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天下之道

《道德经》:天下之道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读译]一心想将天下据为已有随个人意志而动,视天下为已物强取豪据,我看他最终会一无所有。因而圣人能顺天道而行,无为而治,不为得而治,自然不会有什么得失之忧。世界上的事,也是在强弱中成长,无欲而争,与强求的差别,便是在人心中有为无为的一种心境。

《道德经》:天下之道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读译]一心想将天下据为已有随个人意志而动,视天下为已物强取豪据,我看他最终会一无所有。天下是神器,不是想怎么就会怎样,不会随着别人的意志而左右。强求者失败,强据者失去。因而圣人能顺天道而行,无为而治,不为得而治,自然不会有什么得失之忧。万事万物各有其性,各有其成长之道,前进跟随,缓和急进,强弱转化,得失转换皆有其来去。因而圣人处事会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而得道。

[读感]我们为人处事,时刻记住,不一定自己是对的,自己所做的所认识到的只不过是适合于自己的,每个人有每个人成长的故事和成长的道路,我们不强求别人,只是要求着互相包容,不可强而对抗,如此,自己才能好好成长。世界上的事,也是在强弱中成长,无欲而争,与强求的差别,便是在人心中有为无为的一种心境。追求极致完善往往得到的是很不完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人生的矛盾很多时候便是这样产生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简朴平凡,要有一颗平常心,才能不会产生那种怀才不遇或者感觉自己总是得不偿失的不良心境,这样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除了让自己有些不开心之外。

世界上任何事大起大落都不正常,是一种天道被破坏而产生动荡的表现,所以中国追求的和谐社会其实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政治追求,那些攻击破坏者们总是用一种强而为之的作法指责和谐执政理念自然是错误(www.xing528.com)

我们经常认为自己的思想可以改变别人的思想,事实上不是自己的思想改变别人的思想,而是思想交流之间产生更符合大家共处的思想,这才是思想交流的最好结果,我们应该放弃得失之间的成见,放宽自己的心胸,广泛的吸纳接触各种思想,去掉那些极道的,不利于世界万事万物共同发展的东西。

适合于个人与适合与世界的东西,我们要分清楚,不要把个人情绪来去主宰世界,以个人意志来决定天下去向,这必然会遭到失败。

像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们一样,以胸怀天下来治理天下,与天下同甘共苦,这才是真正治理天下者的风范作法,现在有些,只关注着自己个人得失,欲将天下作为其个人欲望的工具,他们注定是要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