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节水型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和谐宁夏

构建节水型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和谐宁夏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国务院将“重点抓好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建设”明确列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当中。目前,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试点工作的意见,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构建节水型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和谐宁夏

节水型社会

自治区水利

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于200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省区级节水型社会。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全面规划部署,启动先期试点工作

一是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机构;二是在规划和部署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县建设规划大纲》;三是将灵武市、平罗县列为省一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四是在自治区的积极引导下,银川市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五是根据区域特点将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作为突破口,印发了《加快建设现代节水型灌区的意见》,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管理,以农业节水保障工业和城市发展用水需求。

2、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开展水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区域水务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全区共成立17个水务局,其中包括全部5个地级市。深化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宁东能源基地已基本实现供水、用水和排水一体化管理,引黄灌区初步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水管单位”三位一体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围绕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先后颁布《实施〈水法〉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在全区内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颁布了《工业产品取水定额(试行)》。

3、以水权理论为指导,明晰初始水权并促进水权流转

对40亿立方米黄河水指标进行合理配置,制定了《宁夏黄河水资源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已经黄委会和自治区政府批复,将初始水权按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部门分配至各县市和灌区。积极开展水权有偿转换工作,制订了《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实施意见》《宁夏黄河水权转换实施细则》《宁夏黄河水权转换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实施水权转换,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多赢的局面。

4、推进城乡水费水价改革,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

大力推进农村水费改革,积极开展水费改革试点工作,先后印发了引黄灌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以及农业供水价格改革与水费计收管理办法。目前自流灌区已全部进行水费改革,实行“三费”合一的“一价制”水价政策,推行水管单位“一费开票到户”、农民用水者协会“一票收费到户”的水费收缴管理方式。在城市水价改革中,银川市率先在城市供水中实行阶梯式水价,有效地促进城市节水。(www.xing528.com)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水资源科学调配奠定硬件基础

积极推进水利与节水工程市场融资力度,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7年来全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总投入近60亿元,相继开工建设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节水改造与示范工程、盐环定宁夏专用工程、黄河整治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土保持和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项目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使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奠定了硬件基础。

(二)主要成效

1、2004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3月,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宁夏代表团提出的“将宁夏作为全国第一个省区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十大重点督办建议之一。6月,国务院将“重点抓好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建设”明确列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当中。

2、完成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明确了今后十五年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任务,通过了有关部委审查。目前,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试点工作的意见,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于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3、制定了水权转换总体规划,开展了水权转换试点,筹集农业节水资金1.5亿,将原用于农业的6400万立方米水量转换支持工业发展,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4、推行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参与式管理,实现了农民自主管水,水管单位直接一票收费到户,杜绝了“搭车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

5、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灌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50%,同时调整种植结构,五年来少引黄河水10亿立方米。

6、着力解决农村人饮问题,依托黄河水源,利用扬黄工程和当地库井水源,近年来共解决了205万农村人饮困难问题。

7、利用自然地势,系统整合防洪、排水等各类水工程,形成水网络体系,实行清污分离,把过去流经银川地区的几条污水沟整治为一条人工清水廊道,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06年11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