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民为民,了解一个普通基层法官的博大情怀-詹红荔

爱民为民,了解一个普通基层法官的博大情怀-詹红荔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少年审判庭工作9年,詹红荔审结未成年犯罪案件500多件涉及1140多人,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詹红荔愣住了,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一个孩子。为了感化小陈,詹红荔两次远赴他的老家调查其成长经历,又前往看守所,对陈某进行心理疏导。因抢劫被判缓刑的小黄,父亲有精神病,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多次接触以后,詹红荔发现小黄和其他少年犯不大一样,对未来仍有自己的想法。

爱民为民,了解一个普通基层法官的博大情怀-詹红荔

刘 青

10月30日一大早,新生少年服务队队员小章来到南平延平区建洲大桥前的十字路口,协管交通。带着红色帽子,袖子上箍着红袖章,手执小红旗,小章颇有些专业的样子。特地赶到现场观察小章工作情况的詹红荔,上前附在小章耳边轻声说:“红灯时,遇到着急过马路的人,记得上前告诉他这会有危险。如果是老人家或小孩,牵着他们走过去。”小章笑着答应:“知道了。”

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小章,这个爱笑的少年,曾经拿着匕首刺伤了自己的同学。“是詹妈妈改变了我的一生。如果不是她不放弃不抛弃,用缕缕温情让我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现在我绝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说起詹红荔对他的付出,小章难掩激动。

在少年审判庭工作9年,詹红荔审结未成年犯罪案件500多件涉及1140多人,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倡议和帮助下,共有315名新生少年得以继续上学或考上高中、职业学校,有3人考上大学,有70多名在出狱后找到工作。9年来,“法官妈妈”詹红荔用柔情与母爱挽救了一批又一批失足少年,用公平与正义让一个又一个痛苦的家庭重新拥有欢乐。

詹妈妈——不离不弃守护每一个“折翼天使”

“从小我就梦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未能圆梦的詹红荔却与法官这一职业结缘,走上了法官中距离孩子最近的少年审判岗位,实现她“为人师、伴成长”的梦想。

2003年,临近春节,刚到少年审判庭工作的詹红荔等一行人到省少管所慰问少年犯。会场上,细心的詹红荔发现一个孩子始终低着头,便走过去拍拍他肩膀,送上一份精心制作的贺年卡。孩子抬起头,冲詹红荔腼腆一笑。许久后的一天,詹红荔走在路上,突然,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掠过她身边,而后停靠下来。“詹法官,很感谢你,您送的贺卡我一直留着,上面的话我全记得,你还拍了我肩膀,那一下,我就知道您没有忘记我。后来我很努力,获得了减刑。现在我有工作了。”

詹红荔愣住了,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小举动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一个孩子。她猛然意识到少年审判庭法官的责任不仅仅在法庭上,爱的引领更漫长。

“少年审判有其特殊性,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个性、走向新生。”记者眼前的詹红荔,有着南方女子的清秀典雅。她个头不高,穿着合身的黑色套装,一头秀发盘在脑后,透出精明与干练。说起新生少年,她脸上不由得露出温暖的笑容,眼神中充满慈爱。

在詹红荔看来,每一个失足少年都是“折翼天使”,只要用心呼唤,没有回不了头的。她如慈母般关爱着每一个失足少年,不离不弃地守护、帮扶着他们。

小沈从小由奶奶带大,一天他回家看到邻居与奶奶发生口角并砸毁了家里的家具,小沈冲过去将已经停止侵害的邻居打成了轻伤。詹红荔第一次见到小沈时,小沈还在愤怒地吼叫着:“你们凭什么抓我?我要砍死他全家!”

“不能因为孩子的一时冲动,就毁了他的一生!”詹红荔决心将小沈从悬崖边拉拽回来。很长一段时间,看守所民警常常看到詹红荔与小沈会面的身影。一次,詹红荔发现小沈站立有些不稳,面颊发红,伸手一摸,额头烫人。她赶紧找来医生给小沈看病,并和看守所协商,给小沈换到更好的休息环境。直到看着小沈服下药躺下休息,詹红荔才松了一口气。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小沈敞开了心扉:“我恨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只知道赚钱,真希望您是我妈妈!”一句话,让詹红荔找到了重塑心灵药方

庭审时,詹红荔特地请来了小沈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还有他敬重的舅舅、姑姑和老师。詹红荔让每个人在庭上向小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为了供你读书,你父母在外打工,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还要节衣缩食。为了你,他们根本顾不上自己,而你又用什么来回报他们的爱呢?”詹红荔温婉却不乏力量的质问,让小沈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号啕大哭,跪在父母面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看到庭上悔过的孩子,詹红荔也止不住流下热泪。“孩子,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一定要好好生活,好好孝顺父母!”

在詹红荔的庭审中,永远不会缺少感动和泪水。“爱,是当好一名少年庭法官的出发点。”詹红荔从来认为,这些孩子往往缺少爱,只要付出真心,扶着他们走一段,一切都会好起来。在詹红荔心中,最珍视的称谓是“詹妈妈”。在她办公室的书架上,珍藏着许多新生少年写给她的感谢信,落款处都写着“您的孩子”。

“詹妈妈,你的爱是我改造的动力,你的爱让我告别了孤独。”这是小陈从看守所写给詹红荔的。小陈因小过节,把一少年捅死,问他是否后悔,他满不在乎。为了感化小陈,詹红荔两次远赴他的老家调查其成长经历,又前往看守所,对陈某进行心理疏导。陈某怎么也想不到,詹红荔对他的了解竟然比父母还多!

因抢劫被判缓刑的小黄,父亲精神病,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多次接触以后,詹红荔发现小黄和其他少年犯不大一样,对未来仍有自己的想法。詹红荔经常和小黄交谈,小黄有小小进步,她都给予肯定,一点点树立了小黄的信心。极少感受到母爱的小黄没有想到,会认识一个“法官妈妈”,他把紧闭的心扉打开了,说出了心愿:“我想重新上学。”

詹红荔一听,非常高兴,开始一趟又一趟往各个学校跑,希望学校能接纳这名特殊的学生。有一位校长不解地问:“你是他的什么人,干吗要为一个少年犯这么卖力?”詹红荔回答:“我是一名法官,和你们一样担负着教育的责任。不同的是,你们是在培育那些长得正的苗子,我则是在扶正那些长歪了的苗子。”终于,一所农业学校愿意接纳小黄。听到好消息,小黄在惊讶中流下了眼泪。小黄的母亲感慨地说:“我就想不通,为什么儿子有什么事情就愿意跟詹法官讲,看样子,我这个母亲做得没有詹法官好。”

小黄到学校后,詹红荔还经常找他谈心,为他鼓劲加油。小黄考出好成绩,总是第一个告知他的詹妈妈。如今,小黄已经是广州一手提袋公司的经理助理。在工作中,每次遇到挫折,小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詹妈妈商量。小黄告诉詹红荔:“没有您,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亲生母亲给了我生命,而您不但给了我生命转机,而且赋予了它新的内容,今生今世我将永远记着您,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

詹法官——廉洁公正力求每一次审理完美无憾

6年前,已经从事审判工作十多年的詹红荔经历了一次让她痛彻心扉的对话。那是2005年9月26日,在延平区看守所,16岁的小陈嘴角叼着半截香烟,一脸漠然和不屑。“他该死”、“反正我是未成年人,判不了死刑”,绝情冷漠的话,让詹红荔心中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詹红荔一遍又一遍翻阅案卷,思考着对小陈的帮教办法。就在此时,意外再次发生,小陈因琐事将看守所里一名老年犯人踢成重伤。

不知错、不认罪、不悔改,这样的孩子不多见。詹红荔决定到小陈老家去一趟。这次调查工作不仅让詹红荔找到了小陈蜕变的心理根源,更抓住了融化坚冰的突破口——审前心理干预。一次、两次、三次,在詹红荔的坚持下,小陈内心开始变化,庭审中,第一次向被害人双亲作出真诚的忏悔。

詹红荔始终坚持,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为了对少年犯进行针对性更强的心理矫正,她学习了大量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总结出一套“传承爱心,关心他人,回馈社会”的“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法,对重点少年犯进行档案式管理,先后详细记录了300多名重点少年犯的生日、犯罪动机、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及心理干预、矫正方法等。在实践中,她与同事们一块总结出颇具特色的“三三九不工作法”。

庭前,做到“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及其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与被告人见面,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了解他们对犯罪问题认识的,不开庭。(www.xing528.com)

庭中,做到“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没有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

庭后,做到“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后思想出现反复或问题没有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

说易做难,每一句简短的要求,詹红荔付出的是成倍于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哪怕只能拯救一个孩子,我的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说。

家境贫寒的小冬原本学习成绩很不错,一念之差间拿走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由于他是外来农民工的子女,落实不了帮教措施,无法判缓刑。詹红荔担心,监禁刑这样严厉的判决将会产生反效果。

于是,詹红荔一次又一次地到小冬父母暂住的社区,联系社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希望他们能做小冬的帮教人。为找一位老专家,她六次登门才等到机会说明来意。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亲戚?”詹红荔摇摇头。老人又问:“是受人之托?”詹红荔还是摇头。“那你这么花心思是为什么?”老人十分不解。詹红荔说:“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我不忍心这个孩子就此失去未来,希望您也能给孩子一次新生的机会。”

老人被打动了。小冬在社区“五老”的监护与帮助下,度过了缓刑的日子。2009年,他顺利考上了农林大学。

在詹红荔的眼中,所有孩子的本性都是好的,特定的生活境遇才导致他们误入歧途。面对他们,詹红荔付出的不仅是母亲般的爱,更担当了高度的责任。作为一名称职的法官,詹红荔坚持公平正义的信仰和追求,一次也没有让自己心中的天平失衡。

2006年10月的一天,被告人小卢的父亲来到詹红荔的办公室。“您一定要查清楚,我儿子只是在一旁帮腔,没下重手啊。”爱子心切的老卢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个红包塞给詹红荔。詹红荔推开了,说:“老卢,你的心情我理解,案件我们一定会公正审理的。这钱要用在赔付受害者的医药费上,取得受害者的谅解。”

后来,在案件中所起作用较小的小卢被从轻处罚,“詹法官是真心替我们老百姓考虑的呀!”提起詹红荔,老卢满心佩服。

还有一次,庭审后刚走下审判台的詹红荔被当事人叫到一旁,问她“昨晚吃得还不错吧”。暗示性的语言马上引起了詹红荔的警觉,经过查问,原来律师以请法官吃饭疏通案件为名向当事人索要了3000元。愤怒的詹红荔立即拉着当事人找律师对质,当场将钱如数追回还给当事人。詹红荔的“威名”从此传遍了当地法律界,被同行评价为“案件之内易于沟通,案件之外难有私交”。

詹红荔已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案近500多起,始终坚持“三三九不工作法”,做到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透过案件本身,詹红荔总是将目光投向更深邃的远方,永远追求“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詹老师——把爱延伸担起触及每一个心灵的教育责任

詹红荔从不叫领刑后回归社会的未成年被告人为“少年犯”,而是亲切地称他们“新生少年”。“这些少年分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果没人关心,没人帮助,有些可能会故态复萌,而他们的自尊心又很强,理解和支持对他们的成长十分关键。”于是,詹红荔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新生少年服务队”,给他们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机会。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小林、小严打电话和詹红荔商量,说想通过上街义唱、义卖的方式为灾区群众募捐。放下电话,詹红荔马上向院长汇报,希望院里能给予支持。院里专门指定一名副院长和党总支书记负责做好这项工作。仅用3天的时间,一场主题为“祈福灾民,天佑中华”的赈灾义演在南平激情广场举行。台上,新生少年们深情朗诵《妈妈,我们很坚强》:“妈妈,因为有您,我们不相信眼泪,是您,让我们勇敢去面对灾难;是您,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妈妈,我们站起来了,有您,我们真的很坚强……”台下,詹红荔热泪盈眶,因此她知道眼前的这些孩子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走向新生,而她的所有辛苦,都被此刻的感动埋没了。

赈灾义演,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物7万多元。演出结束,新生少年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大声地告诉观众:“灾区人民的依靠是强大的祖国,而我们的依靠是父母和法官!”

2010年闽北暴发特大洪水,詹红荔组织小何他们去南平第一技工学校帮助清理淤泥。詹红荔卷起裤脚,第一个冲进了淤泥里,瘦小的身躯因过于用力而有些微微颤抖。小何他们看着瘦弱的詹妈妈第一个“冲锋陷阵”,也一个个奋不顾身冲进淤泥。

“不管大事小事,詹妈妈都以身作则,从她身上我们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小何由衷地说:“现在,只要发现值得去做的事情,我们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平时,看到三轮车上坡有困难,会帮忙推一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一定第一个站起来让座。这些虽然都不是大事,但是因为帮助别人而得到一声谢谢或是一个微笑,心里都会暖暖的。”

对判了刑或被管教的青少年,詹红荔真情帮教;对在校青少年更是精心呵护。她不仅是一名好法官,还是一名青少年的好老师。

传统的法律知识灌输式教育较难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詹红荔便紧紧结合当今青少年的特点,创新法制教育形式,探索出一套包含预防、惩治、援救、帮教、新生等各方面各环节的新办法、新机制——组织开展延平区青少年法制漫画大赛,让青少年自己去感悟法律;策划组织了延平区中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以现场控辩的方式来诠释法律现象和常识,引领中学生的日常思维和行为习惯;制作100多幅“流动式法制宣传展板”,利用QQ为产生困惑和困难的少年提供网上咨询服务。

南平某职校,因为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被列为综治黄牌警告单位。看到一个个懵懂的少年被关进看守所,詹红荔备感心痛。于是,她在调研基础上,把一个个真实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搬上课堂,以案释法;在学校创立“青少年维权基地”,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仅一年时间,这所学校的综治重点单位“帽子”被摘除。

9年来,詹红荔的身影出现在20多所小学和职校,受教育的学生达到2.3万人;开通了延平区法院青少年维权热线,为孩子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詹红荔的校外法制教育模式推广后,延平区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下降了68%。

詹红荔,是数百名“新生少年”的妈妈,她把这些犯了错的少年当作自己的孩子,爱着他们管着他们,负责任地带着他们走上光明的新生路;她是廉洁公正的法官,始终追求公平与正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她是以身作则的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和教育青少年。

为了“法官妈妈”的角色,詹红荔付出满腔的爱,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与精力。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并荣立个人一等功。

面对众多荣誉,詹红荔时常告诫自己:“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