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方朔与元宵节:传统礼俗成果

东方朔与元宵节:传统礼俗成果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等,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汉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民间风俗之一,是要食用以糯米粉裹馅儿制成的圆球状食品——“汤团”,民间俗称之为“元宵”。汉武帝闻言大喜,传旨依此而行,元宵等众宫女遂于当晚得以与亲人团聚,暂解离愁。“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举行规模盛大的灯会,展示艳丽多姿的花灯。

东方朔与元宵节:传统礼俗成果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等,是流行于中国民间的汉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殷商时期,人们以月亮的圆缺一次为一个月,初一日月缺,名之为“朔”,十五日月圆,名之为“望”。西汉初年,定正月为岁首,称“元月”,正月十五日夜晚,是“新年”后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觉得它象征着人间的团圆,应该像节日一样加以庆贺,于是,就将该日称之为“上元节”、“元夕节”或“元宵节”。唐代以后,民间有在当晚悬挂花灯、观赏花灯的风俗,而且自此流行开来,并沿袭成习,人们遂又将其亦称之为“灯节”了。

“元宵节”的民间风俗之一,是要食用以糯米粉裹馅儿制成的圆球状食品——“汤团”,民间俗称之为“元宵”。这一俗称的由来,是与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有些关联的。相传,在西武帝时,有一位著名的辩士,名叫东方朔,曾任太中大夫、给事中等官职。有一年腊月岁末,他正在御花园内看宫女折梅花,忽见远处一位宫女疾步向井边奔去,就马上跑过去阻拦,殷殷询问,得知这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在深宫思念家中亲人而不得相见,欲投井自尽了却一生。东方朔听后,深为元宵思亲之情所感动,又为众多宫女的不幸遭遇而惆怅,决心要设法帮助她们化解离愁。他冥思苦索,想出一条妙计。他到处向人们散布说:天上的玉皇大帝痛恨世人敬天不诚,传旨在正月十六日火烧长安,予以惩戒。这话越传越广,闹得京城内外人心惶惶。他还请一位道士朋友,向汉武帝敬献一幅揭帖,上写“长安在劫,火烧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等偈语。汉武帝十分惊恐,就向东方朔请教防解之方。东方朔道:听说天上的火神君非常喜欢吃一种食品,名叫“汤团”,如果在十五日晚让阖城士庶百姓都以糯米面裹馅儿做成汤团供奉于他,必可讨其欢悦,阻其纵火。宫城御苑于当夜在通衢巷陌、殿庭院屋都高悬红灯,点放鞭炮,燃放焰火,还要打开宫城各门,撤去守卫,让百官吏员、宫廷勋戚、宫娥彩女都出出进进往来观灯,形同火烧,定能骗过玉皇大帝,免此一劫。汉武帝闻言大喜,传旨依此而行,元宵等众宫女遂于当晚得以与亲人团聚,暂解离愁。后来,人们以该节因宫女元宵而起,而作为应节供品与食物的,又是用糯米面裹馅儿而成的“汤团”,于是就将其称之为“元宵”了。

“元宵”还有一个名称,叫做“汤圆”,说起这个名字,还有这样一段流行于民间的传说故事。据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但这个窃国大盗却处心积虑地要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家天下”的“袁氏王朝”。有一年“元宵节”,街市小贩“元宵、元宵”的叫卖声传入他的耳中,他认为“元”与“袁”、“宵”与“消”,字虽异而音相同,“元宵、元宵”的叫卖声,听起来,就如同在诅咒“袁消、袁消”一样,感到十分不悦,就下令人们从此不许叫“元宵”,强行易名为“汤圆”,以为自己“家天下”的梦呓可以“功德圆满”的吉兆,违者一律严惩。世人在他的淫威下,只好将“元宵”易名为“汤圆”。然而,事与愿违,寓意“圆满”的“汤圆”之名,却未能成为护佑他“梦圆紫禁城”的“吉瑞之兆”,而谐音“袁消”的“元宵”之声,却成为预示他“魂断黄泉路”的“谶纬之言”。袁世凯败亡后,人们虽又恢复了“元宵”之名称,但却觉得它那团团圆圆之形,恰又与祝福家家户户欢聚团圆、和睦幸福之意愿相吻合,于是将错就错把“汤圆”当做这种食品的“正名”而继续沿用下来,“元宵”之名则退而成为它的“俗名”了。(www.xing528.com)

“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举行规模盛大的灯会,展示艳丽多姿的花灯。当晚,人们全家出游,摩肩接踵逛街市、游灯海,兴高采烈赏花灯、猜灯谜,处处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这个习俗在我国流传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西汉时期即有,但那时只局限于宫廷禁苑、官宦大家有此景况可见。及至唐、宋盛世,元宵观灯就已经遍行民间,成为人们欢度“元宵节”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礼仪活动,传世的唐传奇、宋话本中就有许多描写官吏士庶男女老少闹“元宵”、逛“花灯”、观“鳌山灯海”的热闹场景,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民间将“元宵节”亦称之为“灯节”的缘故。这个习俗的由来也非常有趣,相传,在古代,有一只“神鹅”从天庭飞落人间,不幸被猎人射伤,玉皇大帝得知后,十分恼怒,就传旨于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一位善良的仙女听此讯息后,非常怜悯世人的不幸,为使人间脱此浩劫,她就故意将此消息传递世间,让人们设法提防。世人得知后,就提前从正月十三日夜晚开始,连续数日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红灯,街衢里巷处处鸣响鞭炮、燃放焰火。正月十五夜间,天兵天将正欲下凡纵火,只见人间处处红光闪耀,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阵阵炸响,条条“火龙”呼啸飞升,于是以为人间已经烧着,就回奏交差了。此后,人们为了感谢使自己得以逃脱浩劫的善良仙女,就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形成连续数日悬挂花灯、鸣放鞭炮、燃点焰火的民间习俗,直至今日,这种风俗习惯仍在中华大地广泛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