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免疫力,长寿之道

提高免疫力,长寿之道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章了解身体结构才可以长寿时常给身体降温好吗我前面说过:“无论什么样的病,想办法使血流顺畅、体温上升的话,就都能治好”。中暑、日晒晕池等症状是线粒体达到极限,被过量活性化作用,杀死本体的细胞。线粒体多的地方是心肌和脑神经,所以心脏受损害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中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除此之外,糖酵解系统有促使细胞分裂的性质,而线粒体系统有抑制细胞分裂的性质。

提高免疫力,长寿之道

第4章 了解身体结构才可以长寿

时常给身体降温好吗

我前面说过:“无论什么样的病,想办法使血流顺畅、体温上升的话,就都能治好”。的确,提高基础体温后,人体的综合免疫力就能得到提高。然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需要平衡,所以还不能一味地升高体温,也要适时地给身体降温,才能使这两种神经得到平衡。

以这种认识为起点的,是在我们细胞中进行能量生成的“糖酵解系统”和“线粒体系统”的能量生成体系。

人类有两个能量生成系统:糖酵解系统和线粒体系统。

糖酵解系统——是在几乎没有氧气的远古时代里应有的状态遗迹。在细胞质中且无氧状态下使用葡萄糖生产能量。使用突发力,和无氧运动有关。糖酵解系统中细胞分裂迅速,最活泼,工作温度在33℃左右,是比正常体温低的温度。

线粒体系统——是在氧气丰富的地球上诞生的新生命体系。细胞内的线粒体从氧气中吸收营养,用柠檬酸线路和电子传导系统制造能量,和有氧运动有关,能做持久力使用。含有丰富线粒体的细胞分裂迟缓,但最有活力,工作温度比正常体温稍高一些,在38℃左右。

疾病之谜、癌症之谜、老化之谜、受精之谜等都在这里集中了。

为渡过危机的糖酵解系统

简而言之,人类的细胞具有糖酵解系统和线粒体系统这两种类型的“发电厂”。

糖酵解系统是不使用氧气而生产能量的发电厂,能产生瞬间突发力,肩负着无氧运动,比如短跑等运动。

突发力和血流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一般认为“血管是为了让血液流动的”,但停止流血也是血管的功能。

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脸色会变得好看,脸色不好的人的血流几乎是静止的。一般红细胞的直径为8微米,毛细血管的直径也为8微米。那为什么要拥挤着使血液流动呢?实际上人体内的血液并不是都在流动着的。

粗血管依靠心脏这种泵体来使血液流动,而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会随时停止。检查血流时会发现,脸色好的人一旦生气,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马上就停止流动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血流不停止的话,突发力就无法发挥出来。糖酵解系统使血液停止流动,创造了无氧和低体温条件,从而发挥作用。百米赛跑、生气都属于这种突发力的情况。就是说,突发力是越过危机的身体健康状态。

越过危机,攻击对手,从危险的对手中逃出来的敏捷动作,血流若不停止是无法办到的。

稳重的人体内血液总是在流动的。有气魄的人为了要发出这种气魄,有时就要使血液流动停止。在血液停止流动的同时,红细胞就像念珠子一样开始连接,更进一步地阻止了血液的流动。

所以,血液并非总是顺畅地流动。停止血液流动,才能将突发力、气魄发挥出来。

为了持久的“线粒体系统”

和糖酵解系统相反,线粒体系统是使用氧气制造能量的发电厂,像长跑健美操等需长时间的运动,就由身体中持久的有氧运动系统来承担。

线粒体多的地方是心肌,一个细胞大约有5000个线粒体。因为心脏是有最有持久力的脏器。骨骼中的骨骼肌和脑神经中的线粒体也很多。

不停息地劳动着的绝大多数是心肌、骨骼里的红筋和脑细胞。睡觉时做梦,这是大脑还在工作着的表现。

线粒体多的地方会很温暖,心脏大约有40℃左右的温度。红筋也会在马拉松比赛中上升到45℃左右,线粒体要在很高的温度下生存和工作。

就这样,我们的身体中既有冰冷的世界,也有温暖的世界。当我们面临令人恼火、不讲理的状况时,有时候必须要使血流停止下来。血液总是顺畅地流动的话,身体就会过热了。

用“耗油量”来比较一下,绝对是线粒体系统更好,但突发力在糖酵解系统中占优胜。

这种功能是和地球进化的历史有关的。大约20亿年前,在地球诞生了糖酵解系统和线粒体系统两种系统合为一体的发电体系,现在地球的大气中氧气占21%,剩余几乎都是氮气。而20亿年前,氧气的浓度是2%。当时,叶绿体的祖先创造出了氧气。成为我们祖先的细胞在没有氧气的世界中生存了下来,并表示“氧气这种奇怪的东西四处飘动,很讨厌”。

多亏了这种“奇怪的东西”,只有与氧气来制造能量的线粒体合为一体,我们的祖先细胞才能在氧气浓度不断提高的环境中,保存生命,活了下来。

线粒体原本是和细胞有别的微生物,是居住在细胞中的微生物,现在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细胞内器官

氧气不足时代的生命结构(无氧呼吸)和氧气大量产生后的生命结构(有氧呼吸),是在完全不同的地球时代和当时环境中的产物。

线粒体系统失控——中暑

近年来,一到夏天人们经常提到的话题就是“中暑”。这是由于线粒体过量活性化而引发的。线粒体把运送氧气呼吸酶细胞色素C运到细胞外,把细胞杀死而引发了“细胞凋亡”的现象,这种集体引发的现象就是中暑。

中暑、日晒晕池等症状是线粒体达到极限,被过量活性化作用,杀死本体的细胞。即使不是太阳直射,晕池等中暑也是因为线粒体机能达到界限所致。

线粒体多的地方是心肌和脑神经,所以心脏受损害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中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如果想使体温降低必须发汗,而汗只能与盐分一起排出。为此,将排除身体中大量的钠。为了身体健康而控制盐分的各位中老年朋友们,体内盐分不足也是很危险的情况。

现在,每年的夏天都很炎热。若想能忍耐酷暑高温的话,就必须增加线粒体。像精力旺盛的高中生那样,在炎热的酷暑中锻炼身体,摄取充足的盐分和水分,线粒体也会增加,这样就能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天。

常在空调房间里的人,因为温度低而很少出汗。不在室外玩耍,总把自己关在只有20℃~22℃的冷空调屋中的人是不会出汗的,他们不是用出汗来调节自身体温,而是依靠空调来调节外部的温度,这样的人将会成为严重依赖空调的体质

这类人因为不增加线粒体而身体严重超负,来到户外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中暑。

上了年纪的人即使不吃很多也有持久力

“糖醇解系统能在瞬间产生能量,但消耗不好”“线粒体系统能稳定地生产能量,消耗非常好”。除此之外,糖酵解系统有促使细胞分裂的性质,而线粒体系统有抑制细胞分裂的性质。

如前所述,线粒体系统要在体温37℃~38℃的温度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功效,而糖酵解系统要在33℃这样低温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功效。两者的使用比例大约是一比一,并随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发生变化。

儿童时期糖醇解系统占优位,因为细胞分裂旺盛,所以儿童特别好动。还有,由于细胞分裂体积变大,消耗又不好,所以怎么吃也感觉没吃饱,还没有持久的耐力。

随着年龄增长,线粒体系统渐渐占主体地位。因为消耗非常好,就没有吃的欲望了。而且持久力也强,但取而代之的是细胞分裂减少了。所以人到老年就会“皮肤分裂减少,变成干燥不润滑的状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吃食物的量也在减少了,但这绝不是体力下降了,而是没有必要吃了。

老年人不擅长使用突发力,但持久力也没那么衰弱。所以,能量效率还很高,因此老年人还可以发挥能为社会做贡献的特长。

人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要向消耗好的线粒体方向转换,所以,食物量少是必然的,不用担心。

只是热,实际上也不好

不需要高体温,线粒体少,分裂糖酵解系统的细胞代表是精子,精子的数量增长时适当的冷一些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在每年最寒冷的一月份、二月份,很多地方都有男性裸体节,可以说这也是为了增长精子数量、繁衍子孙后代而举行的节日。

现今的年轻人中精子数量明显减少,也许是把兜裆布换成了裤衩,温度升高、通风不好的缘故吧,因为精子不冷就不能分裂。一个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是100~200个,而精子中线粒体少。

还有,胎儿有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为什么分裂呢?是因为成为了糖酵解系统中有利的低氧的缘故,顺便说一下,胎儿的分裂速度和癌细胞分裂速度大体相当。

胎儿细胞分裂的最初阶段,可以发现线粒体数量很多,分裂的最终阶段,到胎儿的成长期时几乎看不到线粒体,那是因为低氧气环境把线粒体的功能和分裂停止了。

再说说动物是怎么做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呢?是通过胎盘来降低氧气分压的方法。

哺乳类动物将母体的血液带入胎盘,但是母体的血液不直接进入胎儿的体内。通过静脉将氧气浓度降到四分之一,这种低氧降低胎儿的氧气分压,即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又进行分裂。

在分裂世界的糖酵解系统中,也包含皮肤,要想使线粒体少的皮肤更结实,就要将其置入寒冷之中。自古就有用干布擦身,冬季练功锻炼及“小孩是风的儿子”这一说法,在外面玩耍让皮肤在寒冷中得到锻炼也是健康之道。以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让孩子去外面玩,这样皮肤增厚变结实。在冬天越是赤脚越会很健康。所以,我们不仅仅强调温暖了就好,身体中也有地方需要凉一些,该在寒冷的地方就必须寒冷。

糖酵解系统的生命体讨厌氧气,但有寄生喜欢氧气的线粒体,所以本体将由被酸化而老化下去,直至最后死亡。

可是,如果人老化直至死亡却没能留下子孙,人类岂不是无法延续生命。所以,女性创造了作为线粒体生命体代表的卵子,男性创造了糖酵解系统生命体代表的精子。并把卵子和精子再次重新合为一体,这就是繁殖。

为了线粒体多的卵子和几乎没有线粒体的精子合为一体,线粒体中的遗传基因只有母亲这里才能继承。

温暖地方的女性寿命长

女性孕育满是线粒体的卵子,男子孕育没有线粒体、分裂的精子。因此,女性能在温暖的世界里生存,男性能在寒冷、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女性到了结婚的年龄将成熟的卵子在身体中温暖着,增加线粒体。男性从身体上露出的部分冷却地制造着精子。

男女寿命也和温度相关。在日本,女性最长寿的地方是冲绳,这是因为冲绳气温高,而冲绳的男性寿命在日本排第26位。男性最长寿的地方,是海拔高、空气稀薄的长野县。对线粒体有利的环境是冲绳,对糖酵解系统有利的是长野县。这是由于男女各自的性质而定的。女性要防止寒冷是为了培育线粒体多的卵子,温暖的地方更适合。

所以,要想长寿,女性适合在南方生活,而男性在山区生活比较理想。人体就是这样的一个体系。

人生中“多吃为好的时期”和“少吃为好的时期”

经历了儿童时期、成人时期,到了老年期,在人生的长河中,糖酵解系统和线粒体系统的作用方法是不一样的。

用爆发的突发力跑来跑去的孩子,糖酵解系统占优势,分裂也快速,有看着看着就长大了的感觉。可是,糖酵解系统能量效率不高,所以不多吃就感觉供不应求,每天吃三顿饭还是觉得吃得不够饱,所以可以在上午十点或下午三点加点间餐,否则能量的补给就会不充足。

世上有许多关于健康的说法,“一日两餐好”“早餐要吃好”“一日三餐好”等。孩子是不可以不吃早餐的。别说是不吃早餐,就是不吃间餐的话都不行。成长时期营养的充分与否非常重要。小学生阶段早饭要吃好,中间饿了要吃间餐,这样的饮食结构才合理。

在停止成长的15~18岁,分裂被限制在皮肤、骨髓、肠道里,这个时期是糖酵解系统和线粒体系统一对一的时期。

在20~60岁时的成人时期,因为这是协调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即有突发力也有持久力,既能精力充沛地工作,也有足够的忍耐力。这个糖酵解系统和线粒体系统的协调时期,和壮年的工薪阶层时期重叠。在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其说是“协调”,倒不如说是向糖酵解系统倾斜的人多一些。工作到很晚之后,带领部下到烤肉店等地方吃吃喝喝,最后再吃一点面条,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糖酵解系统的极限。

虽然是协调时期,吃许多东西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种人脸色很不好看,原因是低体温、低氧气。虽然我们身体的细胞为了能在低体温、低氧气等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但是一直延续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引发癌症。

生化学家早在八十多年前就留下过这样的话:“线粒体少,和精子、胎儿细胞那样分裂的细胞,极其相似,这也许就是糖酵解系统的生命体。”

过着严酷生活方式的人引发的返祖现象

被人们看作是可恶的东西的癌细胞,是线粒体非常少、用糖酵解系统制造能量状态的细胞。所以,其实癌症不是可恶的东西,是从线粒体系统到糖酵解系统的返祖现象。

“返祖现象”的细胞和在没有氧气的地方生存的糖酵解系统的祖先一样,20亿年前与线粒体生命体合为一体,使用了氧气。可是本体是讨厌氧气的。也就是说,如果选择任其交感神经的紧张、低体温、低氧气那样的内部环样的生存方式的话,就又返回到了20亿年前了。

再重复说一遍,可以认为,癌细胞不是特殊细胞,是为了实施能在低体温、低氧气的环境中继续生存的战略而进行的“返祖现象”。从这种意义上讲,“癌症并不是奇怪的原因不明的疾病”。

请不要讨厌紫外线

可以说“癌细胞是几乎没有线粒体的状态”,那么希望线粒体再努力一下,要怎么做才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呢?

线粒体最大的嗜好是氧气和活性化,在这方面,太阳光就是微量元素射线。我们在日光浴后精神焕发,就是因为紫外线促进了线粒体产生能量。不晒太阳,线粒体就不能活性化。

夏天的时候,我也会在海上晒一个小时太阳,不晒太阳度过夏天的话,皮肤就变得没有张力。的确,不照射紫外线,会感觉皮肤白得发暗,白得不明亮。晒过太阳的皮肤才富有生命的力量,那就是线粒体的力量。可使线粒体最快活化性的是紫外线。但是,也必须注意,晒过了度就会中暑了。

适当的日光浴和线粒体活性化,会使皮肤变得更加结实而富有弹性,太阳光照射所产生的维生素D,会使骨骼变得更加强硬,还有些超过人们预想的事情。

据说非洲人、印度人等皮肤较黑的黑色人种,若移居到了日照时间短的英国等地,大人会变得没有精神,生的孩子有的还不长牙齿。这是因为,照射到英国的太阳不能维持他们的健康,其中紫外线的量太少了。皮肤深的人种在热带地方才能完成维持健康的进化。用太阳光的力量使皮肤、骨骼变得结实,肌肉变得更硬、更强,所以在北半球的国度里不适合他们生活。

与此相反,适合于寒冷地域的皮肤较白的人种,移居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时,确实有因紫外线过多而造成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实际例子。

如果紫外线少的话就不能产生维持生命力的线粒体,如果紫外线过多的话,线粒体过剩活性化能生成斑。过度的日晒,会形成特殊的皮肤。

现在有些人,只听从经过美国的医学理论熏陶的人的想法,听到的满耳朵都是关于紫外线的害处。可是,如果没有了紫外线,就有生命自身也不存在的危险,孩子的骨骼、皮肤,甚至大脑都会发育迟缓的。

我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认为“不受紫外线照射的皮肤,是生命力不足的皮肤”,然后养成了每年都去做海水浴的习惯。晒过了度,皮肤会变红发痒,再过度就会脱皮。看见了自己身体的反应,就知道不要每天都去做海水浴,适当就可以了。暂时的黑是正常的反应,四五天之后黑色会渐渐褪掉。黑体质的人,晒后容易变黑,且黑色不容易褪掉,而白体质的人晒后红、肿的倾向严重,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特征的日光浴。

不愿意晒黑的女性有很多,她们慢慢会发现晒得发黑的皮肤才是健康的皮肤,会显得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这也是紫外线的力量。所以紫外线不但不是坏蛋,反而是唤回生命力的天使。

越不晒太阳就会越容易形成不能见阳光的体质,皮肤也会没有弹性、没有光泽。有位打鱼人八十多岁了,身体黑红,不但精力充沛而且还能撒网捕鱼。这都是紫外线的力量。

皮肤的弹性、骨骼的强韧、肌肉的张力、大脑的智力这一切都是线粒体的成果,线粒体还能使心脏、肌肉结实起来。

突然地照射紫外线皮肤会出现斑点,所以要看清自己皮肤的感受性。浅色皮肤的人每天慢慢地晒足10~15分钟,感觉精力充沛、身体满足的程度就可以了。不要单纯地追求晒黑,而是要追求感受到生命力魅力感觉。

从太阳和植物中获取的好东西是什么

太阳光包含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视光线、红外线、电波等多种电磁波成分。波长短的光能量高,波长长的光能量低。能量高的光能使线粒体活性化。

例如,如果照射宇宙射线和洗玉川温泉(在秋田县,含有放射性镭的温泉)的话,会使线粒体活性化,紫外线能量也高。但是在我们周围交错飞舞的电波就不那么受影响。

除此之外,释放出能量放射线的是K40。照射在我们人体上的自然放射线中最多的钾,多包含在海藻类、香蕉油菜、油梨等植物中。钾的原子量是39,只有占整个钾中的0.012%的钾能释放出放射线。它比普通钾多了一个中子,这就是K40

我们不仅从太阳的紫外线中吸收钾,也从植物中吸收0.012%的能释放出放射线的钾。

K40中多了一个中子,所以不稳定,于是我们就把中子分成电子和正质子,这样其中的微量放射线就在体内释放出来了。

此时,因为使用了这种放射线,电子传导系统开始起作用,所以,线粒体系统就释放出来将吃的东西燃烧的能量了。

也就是说,线粒体把像K40那样的微量放射线吸收进体内,使细胞活动起来。这就能产生出比吸收以前更大的能量,所以能产生出效率更高的能量。

一旦进入体内,进入细胞质的K40将放射线在细胞内充分地进行活性化,从而产生出大量的能量。

使用无限的钾,所以能源也是无限的,放射线的能量是巨大的,是没有燃烧的纯净的能量。因此,使身体不疲劳,不容易患癌症。像神仙一样,吃一点饭感觉吃饱了。

我们通过吃蔬菜等方法获取着植物中的钾。

人类把放射线作为能源

从K40中释放出的放射线,电子线飞行距离短,不到一微米,所以把菜市场的油菜和卷心菜拿在手里时也感觉不到它的放射线。

吃蔬菜、水果,喝原汁等饮料的时候,把钾吸收到细胞中,因为线粒体健康,所以我们也健康。但是也不能无限制地饮用,过多地饮用原汁饮料也会导致生病,甚至突然死亡。

另外,由于注射钾会引起心跳停止,过多地摄取钾也会导致突然死亡等。要避免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身体就必须做出调节。

在占全部钾中的0.012%的K40中,把中子破坏掉,释放出的贝塔射线、伽马射线,可使线粒体活性化。

人体中存在着的K,大约有4000BQ,饮食上获取K,每天大约50BQ,人体中多余的钾同样被排除在体外。一年间照射K40的总量是0.17毫米。

食物中的K40的放射线量是(BQ/KG):

顺便说一说,由线粒体产生的电能量,是我们自身的能量,这是可以看得见的。线粒体多的细胞,把电极插上就能看见电的运动现象。所以电位最多的部分是心脏,以心电图的形式展示给人们。其次是骨骼筋,可以用筋电图来表现。还有,如同能获得脑电波那样,神经原也是线粒体比较多的部分。能捕捉电现象的地方,线粒体也就相应的多。

因为精子里没有线粒体,所以在阴囊上夹上电极也不会获得闪电的现象。

癌细胞适应低体温环境的结果

癌细胞是血液中的疲劳物质、乳酸的堆积。如果我们不休息,一直跑的话,疲劳物质就会堆积下来,让我们慢慢地跑不动了。癌症就是那样的情况。

查一下癌症患者的血液,可见的血液常常是黑色的,同时氧气也少,是7.2、7.0等偏重于酸性。像那样氧气少,pH值偏酸性的体质,是适合于低体温的糖酵解系统的。

可以说,患癌症并不是因为通过致癌物质而使遗传因子受到伤害的这一结果,而是适应了低体温和不能充分地吸收氧气在体内循环的缘故。

有时候寒冷对于身体很重要,这一点已经很明确了。但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提高基础体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理想的是从内部开始升温,但是立刻升温是很难的。所以要想方设法不让升起来的温度跑掉,为了达到此目的,从外部提高温度会起很大的作用。只不过要注意分寸,过分的话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线粒体喜欢37℃~39℃的高体温。我们进浴池洗完澡后心情会很爽快,那是因为体温从37℃上升到了39℃的缘故。那种能让心情变好的2℃体温的提高,正是线粒体最喜欢的状态。所以说“心情好”的不是我,而是线粒体。(www.xing528.com)

可是,温度提高过快,会有突然死亡的危险。在日本,每年大约一万人左右都是因入浴时间太长发生晕池而死亡的。加温会有效地制造能量,而且还能使线粒体兴奋,但过分加温是很危险的。

加温可以使一般的病都能治好,但是,就像中暑、热射病那样的病症,超越了线粒体喜欢的界限的时候,就会很危险了。也可以说,越过了心情好的这一界限,是非常危险的。

为预防和治疗癌症以及慢性病,如下几条是必须做到的:

第一,给身体加温(提升温度)。

第二,深呼吸(吸入充分的氧气)。

第三,多吃蔬菜(多摄入钾)。

如果能够按照这三条去做,就又会回到不分裂的细胞状态了。在这里,再详细地说一说:

◆既不过度紧张也不过度放松,过着不偏不倚的、有节奏的、平衡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做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打扫卫生、做家务等)。

◆好好吃饭(多吃蔬菜水果)。

◆既不要思虑过度、过分担心,也不要毫无所谓,要能参悟人生、看破红尘。

以上几条,说起来简单,但其中的深奥学问,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弄明白的事情。然后再做一做深呼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有氧运动。

要想抑制癌症,淋巴细胞、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和这些有关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关系。免疫细胞和自主神经的作用也和体温、血流有极深的关联。还有,免疫细胞中,淋巴细胞是在肠道里形成的,所以肠道内的环境也很重要。

重力和睡眠不足是健康的敌人

前面已经讲过,像我们这样从海上来到陆地的生物,最消耗体力的是逆重力(反重力)。所以,没有逆重力力量的人(生病的人)就只能躺在床上了。相反,健康和能力的证据就是站立。所谓站立,可以说就是逆重力。

可是,即便是多么健康的人,站时间长也会累的。比如说,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为了回家,在拥挤的车厢中站立了两小时以上,就会感觉非常疲惫。同样是两个小时,如果坐着的话,就不会感到那么累了。

逆重力是由交感神经紧张来消耗能量的。所以站立工作的人身体容易被损坏,坐着工作的人相对不易被损坏。从站立的姿势上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是好还是坏。

健康状态好的人,脊背挺得笔直。健康状态不好的人,姿势不好,脖子前倾、肩膀下垂,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感觉。

保持着一种正确的姿势,就不会感觉疲劳,正确的姿势几乎都是骨骼支撑着重力的状态,所以是不浪费肌肉的状态。不好的姿势,从身体中心分离出的一部分重力,必须由肌肉来承担,所以非常容易疲劳。平时注意培养好的姿势,既不易疲劳也不会引发交感神经优位。

尽管如此,每天都站立活动还是会疲劳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那就是每天必须做一次把身体从重力中解放出来的姿势,也就是睡眠。所以说“睡眠是特别重要的姿势之一”,就是因为可以把人从重力中解放出来。

一般,正常人每天要睡七八个小时,工作量大的人应该相应地增加睡眠时间。例如,像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运动员们,他们训练的时间长,所以为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地生活下去,就必须增加睡眠时间。

看相扑大力士激烈的训练,如果问他们:“除了相扑练习外,还有什么兴趣?”估计很多人会回答:“睡觉就是兴趣”。运动量大、训练剧烈的人必须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如果想从那种重度体力消耗中解放出来,是必须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的。所以,“睡觉”会产生更好的疗效。

再说一说用肺呼吸到的氧气,会用于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呢?首先接触到的是线粒体,线粒体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说,能量多的地方在身体的什么位置呢?那就是心肌。所以,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并使心脏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超越极限而引发心肌梗死的。

仅次于心肌,线粒体的数量处在第二位的地方是脑神经。整天烦恼不断的人,白天的烦恼使得交感神经不断受刺激,到晚上还由于闷闷不乐而睡不着的话,神经中的线粒体就得不到休息。这就是我们神经失调的原因所在。因此,有充分的睡眠时间使脑神经得到充分休息的人,能确保身体的健康。

郁闷把自己从危险中解救出来

许多人认为,患抑郁症的人是患了很不好的疾病。可是,我认为事情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抑郁症可使人从过于严酷的环境中逃脱出来”。

如果长期在同一种工作环境中,置身于压抑的工作状态之下,这样是很危险的。使人从危及身体的险境中逃脱出来的就是抑郁症。患上了抑郁症,不要认为是“患上了不好的病”,要认为这样是为了“从危险的环境中逃出来了,保护了自己的身体”。

患抑郁症的人因交感神经紧张,而脑神经中的线粒体非常缺乏,所以,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休息。充分休息之后,接下来就要为使脸色好转而提高体温,可以进行洗澡、泡澡、做体操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很有效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然后再整理一下周围的环境,检查一下,因紧张而引起的耐受性弱的混乱的饮食生活现象是否已经得到了解除等。

有能力的医疗工作者,不要在当时马上就依赖于抗抑郁的药剂,要把是什么导致患者患这种病,并且要有针对性地把导致患病的各种原因准确地找出来之后,再进行治疗。

所以,对症治疗法只是在急性发病期间使用,接下来,要对病人身体的疾病、心理的疾病等的发病原理乃至整个过程进行了解之后,从而制订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弄清楚致病原因是至关重要的。

对患者来说,医生仅仅告诉他们是易受紧张的体质等,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有能力的医生要能够提出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从而使病人得到真正的治愈。

测体温就知道生活方式

来看一下动物的直肠温度,既有35℃的动物,也有43℃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各自的体温不相同。体温高的动物多数是逆重力能力强,能在空气中飞翔的动物。由于代谢量多,所以既可以在空中飞,又不会患病。

我们人类,平地步行可以走得很远,登山的话却感觉非常疲劳。要想逆重力就必须使用更多的力量。

我们的体温一般是36℃~37℃,如果超过了制造出的能量,采取过劳的生活方式的话,身体就会患病。患了病,体温降低了,就更不能逆重力了。因此,就只好采取“躺着”这种姿势。

通常我们只是在患病时才测量体温,如果在和疾病无关的平常情况下测体温,就有点可笑了。可是如果进行测量的话会发现,我们平均的体温是36.5℃,当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时,体温会升高,而生活悠闲的人,则体温相对偏低。

没生病的时候测一下自己的体温,看自己是在过劳地生活着还是在轻松地生活着,这是通过体温表现出的一种结果。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就要知道如何来调整生活方式,使自己更健康地生活。

为提高治愈力而发热

如果过度劳累的话,会由于血管的收缩而使体温降低,而过于轻松的话,会由于抑制了新陈代谢而使体温降低,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与疾病有关。在日本医学界,有“冷是万病之源”这一说法,这种说法的确是很有经验地抓住了自主神经的作用和体温的关系。

要想脱离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发热,就是说要出现治愈的反应。过劳的人,休息一下就会出现治愈反应——发热。

通过测量健康人和病人的体温,可以看出20~60岁的健康人的体温是36℃~37℃,8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温在35.8℃~36.6℃。老年人活动量下降,肌肉力量下降,随之体温也跟着下降了。

而病人当中,低体温表现最明显的是癌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而他们之所以总是脸色很难看,大多是因为低体温的缘故。癌症患者当中也有体温高的人,大约在37℃左右,但体温自然减退的人也很多。抑郁症人中也有体温上升的,那是在恢复健康的过程中。

要想发热,就必须积极地做出提高体温的努力,可以通过洗澡、做体操等来实现。不要一直消极地等待着身体自然发热,而是要以制造发热为契机,进而产生治愈的动力。

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少,粒细胞特别多。患癌症的人淋巴细胞大约只有20%左右,如果这些癌症患者们被主治医师吓唬为“治不了”“已经错过时机”而不再治疗的话,他们的体温将会更低。

如果在吓唬人的医生旁边转来转去的话,只能导致病情更快地恶化。要赶紧和这类医生说“再见”,否则就会有危险了。

选择了能致癌的生活方式,对不起

交感神经紧张会引发癌症的理由是低体温加上低氧气,还有血流障碍以及粒细胞增加。每当细胞被破坏时,其再生条件也被改变,促进了置换,在血流不足的状态下不得不分裂,所以促进了癌症的病变。也就是说,免疫被控制而引发了癌症。

我总结了一下,癌变有四大原因:

第一,过于劳累。

第二,内心烦恼。

第三,寒冷(冷气、冷饮)。

第四,过量服用消炎镇痛药。

我认为和癌症密切相关,应该实施的四种方法为:

第一,重新认识生活方式。

第二,从对癌症的恐惧中挣脱出来。

第三,不接受消耗治疗,已经接受的要停止,不要再继续了。

第四,使身体的副交感神经取得优位,提高免疫力。

为温暖身体、提高基础体温,我劝大家要常做做体操。

饮食也很重要。在大米中混入未经加工的糙米、谷物等,以蔬菜、海藻、蘑菇为中心,蛋白质从大豆、鱼中获得,同时要防止肉类的腐烂、变质。能提高免疫力的肠内细菌,要增加作为食物纤维培养基,获取得越多越好。

掌管70%的免疫消化器官支配着副交感神经,所以本书介绍了副交感神经取得优位的生活方式。要想从癌症的恐怖中挣脱出来,就不要一味地把癌症当作不好的东西对待。癌症是因为自己选择了严酷的生活方式而引发的,使身体遭受了巨大的不幸。要怀着这样一种心情来道歉,也要有改变这种严酷的生活方式之后就会治愈癌症的信心。

死了35万人也没有大的轰动

日本现今大约有1.3亿人左右,每年出生约100万人,死亡约100万人。即使不发生瘟疫、灾害等特大事故,每年正常的死亡人数也会是100万人左右。而这100万人中,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5万人,更有3.5万人因为癌症而自杀死亡。

然而,这不是焦点问题。焦点问题是各种媒体等宣传工具每年都在大肆报道新型流行性感冒的死亡人数已达到约200人。200人死于感冒会轰动一时,而自杀死亡的3.5万人却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更别说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已达到了35万人。也就是说,只是看数字的话就知道已经把问题弄反了。

媒体轻描淡写地对待3.5万人的自杀者、35万死亡的癌症患者。数据显示,癌症死亡的35万人中,有20万人都受到了抗癌药物的伤害。去世的某采访记者,在他发现患上癌症之后3个月就死亡了。谁都会觉得这3个月的时间太短了吧?其原因主要就是“到所谓的好医院”使用了大量的抗癌药物。

这些抗癌药物是否起到了抗癌的效果,不得而知。不过还是应该呼吁社会要加强对癌症患者的重视,及时纠正偏颇的治疗方法,不要让癌症患者在遭受身体疼痛的同时还承受着精神上的极大压力。

为了长寿而应恰到好处

患癌症的病人中,很多人总是生活得很偏执,他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不可以”“坚持”等字眼。所以我认为,癌症与人所具有的个性关系很大,过于执拗的人易患癌症,豪爽一笑了之的人往往很健康。

“不可以”,就是把一切的责任由自己来承担,因此当感到气愤、一定要坚持的时候,交感神经就会紧张,从而创造了致癌的条件。性格是不能医治的,如果有这种知识的话,就应该意识到“自己有点儿危险,应该注意了”。如果执拗的人有五个,即使其中有一两个人依旧还是偏执地跑在最前面,剩下的三个人还是会意识到,应该稍微休息一下再往前走。

语言的印象制造了疾病

“癌”这个字眼很吓人,被称作“癌症”之后就有了病魔的感觉。不管我怎么说“癌症不可怕”,可是患上了“癌”就是癌症患者。印象就是那样印在人们的大脑皮层里,无论用什么办法,它都是这样存在着。

举个例子,比如说:“被沉重的责任压垮了”。为什么用“被压垮”这个词呢?那是人类把“被压垮”这一词汇适当地应用于“责任”中,所以附加上被责任“压垮了”这一印象,实际上是“被压了”。

大脑本身是不能活动的,是通过使用语言来活动的。给这个词附加上“重”这个字的话,就被这个“重”字击中了。实际情况是,虽然是“发癌药”,却被冠名为“抗癌药”,给人们一种对癌症有疗效这样一种印象,所以全都错了。

语言增加了我们的错误和判断错误,引领我们向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并走向彻底的失败。就是说,有只用语言来创造印象的可能性,其语言的意义是以我们发出的语言回音来决定的。每一个发出来的单词回声,都能迅速地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印象。

因为配合语言的大脑皮层开始活动,所以如果说“人生,艰难”,那就有苦难的人生这一印象,若说“人生,充满快乐和希望”,那就有充满快乐的人生这一印象了。

我的生活以120岁为目标

日本人最长寿的纪录、世界第一男性长寿的纪录保持者是198 年120岁时死亡的泉重千代先生。到死之前,他仍然喜欢抽烟喝酒,问他“是否喜欢女性”,他回答自己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真是一位富有回答技巧和幽默感的先生。

我确定的人生目标就是泉重千代先生的120岁。为此,我把自己平时就注意的事项总结一下。

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冬季是七点),然后做些家务,比如用抹布擦桌子等。我是用右手的人,但是这时改用平时不太用的左手来擦拭和打扫卫生。

扔垃圾、除草等使身体稍微放松之后,再去散步(每周三四次)。一个小时左右的散步(累的时候30分钟即可),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中途可进行60米的快跑。散步回来后做整理体操、广播体操或8字操。再做上大约10个俯卧撑(上了年纪不要勉强)。

然后,吃完早饭到大学的研究室去,集中精力写论文。一直坐着会使身体发硬,所以空闲时适当做8字体操。基本上是原始人体操加上俯卧撑,注意要每两三个小时做10个左右。

在忙碌的时候有时也把糙米饭团当午饭来对付着吃,但通常都是井然有序地、认真吃饭。

再就是每周去两次棒球训练中心,左右手交叉打大约30分钟的球。开始左手打不到的球,现在渐渐地能打到了,非常开心。

晚上回到家后舒舒服服地泡个澡(在比体温稍高的水温中适当地泡10分钟),吃完晚饭,9~10点钟就寝,注意无论多忙都尽量在午夜12点之前睡觉。

每天吃什么好呢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品:

完整食品:糙米、大豆、小鱼、小虾、芝麻、核桃等。

发酵食品:大酱、纳豆、渍菜、奶酪、酸奶、泡菜等。

膳食纤维充足的食品:蘑菇、海苔、薯类、根菜类等。

难吃的食品:醋、咸梅、山嵛菜、紫苏、苦瓜等。

提高体温的食品:生姜、葱、胡椒、辣椒、羊肉、虾等。

吃糙米的时候,不需要一日三餐,一日一餐即可。糙米里含有动物所没有的、具有保卫身体作用的、叫作植酸钙镁钠的营养素。植酸钙镁钠有阻碍营养吸收的性质,所以只吃糙米的话会变瘦。吃糙米还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肠胃状态不好,就要将糙米和白米混合起来吃,一半一半或是七分掺米都可以。

每天做原始人体操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做适量的运动,突然间开始跑步或游泳会造成身体的超负荷。应该循序渐进,首先,要从步行开始为好。其次是我介绍的,比跑步更轻松的而且会提高免疫力的体操,我称之为“原始人体操”。

8字体操:双脚展开同肩宽,向头上扬起双手,使用全身力量划8字(体温上升、增长肌肉、减轻身体脂肪效果显著)。

甩手体操:双脚展开同肩宽,手臂前后甩,向后甩时用力然后向前甩(肩关节活动,可促进血液流动,能减轻肩膀的疼痛,上半身都将得到锻炼)。

屈伸运动:使膝关节有节奏地做屈伸运动。

交叉下蹲:双脚尽可能大的展开,脚尖向外,慢慢地蹲下(大腿肌肉可以得到锻炼)。

摇晃体操:双脚展开同肩宽,双臂用力,膝关节用力使身体左右摇摆,双手摸10次屁股。

长生的秘诀是在日常生活中,让身体在不过劳的状态下工作和生活,并做适量的运动来保持活力。每天可做2~3次原始人体操,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其次前面已经提到过了,用手打和用脚踢也都是没有负荷的运动。

每天应该注意的小事

除了运动、饮食之外,最好能留心观察下自己的手指甲(每天1~2次),每个手指头都可对应一些疾病。

拇指:过敏性皮炎、咳嗽、哮喘、风湿、斑秃、癌症等。

示指:溃疡性大肠炎、克隆氏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中指:耳鸣、听力衰减等。

环指:因为可刺激交感神经,所以基本上不能揉。

小指: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氏病、健忘、失眠、梅尼埃病、高血压、糖尿病、肩膀酸痛、腰痛、老视、心悸、头痛、肾脏病、尿频、肝炎、手脚麻木、肥胖、月经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征、面部神经麻痹、自主神经失调、抑郁症等。

把手指尖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抓住,用力揉,平均每个1秒钟(如果有相应症状,可按揉对应手指20秒),使之达到稍有痛感即可。

平时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姿势,这个也许不能像运动那样立即见效,但做好了能够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将下巴往前探出的姿势,是在往丹田(肚脐往下三指的地方)输送力气,是很好的姿势。坐时、步行时每时每刻都留心姿势的话,就会使腹肌、脊椎、肌肉等都能得到适当地锻炼。更重要的一点,如果保持良好的姿势,可以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会受到感染。

除此之外,对待生活要乐观,要笑着生活。要有不生气、不记恨、不嫉妒的良好品质,良好的品质也能提高免疫力。

坚持这样的生活,健健康康地生活到寿终。可能的话,我真想刷新泉重千代先生的120岁的长寿纪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