是“雄孔雀漂亮的羽毛主要是吸引雌孔雀的”,而为此提出的论据或者“解释”则是“雌孔雀更愿意与拥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为偶”,后者并没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只是将要论证的观点用另一种表达方式重复一遍而已,显然论据和论点相互循环了。选项D指出了题干论证的症结。所以本题应选D。

5.论证方式评估

对论证方式的要求,就是它能将论据和论点有效地联系起来,或者能使论据给论点足够有力的支持;而且这种联系或支持应该是理性的,也就是借助于一定的推理形式实现的。

所以,对论证方式的评估,着重是看它是否用理性的方式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起合乎上述要求的逻辑联系。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论据与论点之间是否构成正相关关系。论据要能证明论点,应与论点构成正相关关系,即能证明、支持论点的成立,而不能是不相干、甚至相互矛盾的关系。道理很简单,要是论据与论点不相干或相互矛盾,那么即使它是真实、独立的,无论用何种推理形式,都不能证明论点为真,还有可能起反向作用。所以,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性质,是论证方式评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例题7:

史密斯:一个健全的社会应当允许甚至提倡对罪大恶极者执行死刑。公开执行死刑通过其震慑作用显然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必要机制。

苏珊:你忽略了讨论这个议题的一个前提,这就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是否有权利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事实上这样的权利不存在,那么,讨论执行死刑是否可以减少恶性犯罪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事实上执行死刑可以减少恶性犯罪,则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这一事实对两人所持观点的影响?

A.两人的观点都得到加强。

B.两人的观点都未受到影响。

C.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未受影响。

D.史密斯的观点未受影响,苏珊的观点得到加强。

E.史密斯的观点得到加强,苏珊的观点受到削弱。

分析:史密斯的观点是:应当允许执行死刑,因为这可以减少犯罪。苏珊观点是:执行死刑是否可取,首先取决于社会是否有权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而不是它是否能减少犯罪。因此,执行死刑可以减少犯罪这一事实,与史密斯的观点是正相关的,提供了支持,而与苏珊的观点没有关系。所以本题应选C。

只有看清论据与论点之间关系的性质,才能判断该论证是否完成了对于所主张论点的证明。

第二,论证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是否符合相关逻辑规则或逻辑要求。论证中可能用到各种推理形式,但如果它们违背了相关的逻辑规则或逻辑要求,那就不能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或使论据提供对论点的足够支持,这样的论证当然就不合要求。

例题8:

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往往有好的效果。只有产生好的效果,一个行为才是好的行为。因此,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其实是好的。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论证中存在的错误?

A.不当地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a也是b的充分条件。

B.不当地假设:如果a不是b的必要条件,则a是b的充分条件。

C.不当地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a不是b的充分条件。

D.不当地假设:任何两个断定之间都存在条件关系。

E.不当地假设:任何两个断定之间都不存在条件关系。

分析:题干论证的结论是“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其实是好的”,其理由为“只有产生好的效果,一个行为才是好的行为”和“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往往有好的效果”。如果做一个形式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论证包含着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由肯定前件去肯定后件。我们知道,这是个无效的推理形式,因为“肯定前件式”只适用于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由此看,该论证在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选项A恰当地指出了题干论证中的推理错误。所以本题应选A。

或然性推理不能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但如果运用恰当,能满足相应的逻辑要求,依然可以使论据给论点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持。所以,如果一个论证运用的是或然性推理,那我们就要根据第五章中所提到的那些针对或然性推理进行评估的要点,对该论证加以评估,看看它是否合理,是否能被接受。

第三,在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时是否使用了非理性的方式。确定论据与论点的联系应当诉诸理性,借助于逻辑推理。一切以非理性方式联系论据与论点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也不能有效达到论证的目的。论证中常见的非理性方式有“诉诸权威”、“诉诸情感”、“诉诸无知”等。

在论证中不是通过引用真实、独立的论据加上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证明所主张的观点,而是以自己提出的论点出自什么权威机构或权威人士之口,或者得到了他们的赞同、认可等为理由,这就是“诉诸权威”。权威机构或权威人士在某一特定领域术有专攻,有高于常人的学识,他们发表意见一般也比较慎重、严谨,所以往往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比如,对于某一项科研成果的鉴定,一位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比一名在校学生的看法,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尊重。但权威的意见不足以作为论证的逻辑依据,他们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也有受利益所惑的时候;而且“诉诸权威”有可能演变为“以权压人”、藐视真理。一个观点是否能成立,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事实根据,而不在于它出自谁人之口,不在于赞同、认可这一观点的机构或人士是什么身份,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权力。“诉诸权威”是非理性的、不恰当的论证方式。

在论证中用各种方式激起人们心理上的同情、怜悯、恐惧、愤怒等情感,以此支持自己所主张的论点,诱导人们相信或接受它,这种“诉诸情感”的方式与理性要求是相悖的。有时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你纵然告诉一个正在热恋的人说,他的情人对他的爱情是假的,并且拿出20种证据来,证明他的情人对他不忠,可是她只用三句甜语,就会使一切证据归于无效。”[4]但情感可能遮蔽事实真相,可能使人失去理智,从而难以对事实做出冷静、客观的判断。因此,单靠煽动人的情感的方式来证明所主张的观点不是一种恰当的论证方式。“她是位善良的单身母亲,虽然犯了罪,但你们忍心把她投入监狱,让两位无辜的孩子失去母爱吗?”在法庭上这样的辩词固然能打动人心,但不能以此代替以事实为根据对案件做出理性的判断。

以当事人没有某方面的知识、或某些事实真相尚不明了为由来为证明或反驳某一论点,这就是“诉诸无知”。例如,某些领导干部贪污巨额公款,事发后为自己开脱,说他平时公务缠身,疏于学习,法律意识不强,不了解党纪国法的有关规定,因而犯了错。这样的说辞即使是真的,也难以减轻他的罪责。如果对党纪国法的无知可以成为贪污的理由,那文盲就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了!总之,“无知”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根据,“诉诸无知”同样是非理性的论证方式。

例题9:

哲学家:在18世纪,某篇关于运动是绝对的论文断言,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可以不参照任何其他物体的位置而测得。不过,一位颇受尊重的物理学家声称,这篇论文是不连贯的。既然一篇不连贯的论文不能认为是对实在的描述,故运动不可能是绝对的。

这个哲学家的论证使用了下面哪一种论证方法或技巧?

A.使用专业术语来说服别人。

B.依赖某个专家的权威来支持一个前提。

C.使用实验结果来说明所提到的位置变化是合理的。

D.观察到某物在实验条件下是某种情况,推出该物在任何情况下也是这种情况。

E.通过指出文章作者的个人缺陷来反驳文章的观点。

分析:题干中哲学家要否定某篇关于运动是绝对的论文的一个断言,他提出的唯一理由是一位颇受尊重的物理学家关于该文的评价。显然,这是一种以权威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根据的方式,选项B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点。所以本题应选B。

再看一个练习:

例题10:

居民苏女士在菜市场看到某摊位出售的鹌鹑蛋色泽新鲜、形态圆润,且价格便宜,于是买了一箱。回家后发现有些鹌鹑蛋打不破,甚至丢在地上也摔不坏。再细闻,已经打破的鹌鹑蛋有一股刺鼻的消毒液味道。她投诉至菜市场管理部门,结果一位工作人员声称,鹌鹑蛋目前还没有国家质量标准,无法判定它有质量问题。所以他坚持这箱鹌鹑蛋没有质量问题。

以下哪项与该工作人员作出结论的方式最为相似?

A.不能证明宇宙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宇宙是有边际的。

B.“驴友论坛”还没有论坛规范,所以管理人员没有权利删除帖子。

C.小偷在逃跑途中跳入2米深的河中,事主认为没有责任,因此不予施救。

D.并非外星人不存在,所以外星人存在。

E.慈善晚会上的假唱行为不属于商业管理范围,因此相关部门无法对此进行处罚。

分析:题干中菜市场工作人员根据“无法判定它有质量问题”推出“这箱鹌鹑蛋没有质量问题”,其形式为:S并不被知道或没有被证明为真,所以S是假的,这种论证方式缺乏说服力。对某件事情不知情,既不能用来证明某事为真,也不能用来证明某事为假。选项A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本题应选A。

以上从五个方面谈了对论证的评估。其中,论证结构的识别是基础,而对议题、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的逐一分析则是论证评估的实质步骤,由此可对一个论证在逻辑上是否站得住、它的整体质量如何获得清晰的认识,进而确定自己的态度,是接受还是拒斥它。严格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来确立对某一论证或观点的态度,这乃批判性思维训练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之一。

思维演练题 (www.xing528.com)

(一)对论证结构做逻辑分析

1.陈先生:未经许可侵入别人的电脑,就好像开偷来的汽车撞伤了人,这些都是犯罪行为。但后者性质更严重,因为它既侵占了有形财产,又造成了人身伤害;而前者只是在虚拟世界中捣乱。

林女士:我不同意。例如,非法侵入医院的电脑,有可能扰乱医疗数据,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非法侵入电脑同样会造成人身伤害。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两人争论的焦点?

A.非法侵入别人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是否同样会危及人的生命?

B.非法侵入别人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是否都构成犯罪?

C.非法侵入别人电脑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是否是同样性质的犯罪?

D.非法侵入别人电脑的犯罪性质是否和开偷来的汽车伤人一样严重?

E.是否只有侵占有形财产才构成犯罪?

2.张教授:和谐的本质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是和谐的,例如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克隆人是破坏社会和谐的一种潜在危险。

李研究员:你设想的那种危险是不现实的。因为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完全相同的仅仅是遗传基因。克隆人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在外形、个性和人生目标等诸方面形成自己的不同特点。如果说克隆人有可能破坏社会和谐的话,我看一个现实危险是,有人可能把他的复制品当做自己的活“器官银行”。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张教授和李研究员争论的焦点?

A.克隆人是否会破坏社会的和谐?

B.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的遗传基因是否可能不同?

C.一个人和他的克隆复制品是否完全相同?

D.和谐的本质是否为多样性的统一?

E.是否可能有人把他的克隆复制品当做自己的活“器官银行”?

3.张强:快速而精确地处理订单的程序有助于我们的交易。为了增加利润,我们应该运用电子程序而不是手工操作。运用电子程序,客户的订单就会直接进入所有相关的队列之中。

李明:如果我们启用电子订单程序,我们的收入将会减少。很多人在下订单时更愿意与人打交道。如果我们转换成电子订单程序,我们的交易会看起来冷漠而且非人性化,我们吸引的顾客就会减少。

张强和李明的意见分歧在于:

A.电子订单程序是否比手工订单程序更快、更精确?

B.更快且更精确的订单程序是否会有益于他们的财政收益?

C.改用电子订单程序是否会有益于他们的财政收益?

D.对多数客户而言,电子订单程序是否真的显得冷漠和非人性化?

E.电子订单程序是否比手工操作程序更快速而精确?

4.郑女士:衡远市过去十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比易阳市高,因此衡远市的经济前景比易阳市好。

胡先生: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衡远市GDP增长率虽然比易阳市高,但易阳市的GDP数值却更大。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郑女士和胡先生争议的焦点?

A.易阳市的GDP数值是否确实比衡远市大?

B.衡远市的GDP增长率是否确实比易阳市高?

C.一个城市的GDP数值大,是否经济前景一定好?

D.一个城市的GDP增长率高,是否经济前景一定好?

E.比较两个城市的经济前景,GDP数值与GDP增长率哪个更重要?

5.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由于他的学说假设了未经验明的足以使大陆漂移的动力,所以遭到强烈反对。我们现在接受魏格纳的理论,并不是因为我们确认了足以使大陆漂移的动力,而是因为新的仪器最终使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去确认大陆的移动。

以上事例最好地说明了以下哪一项有关科学的陈述?

A.科学的目标是用一个简单和谐的理论去精确地解释自然界的多样性。

B.在对自然界进行数学描述的过程中,科学在识别潜在动力方面已经变得非常精确。

C.借助于统计方法和概率论,科学从对单一现象的描述转向对事物整体的研究。

D.当一个理论假定的事件被确认时,即使没有对该事件形成的原因做出解释,也可以接受该理论。

E.科学研究中提出的假设往往受一定理论观念的制约和影响。

6.哥白尼的天体系统理论优于托勒密的理论,而且它刚提出来时就比后者更好,尽管当时所有的观察结果与两个理论都相符合。托勒密认为星体围绕地球高速旋转,哥白尼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正确地提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理论,即地球围绕地轴旋转。

以上论述与下面哪项中所陈述的一般原则最相吻合?

A.在对相互竞争的科学理论进行选择时,应当把简单性作为唯一的决定因素。

B.在其他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中较为简单的那个在科学上更重要。

C.在其他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中较为复杂的那个是较差的。

D.如果一个理论看起来是真的,另一个理论看起来是假的,那么,两者中看起来是真的那个理论更好。

E.在对相互竞争的科学理论进行选择时,应该仔细比较其中哪个更符合实验观察结果。

7.生活应该是一系列冒险,它很有乐趣,偶尔让人感到兴奋,有时却好像是通向不可预知未来的痛苦旅程。当你试图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生活时,即使你身处沙漠中,也会遇到灵感之井、妙想之泉,它们却不是能事先拥有的。

下面哪一个选项所强调的意思与题干的主旨相同?

A.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B.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假如我知道写诗的结果,我就不会开始写诗。

C.法国化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D.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存在的不都是合理的。

E.美国哲学家怀特海说,观念的改变损失最小,成就最大。

8.赞扬一个历史学家对于具体历史事件阐述的准确性,就如同是在赞扬一个建筑师在完成一项宏伟建筑物时使用了合格的水泥、钢筋和砖瓦,而不是赞扬一个建筑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合格的水泥、钢筋和砖瓦。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

A.合格的建筑材料对于完成一项宏伟的建筑是不可缺少的。

B.准确地把握具体的历史事件,对于科学地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缺少的。

C.建筑材料供应商和建筑师不同,他的任务仅是提供合格的建筑材料。

D.就如同一个建筑师一样,一个历史学家的成就,不可能脱离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

E.一个历史学家必须准确地阐述具体的历史事件,但这不是他的主要任务。

9.诸如“善良”、“棒极了”一类的语词,能引起人们积极的反应;而“邪恶”、“恶心”之类的语词,则能引起人们消极的反应。最近的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无意义的语词也能引起人们积极或消极的反应。这说明,人们对语词的反应不仅受语词意思的影响,而且受语词发音的影响。

“许多无意义的语词能引起人们积极或消极的反应”,这一论断在上述论证中起到了以下哪种作用?

A.它是一个前提,用来支持“所有的语词都能引起人们积极或消极反应”这个结论。

B.它是一个结论,支持该结论的唯一证据就是声称人们对语词的反应只受语词的意思和发音的影响。

C.它是一个结论,该结论部分地得到了有意义的语词能引起人们积极或消极的反应的支持。

D.它是一个前提,用来支持“人们对语词的反应不仅受语词意思的影响,而且受语词发音的影响”。

E.它是一个论据,用来驳斥“诸如‘善良’、‘棒极了’一类的语词,能引起人们积极的反应”这一说法。

10.法学家: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规定,对75周岁以上的老人不适用死刑,这一修改引起不小的争论。有人说,如果这样规定,一些犯罪集团可能会专门雇佣75岁以上的老人去犯罪。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按照这种逻辑,不满18岁的人不判处死刑,一些犯罪集团也会专门雇佣不满18岁的人去犯罪,我们是否应当判处不满18岁人的死刑呢?

上面的论证使用了以下哪一种论证技巧?

A.通过表明一个观点不符合已知的事实,来论证这个观点为假。

B.通过表明一个观点缺乏事实的支持,来论证这个观点不能成立。

C.通过假设一个观点为正确会导致明显荒谬的结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D.通过表明一个观点违反公认的一般性准则,来论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E.通过证明一个观点为假,来说明与此相矛盾的一个观点为真。

11.一种流行说法是,多吃巧克力会引起皮肤特别是脸上长粉刺。确实,许多长粉刺的人都证实,他们皮肤上的粉刺都是在大量吃了巧克力以后出现的。但是,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把结果当成了原因。最近一些科学研究指出,荷尔蒙的改变加上精神压力会引发粉刺,有证据表明,喜欢吃巧克力的人,在遇到精神压力时会吃更多的巧克力。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题干所运用的方法?

A.引用反例,对所要反驳的观点之论据的准确性提出质疑。

B.提出新的论据,对所要反驳的观点之论据作出不同的解释。

C.运用科学权威的个人影响来破除人们对流行观点的盲从。

D.提出所要反驳的观点会引申出自相矛盾的结论。

E.指出所要反驳的观点是基于小概率事件轻率概括出来的结论。

12.小李:如果在视觉上不能辨别艺术复制品和真品之间的差异,那么复制品就应该和真品的价值一样。因为如果两件艺术品在视觉上无差异,那么它们就有相同的品质。要是它们有相同的品质,它们的价格就应该相等。

小王:你对艺术品的了解太少啦!即使某人做了一件精致的复制品,并且在视觉上难以把这件复制品与真品区别开来,由于这件复制品和真品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不能算有同样的品质。现代人重塑的兵马俑再逼真,也不能与秦陵的兵马俑相提并论。

小王用下列哪项方法驳斥小李的论证?

A.攻击小李的一个假设,这个假设认为:一件艺术品的价格表明它的价值。

B.提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削弱对方的一个断言,它是对方得出结论的基础。

C.对小李的一个断言提出质疑,这个断言是:在视觉上难以把一件精致的复制品和真品区别开来。

D.给出确认小李不能判断一件艺术品品质的理由,这个理由是小李对艺术品的鉴赏还缺乏经验。

E.提出一个标准,依据这个标准,可判定两件艺术品是否可从视觉上加以区别。

13.小陈:目前1996D3彗星的部分轨道远离太阳,最近却可以通过太空望远镜发现其发出闪烁光。过去人们从来没有观察到远离太阳的彗星出现这样的闪光,所以这种闪烁必然是不寻常的现象。

小王:通常人们都不会去观察那些远离太阳的彗星,这次发现的1996D3彗星闪烁光是有人通过持续而细心的追踪观测而获得的。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概括了小王反驳小陈的观点所使用的方法?

A.指出小陈使用的关键概念含义模糊。

B.指出小陈的论据明显缺乏说服力。

C.指出小陈的论据自相矛盾。

D.不同意小陈的结论,并且对小陈的论据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E.同意小陈的结论,但对小陈的论据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14.张教授:在我国大陆架外围海域建设新油井的计划不足取,因为由此带来的收益不足以补偿由此带来生态破坏的风险。目前我国每年海底石油的产量,还不能满足我国一天石油的需求量,而上述拟建中的新油井,最多只能使这个数量增加0.1%。

李研究员:你的论证不能成立。你能因为新建的防护林不能在一夜之间消灭北京的沙尘暴,而反对实施防护林计划吗?

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概括了李研究员的反驳所运用的方法?

A.提出了一个比对方更有力的论据。

B.构造了一个和对方类似的论证,但这个论证的结论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C.提出了一个反例来反驳对方的一般性结论。

D.指出对方在一个关键性数据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含混。

E.指出对方对所引用数据的解释有误,即使这些数据自身并非不准确。

15.去年经纬汽车专卖店调高了营销人员的营销业绩奖励比例。专卖店李经理打算在新的一年继续执行该奖励比例,因为去年该店的汽车销售数量较前年增加了16%。陈副经理对此持怀疑态度。她指出,他们的竞争对手并没有调整营销人员的奖励比例,但在过去的一年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陈副经理的质疑方法?

A.运用一个反例,否定李经理的一般性结论。

B.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不符合事实。

C.运用一个反例,说明李经理的论据虽然成立,但不足以推出结论。

D.指出李经理的论证对一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有误。

E.指出李经理的论证中包含自相矛盾的假设。

(二)对论证做逻辑评估

1.衣食住行,是老百姓关注的头等大事。然而,这些年“衣”已经被医院的“医”所取代。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必须迅速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下面哪一个问题对评价上述论证最为相关?

A.药品推销商的贿赂行为以及医生收红包在看病贵中起多大作用?

B.造成看病贵、看病难的最根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C.政府拨款不足在导致医疗价格上涨中起多大作用?

D.平价医院在抑制医疗价格方面起多大作用?

E.医院医疗成本上升在看病贵中起多大作用?

2.污水处理要消耗大量电力。美国某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项新的微生物电池技术,使污水产出电力的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0至50倍。运用这项技术,污水处理厂不仅可以实现电力自给,还可将多余的电力出售。可以期待,一旦这项技术投入商业运作,企业对污水处理的态度会变得积极主动,从而减轻污水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

对以下哪个问题的回答与上述判断的评估最具相关性?

A.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转让和设备成本会不会很高?

B.这种技术能否有效地处理化工厂污水中的重金属?

C.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会不会因释放甲烷而造成空气污染?

D.环保部门是否会加大对企业排污情况的监管?

E.老百姓对这种技术的支持程度如何?

3.自2003年B市取消强制婚前检查后,该市的婚前检查率从10年前接近100%降至2011年的7%,为全国倒数第一。与此同时,该市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了一倍。由此可见,取消强制婚前检查制度导致了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上升。

对以下各项问题的回答都与评价上述论证相关,除了:

A.近十年来该市的空气质量是否有明显下降?

B.近十年来在该市育龄人群中,熬夜、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否大量增加?

C.近十年来该市妇女是否推迟生育,高龄孕妇的比例是否有较大提高?

D.近十年来该市流动人口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E.近十年来该市的饮用水是否受到较严重的污染?

4.王女士:在英国,根据长子继承权的法律,男人的第一个妻子生的第一个儿子有首先继承家庭财产的权利。

张先生:你说得不对。布朗公爵夫人就合法地继承了她父亲的全部财产。

以下哪项对张先生所作断定的评价最为恰当?

A.张先生的断定是对王女士的反驳,因为他举出了一个反例。

B.张先生的断定是对王女士的反驳,因为他揭示了长子继承权性别歧视的实质。

C.张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王女士的反驳,因为任何法律都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实施。

D.张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王女士的反驳,因为他对布朗夫人继承父亲财产的合法性并未给予论证。

E.张先生的断定不能构成对王女士的反驳,因为他把王女士的话误解为只有儿子才有权继承财产。

5.警察:“你为什么骑车带人,懂不懂交通规则?”

骑车人:“我以前从没有骑车带人,这是第一次。”

下面哪段对话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的最为类似?

A.审判员:“你作案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被告:“我没有作案。”

B.母亲:“我已经告诉过你准时回来,你怎么又晚回来了?”女儿:“你总喜欢挑我的毛病。”

C.老师:“王林同学昨天怎么没完成作业?”王林:“我爸爸昨天从法国回来了。”

D.张三:“你已经停止打你的老婆了吗?”李四:“我从来就没有打过老婆。”

E.谷非:“昨晚的舞会真过瘾,特别是那位歌星特煽情。”白雪:“他长得也不错,帅呆了。”

6.李女士:我支持宏达公司雇员的投诉。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年薪还不到50 000元。

陈先生:如果说工资是主要原因的话,我很难认同你的态度。据我了解,宏达公司雇员的平均年薪超过80 000元。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陈先生反驳中存在的漏洞?

A.所反驳的并不是论辩对方事实上所持的观点。

B.在一个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没有与论辩对方保持一致。

C.在反驳过程中出现自相矛盾。

D.在反驳过程中没有对某个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保持一致。

E.对关键性数据的引用有误。

7.自从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油轮灾难和1991年中东战争以来,航空油料的价格已经巨幅上涨。在同一时期内,几种石油衍生品的价格也大幅上扬。这两个事实表明:航空油料是石油衍生品。

以下哪项陈述最好地评价了上述论证?

A.好的思维,因为航空油料是石油衍生品。

B.坏的思维,没有精确地陈述所有的事实。

C.坏的思维,同一时期内食品价格也上涨了,但这不能证明航空油料是食品。

D.坏的思维,给定关于石油衍生品的事实,不能得出关于航空油料的任何结论。

E.坏的思维,从列举的事实应该推出的结论,是石油衍生品的价格上扬是导致航空油料价格上涨的原因。

8.自1990年到2005年,中国的男性超重比例从4%上升到15%,女性超重比例从11%上升到20%。同一时期,墨西哥的男性超重比例从35%上升到68%,女性超重比例从43%升到70%。由此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墨西哥,女性超重的增长速度都高于男性超重的增长速度。

以下哪项陈述最为准确地描述了上述论证的缺陷?

A.某一类个体所具有的特征通常不是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的特征。

B.中国与墨西哥两国在超重人口的起点上不具有可比性。

C.论证中提供的论据与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D.在使用统计数据时,忽视了基数、百分比和绝对值之间的相对变化。

E.其论据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可靠的验证。

9.张林是奇美公司的总经理,潘洪是奇美公司的财务主管。奇美公司每年生产的紫水晶占全世界紫水晶产品的2%。潘洪希望公司通过增加产量使公司利润增加。张林却认为:增加产量将会导致全球紫水晶价格下降,反而会导致利润减少。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张林的逻辑推断中的漏洞?

A.将长期需要与短期需要互相混淆。

B.将未加工的紫水晶与加工后紫水晶的价格互相混淆。

C.不当地假设公司的产品是与全球的紫水晶市场紧密联系的。

D.不当地假设公司的生产目标与财务目标不一定是一致的。

E.不当地假设奇美公司的产品供给变化会显著改变整个水晶市场产品的总供给。

10.今年,华泰集团旗下的泰丰公司创下了年度销售新纪录。这颇令人感到意外,因为泰丰公司的潜在市场是最小的,而且它一直是华泰集团旗下所有分公司中销售额最低的部门。

以下哪一项陈述指出了以上论述存在的问题?

A.由于泰丰公司的潜在市场最小,它是华泰集团销售额最低的部门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B.如果今年华泰集团的总销售额上升了,则泰丰公司的销售额增加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C.每个分公司的销售额是否创年度销售新纪录只是该公司自我比较的结果,不需要与其他分公司比较。

D.如果集团旗下其他分公司都创造了年度销售纪录,则泰丰公司创年度销售新纪录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E.论证没有提供泰丰公司当年市场销售额的具体数据。

11.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油井发生爆裂,大量原油泄漏。该公司立即并持续使用化学分散剂来分解浮油。美国众议院能源和环境委员会主席埃德·谢基对化学分散剂的安全性提出了严重质疑。美国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回应是:“化学分散剂是安全的,因为没有任何报告显示这种化学品进入海产品食物链并威胁到公众的健康。”

以下哪项是对上述回应的最恰当描述?

A.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回应是正确的。

B.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回应有漏洞,因为他们没有分析化学分散剂的特性,并以此为依据推出结论。

C.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回应有漏洞,因为他们的回应无法从根本上重塑民众对墨西哥湾食品安全的信心。

D.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回应有漏洞,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化学分散剂不能进入海产品食物链充分的证据。

E.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回应有漏洞,因为他们把没有证据证明某种情况的存在,当做有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

12.研究表明,在大学教师中,有90%的重度失眠者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张宏是一名大学教师,而且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所以,张宏很可能是一位重度失眠者。

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指明了上述论证中的错误?

A.它依赖一个未确证的假设: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的大学教师有90%是重度失眠者。

B.它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张宏可能属于那些10%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而没有患重度失眠症的人。

C.它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除了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以外,还有其他导致大学教师重度失眠症的原因。

D.它依赖一个未确证的假设: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是人们患重度失眠症的唯一原因。

E.它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张宏的重度失眠可能是遗传因素而非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引起的。

13.赞成死刑的人通常给出两条理由:一是对死刑的畏惧将会阻止其他人犯同样可怕的罪行;二是死刑比其他替代形式——终身监禁更省钱。但是,有可靠的研究表明:从经济角度看,终身监禁比死刑更可取。人们认为死刑省钱并不符合事实。因此,应该废除死刑。

从逻辑上来看,下面哪一项是对题干中论证的恰当评价?

A.该论证的结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B.该论证具有逻辑力量,因为它的理由真实,人命关天。

C.该论证没有考虑到赞成死刑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故它不是一个好论证。

D.废除死刑天经地义,不需要讨论。

E.该论证不是一个好论证,因为它使用了无效的推理形式。

14.在产品检验中,误检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不合格的产品定为合格;二是把合格的产品定为不合格。有甲、乙两个产品检验系统,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都能检验出所有送检的不合格产品;第二,都仍然有恰好3%的误检率;第三,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现在把这两个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使得被该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产品检验系统的误检率为0。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评价了上述论证?

A.上述论证是必然的,即如果前提真,则结论一定真。

B.上述论证很强,但不是必然的。

C.上述论证很弱,前提尽管与结论相关,但最多只为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根据。

D.上述论证的前提中包含矛盾。

E.该论证不成立,因为它把必要条件当做了充分条件。

15.在一次聚餐会上,10个吃了水果色拉的人中,有5个很快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吃剩的色拉立即被送去检验。检验的结果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的有害细菌。因此,食用水果色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

如果上述检验结果是可信的,则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A.题干的论证是成立的。

B.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事件的原因当做该事件的结果。

C.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那些吃了水果色拉后没有很快出现不适的人,过不久也出现了不适。

D.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充分利用一个有力的论据:为什么有的水果色拉食用者没有出现不适?

E.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存在,当做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

16.许多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设法了解自己。这样的人可能想了解别人,但此种愿望肯定是要落空的,因为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不可能了解别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你要了解别人,首先要了解自己。

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A.上述论证所运用的推理是成立的。

B.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得出某种结果的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

C.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不当地假设:每个人都可以了解自己。

D.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忽略了这种可能性: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

E.上述论证有漏洞,因为它基于个别性的事实轻率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注释】

[1]〔美〕欧文·M·柯匹等.逻辑学导论(第11版).张建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50页.

[2]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77页.

[3]李晓婷等.彼得·赫福德:“雕琢最多的故事”才是高标准.南方周末.2013年2月28日.第27版.

[4]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