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善为士者不武

道德经:善为士者不武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读感]在左人水的博客里面,看到博友中国廖放在这章的读感,直接借用,因为我觉得要我写,也写不出更好:善为士者不武——思虑周详、纵横捭阖的人不做有勇无谋的赳赳武夫。“国母”宋庆龄赞叹周恩来——“千古第一完人”,这与周恩来“善为士、善用人”密切相关。

道德经:善为士者不武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读译]善于做将师的人,不会炫耀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会被轻易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处处与人争强斗胜,善于用人的人,懂得谦逊求教,这就是不争的德行,这就是用人的力量,这就是配合天道行事的最高原则。

[读感]在左人水的博客里面,看到博友中国廖放在这章的读感,直接借用,因为我觉得要我写,也写不出更好:

善为士者不武——思虑周详、纵横捭阖的人不做有勇无谋的赳赳武夫。周恩来。他的长处不是金戈铁马,马上打天下,从黄埔军校遵义会议,周的地位比毛高,并且还是主要军事主管,但没有什么建树。直到他真正做到“善为士者不武”,辅佐毛泽东朱德,才开始显示全部优势与威力,比如在西安促成“西安事变”;在重庆联合各个党派,促成统一战线;从40年代到70年代,亲自主导各种关乎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重大而关键的谈判,所谓“谈笑间,强虏灰飞湮灭”,也只有周恩来能做到完美无暇,还游刃有余。

善战者不怒——善于指挥作战的大将之才不为情绪左右,不动如山,其疾如风。朱德。当朱德横刀立马的时候,林彪等辈还在吊着小JJ玩泥巴!当朱德操着流利的英语德语俄语一路游学德国、俄国的时候,MZD还在北大整理图书。但朱德并不以战功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主要是其他九大元帅具体操作。朱德的长处就在于一个“德”字。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时候,说:“朱毛,朱毛,我就是猪身上的一根毛啊!”除了当时朱德在国共两军中的威望,关键还是佩服朱德的为人。毛泽东后来又评价朱德说:“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刚”,更充分肯定了朱德的宽忍、谦逊、大气、坚定,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就凭这一点也是其他任何元帅所无法比拟的。前主席杨尚昆评价他:“功高不自倨,德高不自显,位高不自私。”所有这些,非“善战者不怒”不能做到。好比彭德怀,战功大,火气也大,终未得善终;林彪,战功大,心眼小,终为千夫所指。当然,话说回来,就狭义的冷兵器战争/战役而言,“善战者不怒”的代表当属林彪,尤其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其后的过长江,直至天涯海角,每一场大战,林彪的冷静与清醒都堪称一流,而且培养了一批干将(www.xing528.com)

善胜敌者不与——主导战争/竞争胜利的战略统帅不给敌方/对方任何借口、任何机会,而是让敌人/对手围着自己打转。毛泽东。从来不给予敌人可乘之机,反而处处抓住敌人的软肋。无论在井冈山,还是长征途中,或者在陕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无不处于主动之中,或者化被动为主动,即使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也要(并能)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无数次地给毛泽东送完情报送弹药,送完弹药送情报,最后终于连江山也不得不拱手相送!!

善用人者为之下——周恩来。建国之前很短时间内组织各个党派大佬齐集北京,建国之初迅速组建包容性极其广泛的政务院,建国之后组织国务与外交,集纳各个方面人才为国所用,周恩来真正做到了“善用人者为之下”。想想当年诸葛亮,如果能做到周恩来的一半,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至于累死五丈原,而且没有能够做到“后已”。“国母”宋庆龄赞叹周恩来——“千古第一完人”,这与周恩来“善为士、善用人”密切相关。

中国廖的评论基本点出了配合天道行事的最高代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建立是在先辈们的无私无悔的奉献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