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田模式解答日系车质疑

本田模式解答日系车质疑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田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想做代表日本的制造业。”实际上,本田率先将安全气囊应用到日本的车型上,时间比丰田和日产都要早。事实上,在美国和日本,混合动力轿车已经得到了政府政策支持。

本田模式解答日系车质疑

2010年5月10日

伊东孝绅去年就任本田汽车公司第七任社长的时候,虽然全球经济形势还不很明朗,但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说:“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达到58万辆,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今年,本田销售同样火热,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伊东孝绅上任后,本田的产品思路更加清晰:开发出价格能被消费者接受,同时又具备卓越环保性能、魅力凸显的划时代新产品。第一次来参加中国车展的伊东孝绅带来了本田的环保车型,包括燃料电池电动车和纯电动车。他认为,为了最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最应该优先考虑的是发展普及混合动力车型。

同为日系车,本田是否受到丰田召回事件的波及?对这个问题,伊东社长没有回避,他坦诚地表示愿意从中汲取教训。他说:“对于本田来说,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影响。我们从丰田的召回事件当中吸取了一些教训,那就是如何加强品质保障。”

“从本田角度来说,我们并没有想做代表日本的制造业。”伊东孝绅详细阐述了本田一贯执行的“本田模式”——六大区域本部各自独立经营又形成互补,他说:“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在中国的本田怎么样。”

记者:丰田召回事件后,大家对日系汽车的质量不免有一些质疑,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消除质疑?

伊东孝绅:丰田召回在北美影响比较大,这是丰田本身的问题,也是丰田和政府之间,以及丰田和客户之间的问题。对本田来说,我们长期坚持地区性经营,目前,我们在全球有六大本部区域,包括北美、南美、欧洲、中国、日本和亚太。各地区的生产、经营、售后服务、品质等全方位的管理都由所在地区负责经营,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最迅速、最及时的应对,这样的体制能够保证我们在这一方面非常有自信。

记者:现在市场呼吁所有车型都加装“刹车优先系统”,你认为有必要吗?

伊东孝绅:刹车优先,关于这一个系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和叫法。今后,我们也将在本田所有新车型上安装刹车优先系统。

记者:作为技术出身的掌门人,你怎样评价本田在世界汽车市场的地位?

伊东孝绅:我对本田技术方面是很有自信的,我认为我们是一流的技术型企业,尤其在汽车的环保技术和安全技术等方面。

大家知道,所有车型上会安装安全气囊。实际上,本田率先将安全气囊应用到日本的车型上,时间比丰田和日产都要早。我们对安全气囊的研究有16年的历史,投入了大量坚实的研究和研发工作。

关于环保技术,二氧化碳减排之前的课题是减少废气排放。本田很早就已经研发出了CVCC技术,目前我们需要着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燃油的效率。在这方面,实际上我们的电动车型早在1997年就在日本和美国通过租赁销售积累了很多技术和市场经验。

记者:你如何评价中国同行的技术水平?你个人认为,中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的汽车技术有什么样的差距?

伊东孝绅:大家都知道,本田是从摩托车起步的汽车厂家。我们很自豪地说,我们在摩托车方面的技术是第一的,然而当我们进入中国市场后发现,中国本土的摩托车企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汽车市场,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在这方面,我们一点疏忽都不能有,时不我待,本田必须要加强技术研发,因为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太快了,非常快。

记者:现在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把研发,甚至整个产业链搬到中国,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研发,在这方面本田有何打算?

伊东孝绅:的确,中国的合资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在推进合资企业发展方面,我们强调的是本田对本地化研发方面的新举措。我们在北京车展发布了自主品牌“理念”(Everus),其量产车计划在广州车展亮相。东风本田也会启动自主研发项目,这是我们在研发本地化方面的举措。我们的理解是,合资并非单独靠产量领先,而是要推动企业真正本地化的发展,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自主研发的项目。

至于产业链,中国在本田全球布局中是非常重要的区域。我们在中国有一个零部件制造公司,它是我们在全球为数不多的生产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公司,未来我们会把它作为核心零部件的基地,包括变速箱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生产之后,供给全球各地。(www.xing528.com)

记者:中国市场持续的旺盛需求使得许多汽车厂家纷纷扩大产能,在这方面,本田做了什么?

伊东孝绅:根据市场变化,我们的生产能力也在不断调整。现在,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已经动工了,广汽本田也正在考虑扩大产能。也许跟其他公司比,我们的动作略微显慢,但是本田一贯的经营作风就是坚持谨慎和坚实的态度,我们不会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我们也在反省,是不是把金融危机判断得过于严重了?总之,我们会尽快扩展生产能力,以便使整个生产规模能够跟上市场需要。

记者:本田是否考虑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轿车?

伊东孝绅:目前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计划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轿车。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环保车型,混合动力轿车的普及或许还需要20年甚至30年。就目前而言,突飞猛进的发展还不太现实。也许吧,三五年之后,混合动力市场会慢慢扩大。

事实上,在美国和日本,混合动力轿车已经得到了政府政策支持。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优惠政策,混合动力车型比在中国普及得快一些。

记者:在你看来,中国市场对混合动力轿车是否有足够的需求?

伊东孝绅:我认为,混合动力轿车在中国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混合动力是目前可能性最大的新能源技术。我们注意到,中国对排放和油耗方面的限制政策越来越明确,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对中国市场来说,油电混合动力是不可或缺的环保技术。我们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来安排下一步的车型计划,在市场以及政策环境成熟之后,我们会考虑投放。

记者:在日本汽车市场,现在混合动力轿车所占比例是多少?日本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已经进入了起步阶段?

伊东孝绅:坦率地说,日本的混合动力轿车卖得那么好,很大原因是受日本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政策扶持,我想,日本的情况也会和中国市场情况差不多。

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让消费者完全自己掏钱买混合动力轿车,单是开发成本反映到车价上,这么高的成本消费者一定很难接受。

从消费者意识来说,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差不多,中国市场新能源产品意识的提高甚至会比日本市场还要快。基于这个分析,我们开始把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到中国市场,为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在中国市场进行环保意识启蒙活动,争取让中国环保汽车的时代早一天到来。我的经验告诉我,一旦感受到低油耗的好处,就很难再接受高油耗。我在日本曾经驾驶过Insight的车型,和普通的汽油车型比,油耗低30%至40%。如果消费者一旦接受了这个油耗水平,就很难再返回驾驶普通、传统的汽油车型。

记者:本田长期关注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目前有什么最新进展?

伊东孝绅:电动车最大的瓶颈是电池本身的性能。首先,电池的重量会影响到车的重量,影响整车性能的发挥。其次,充电时间较长,每一次充电最快也得30分钟以上。第三,续航时间短。所以,它不能完全取代既有的车。基于电动汽车的特点,我们把电动汽车定义为可供在城市使用的短距离移动工具。

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燃料电池电动车是所有汽车工程师的梦想。为什么?因为燃料电池电动车无论从每次加氢的续航里程,还是外观布局等,都能够完全替代现有的车,同时它就环保而言是零污染。我们是追求梦想的企业,正是因为这种驱动,我们把未来开发的重点定位在几近完美的燃料电池电动车。当然,燃料电池电动车也有它普及的瓶颈,其中包括加氢站辅助设施的建设

记者:伊东社长有没有信心在自己任期内使本田成为日本制造业的代表?

伊东孝绅:从本田角度说,我们并没有想做代表日本的制造业。作为国际化企业,本田的初衷并不是从日本到美国,或者从日本到中国。我们更关注的是,在美国的本田怎么样,在中国的本田怎么样。所以,我们采取六大区域本部的经营体制,每一个地区有相当独立的决策权和自主权。无论在哪一个区域本部,本田就是本田,而不是作为一个日本企业在全球开展业务。在六大区域本部的体制下,每个区域本部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确保实现最佳的经营状态。当然,各个区域本部之间也会进行资源、产品、技术以及供应体系的互补等,通过相对独立的经营和互补达到最佳经营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